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探討澳門經濟多元化 粵澳論壇議兩地合作發展

【本報訊】澳門經濟學會主辦粵澳合作發展論壇,主題為“粵澳產業合作現狀與前瞻”。學者認為,本澳經濟要多元發展,需要培育或誘發新的主導行業。有學者建議澳門加強與廣州南沙合作。

澳門大學經濟學系代主任,澳門社會科學學會理事長、澳門大學經濟學系助理教授關鋒認為,本澳經濟要多元發展,關鍵是培育或誘發新的主導行業,包括旅遊觀光業,提升至相當於博彩業的規模。

關鋒指,旅遊區域協作是澳門經濟多元發展道路上重要的元素,擴大博彩業可服務的市場規模,降低成本,增加產出,推動協同效應下橫向多元,締造新的主導行業——旅遊觀光。

關鋒表示,大灣區和粵澳合作,可連結本澳、開平碉樓和丹霞山的世遺景點,亦可與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構思本澳與柬埔寨吳哥窟、老撾瑯勃拉邦一程多站的世遺旅遊路線。澳門應擺脫簡單的購物和觀光旅遊業,把文化資源作為推廣重心。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所長鍾韻認為,長期以來,珠海是粵澳產業合作的最受關注區域,廣東自貿區設立後,廣東自貿區橫琴成為澳門商界最為熱衷的投資地,她建議澳門充分利用南沙自貿區的平台,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她指出,南沙既有新區和自貿“雙區”優勢,也有自貿區和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優勢,是廣州打造樞紐型網路城市的一個關鍵節點,將成為“廣州未來”,從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視角看,南沙副中心建設既是貫徹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平台,亦是穗港澳緊密合作的重要平台。

鍾韻建議澳門充分利用南沙自貿區平台,拓展發展的空間以提升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功能定位,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推動兩地產業人員及人才的自由交流,加強澳門青年對大灣區、自貿區發展契機與平台的瞭解,推動澳門青年人利用南沙自貿區的平臺創業就業。(2)針對南沙將重點建設的高端商貿、航運物流、特色金融、專業服務、文化創意、健康旅遊等現代服務業,尋求產業合作的結合點。(3)回顧粵澳產業合作的多種模式,創新合作思路。採用多種合作模式。發揮澳門的資金優勢,在南沙自貿區平臺開創新型的穗澳產業合作模式。

暨南大學特區港澳經濟研究所教授馮邦彥認為,澳門與珠海橫琴在金融業的合作,將成為新時期粵澳合作中的亮點。具體而言,應共建區域商貿合作的金融服務平臺,推動中葡貿易合作,助力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立區域性經營網絡,積極推動澳門銀行業開拓在橫琴、珠三角地區的人民幣離岸業務;共同拓展融資租賃、資產管理和債券發行等金融服務。

澳門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李振國從市場角度探討了粵澳合作發展障礙與應對策略。他表示,回歸後的澳門從製造業主導轉型到由休閒旅遊服務主導的經濟結構。但休閒旅遊業的發展卻未能拉動其他產業同步擴張,導致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縮窄了粵澳合作的發展空間。政府應在尊重市場的前提下積極干預,推動新型行業的商業化、市場化,保證行業能夠獨立生存及健康運作。

其他專家也分別從廣東與澳門可共同合作發展的產業方面著眼,提出了前瞻性的意見和看法。有學者指出,內地剛剛改革開放初期以珠海為主要基地的“三來一補”“前店後廠”的模式,已隨著時代的發展失去優勢,必須在新形勢下尋找新的合作模式和方向。更有學者提出,由於澳門信息科技能力相對較弱,應以漸進模式,加強與內地的合作,開展澳門走向智慧城市的有關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