從梅健華缺席民進黨黨慶酒會說開去

昨日是民進黨創黨三十一周年紀念日,民進黨總部在三十一年前創黨的地點—台北市圓山大飯店,舉行黨慶「外交使節」酒會,招待「邦交國」的「大使」和「非邦交國」的「代表」。據說,共有四十三個國家的五十六位「貴賓」參與,其中包含二十八位駐台「大使」與「代表」、駐台「外交官」、各國商會代表及重要島內外貴賓。

由此可見,「捧場」情況並不熱烈,甚至可說是出席嘉賓稀稀疏疏,除了是「邦交國」的近二十位「大使」「看在錢份上」而不得不出席之外,「非邦交國」的「代表」,只有十人左右,就連「最重要」的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也居然缺席。而在此前,除了是去年由於颱風而取消黨慶活動之外,前年主題為蔡英文推出「新南向政策」的黨慶酒會,剛到台北履新不久的梅健華都有攜帶夫人出席。

對此「冷清」狀況,蔡英文似乎是有點失望兼「冇癮」,因而只是逗留了約二十分鐘,以英語致辭完成後,與在場嘉賓寒暄幾句就匆忙離去。——如果是排除了有其他緊急公務的話,正在尋求「國際活動空間突破的蔡英文,是應當充分利用駐台「外交官雲集」的機會,逗留多一些時間以「拉關係,搏感情」的。或許,由於梅健華的「帶頭缺席」,讓她感到倘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暴露「國際活動空間不容樂觀」的窘境,而且也可能是為了躲避在場採訪媒體詢問對賴清德以「行政院長」身份在「立法院」發表「台獨」言論的反應,尤其是是否侵犯她專有職權,並與她「對著幹」的問題。

對於梅健華的「缺席」,引發不少議論。盡管說,梅健華可能會有各種原因,包括個人原因或者其他公務、身體不適等,但怎麼也要擠出一點時間與會。實際上,是否出席東道主專門招待「外交使節」的酒會,這等於是「政治表態」。而梅健華選擇不出席,必定時服從美國國內的指示,至少也是來自國務院的指令。

因此,人們很自然地就向賴清德發表「台獨」言論這方面去揣測。因為賴清德以「行政院長」的身份,在「立法院」正式公開表態主張「台獨」之後,美國國務院東亞局發言人葛瑞絲・崔就回應說,美國的「一中政策」不變,美方信守基於美中三個「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的「一中政策」。葛瑞絲還指出,兩岸和平與穩定符合美方長久利益,鼓勵北京與臺北當局進行建設性對話,以尋求台海兩岸人民可接受的和平方式解決分歧。

既然如此,梅健華就必須與其「後方總部」保持一致。儘管賴清德沒有在昨日的酒會現身,而且還只是執政黨的黨慶酒會,而不是「政府」的酒會,但為明確並強化美國政府對賴清德明顯違背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精神的「台獨」言論,梅健華還是有必要以「缺席」酒會的「肢體語言」,表達美國政府的態度。

實際上,按照葛瑞絲・崔的說法,在美國政府的眼內,盡管賴清德並非是具權就就屬於「國家安全」範疇的事務發表談話,因而他的「台獨」言論並不一定可以代表台灣當局的正式立場,但由於他是以「行政院長」的「憲制身份」,在「立法院」的「憲制場域」公開發表「台獨」言論,而且還是首位談論「台獨」的「行政院長」,因而這個事態也很嚴重。因為這個說法,已經違反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的定位。正因為如此,盡管有《台灣關係法》,但美國仍將台灣當作是一個「沒有主權的政治實體」,不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因而其與台灣當局沒有「邦交」,其駐台代表處也不是「大使館」。在聯合,盡管美國同情台灣當局在國際組織的出席權,但卻從來沒有將其擺在與獨立主權國家同等的位置,亦即是也不贊同台灣當局在聯合國及其他以政府為單位的國際組織的地位,而僅止損相關活動如大會的出席權而已。而賴清德所謂「獨立主權國家」之說,明顯與美國的立場相悖,因而梅健華就以「缺席」來表達「不贊同」以至是「抗議」。

而且,梅健華的「缺席」也有現實的需要。美國總統特朗普即將訪問中國,雖然其與習近平會談的主要內容是雙邊關係及朝核等,但肯定也將會談到台灣問題。在此關鍵時刻,梅健華要扮演的角色,與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不刺激、不挑釁、零意外」有著某種微妙的相似之處,就是他在台北,也必需「維持現狀」,「不刺激、不挑釁」北京,避免發生北京「怪罪」的「意外」。而在賴清德發表抵觸三個「中美聯合公報」精神的「台獨」言論之際,梅健華還去捧民進黨的場,可能就會被指為「挺賴」,支持其「台獨」言論,從而在客觀上形成踐踏「不刺激、不挑釁」的「紅線」。因此,不如不去。

還有,梅健華倘公開露面,可能會受到中外記者追問,關於《美國國防授權法》中,「美台軍艦互訪」等的內容。梅健華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稍為掌握得不夠精準,就將會為特朗普訪華帶來不利。實際上,據說曾經有記者聯繫「AIT」,要求就此進行訪問,卻被婉拒。既然如此,為何還要自動「獻身」遭受記者追問?

這就凸顯了賴清德的荒謬,及民進黨人的無知,自我陶醉。因為按照國際公法的原理,國家必須具有四大要素,包括領土、人民、政府、主權。即使是「從寬」認定,台灣當局也只擁有前面三項,而最關鍵的「主權」卻是付諸厥如。實際上,除了有不到二十個小國、窮國承認其「主權」,與之有「邦交」之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包括主要的國家如美國等,都不承認台灣當局的「主權」,因而與其沒有「邦交」,而且在中國建交時,都程度不同地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既然如此,何來「獨立主權國家」?更嚴峻的是,台灣當局由於沒有「主權」,因而聯合國不予承認,那些收受了金錢補貼的小國、窮國,每年在聯合國大會的辯論階段上台發言幾句而已,無人當真。而且,即使是承認「九二共識」的馬政府,要出席聯合國下屬的一些機構的會議如世界衛生大會等,也需要得到北京的同意。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及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核心內涵的蔡政府,就更是不得其門而入。

其實,這些道理,民進黨又何嘗不知道?。因此,蔡英文在「全代會」中提出的「修憲」及「新論述」,其第一項就是「外交與國際參與」。最近「立法院」審查「中央政府二零一八年度總財政預算案」,在財政緊絀,其他各部會都有壓縮的情況下,只有「外交部」的「秘密外交」及「新南向」政策的經費增加,其中「秘密外交」還增加四倍之多。而「新南向」除了是「反制」大陸穩住台商之外,也是屬於「經濟外交」。因此可見,蔡政府仍在進行鞏固「獨立主權國家」的國際形象的工作,尤其是在推銷其「主權」存在方面。

因此,民進黨的一些智囊人物謀劃,以國際公法上的「和平佔領」原理為由,主張「中華民國」自一九四五年「和平佔領」台灣地區,並實行「有效統治」之後,已經超過七十多年,完全符合國際公法上的「和平佔領」,成為「既成事實」,因而有權申請成為「獨立主權國家」,補足「國家四大要素」中最關鍵的「主權」。

對此,應有足夠的警覺,應提前做好應對的預案,隨時準備粉碎這個分裂國土的圖謀。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