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探討大灣區建設與澳發展

【本報訊】由澳門特區政府政策研究室、思路智庫及澳門經濟學會聯合主辦、由中聯辦經濟部作為支持單位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澳門發展研討會”昨日舉行,行政長官代表、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中聯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王冬等出席開幕式。主辦單位表示,澳門特區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積極推動社會各界更好發揮澳門的獨特優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中聯辦經濟部部長劉斌在開幕式上對於澳門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參與大灣區建設表達了四點建議:一要突出一個“謀”字,科學謀劃、善用“兩制”之利,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澳門方案”;二是突出一個“特”字,發揮澳門獨特優勢,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添發展亮點;三是突出一個“新”字,解放思想、深化政策創新,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破解合作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四是突出一個“深”字,深化區域合作,突出優勢互補,利用大灣區建設補足澳門發展短板。

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劉本立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進一步構建互利共贏合作的一項國家重大戰略部署,這必將有利於大力促進今後粵港澳三地的更緊密合作和全方位融合發展,為三地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思路智庫會長馬志成先生則認為,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解決澳門發展的資源局限,為澳門青年、專業人士、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發展空間和機會。

是次研討會分為開幕式、主題演講、嘉賓對話和閉幕式四個部分。應邀的內地、香港及本澳的有關專家學者和業界代表也齊聚會場,在主題演講及嘉賓對話環節中,就澳門如何發揮獨特優勢,透過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各抒己見,氣氛熱烈。在研究會上多位專家及學者分別就區域經濟一體化、澳門在大灣區建設的定位、發揮澳門獨特優勢、大灣區協調機制創新、深度調整澳門產業結構等議題,先後作出了深刻的分析並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圍繞打造世界級灣區和優質生活圈等議題,就發揮澳門人文、旅遊培訓等獨特優勢及作用,進行了深入交流。

澳門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澳門經濟學會理事長柳智毅博士總結發言。他高度評價了本次會議所取得的積極成果,衷心感謝與會嘉賓提出的真知灼見和澳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他認為,此次研討會是官民合作舉辦大灣區交流平臺的有益嘗試,有利凝聚澳門智慧與合力。他又相信,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大灣區各參與方的共同支持下,澳門有信心、有能力,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更好更快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澳門發展研討會演講者之一、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認為,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強而有力的協調機制,應成立統籌協調小組,克服粵港澳 3地差異性較大的制約,建議參照京津冀協同發展體制機制的做法,成立由中央領導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澳門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郝雨凡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若由中央統籌,將可加快推動建設進度。他又建議澳門可以在珠三角等地區設置基地,發展製造業,成本相對較低,亦達至互補共贏目標。

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表示,本澳在旅遊休閒管理學科領域的教研質素備受國際肯定,在旅遊學院就讀的內地學生和本澳學生一樣,擁有平等的實習交流機會。

主辦單位之一的思路智庫會長馬志成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解決澳門發展的資源局限,為居民創造更多發展機遇。在中央支持下,澳門將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融合發展,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馬志成稱,粵港澳大灣區有力推動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向世界提供跨制度區域合作的獨特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