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昨日勝利閉幕,大會通過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進黨章,有利於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過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指明方向,提供思想理論基礎。大會還選舉產生了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領導幹部進入中央委員會,實現了新老交替,繼往開來,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不少人都注意到,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香港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澳門中聯辦主任鄭曉松,都已當選為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這就驗證本欄九月二十三日的分析,有關張曉明、王志民、鄭曉松等人的職務交接工作有如「連環扣」,整個過程頗為緊湊,似是要趕在中共「十九大」之前完成。因為按照慣例,這三項職務都將會被安排參選中央委員,而且因職務關係,在差額選舉中佔有保證當選的優勢條件。
有人說,張曉明王志民、鄭曉松等三人的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是加強了對港澳工作的領導。從理論上說,此說當然是可以成立。但其實在實務上更準確的說法,應是回到常軌亦即所謂「常態化」。
實際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起,港澳工委由廣東省委代管,升格為中央直接管轄,委派具有中共中央委員身份的許家屯出任香港新華社社長,無論是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還是香港新華社社長,都是中央委員,甚至港澳辦主任廖承志還被內定升任國家副主席,遺憾是「只差臨門一步」逝世。一九九二年港澳工委分家後,澳門新華社升格為副部級,港澳辦主任、歷任香港新華社社長都是中央委員,澳門新華社社長郭東坡、王啟人則是中央候補委員。二零零二年澳門中聯辦升格為正部級後,在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上,白志健主任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但在中共「十八大」及此後,由於種種內外原因,就有點「不常態」了。張曉明是在港澳辦副主任任內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調任香港中聯辦主任後,也就使得香港中聯辦主任在黨內低了「半格」。同樣,原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的李剛,帶著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的黨內職務,調任澳門中聯辦副主任,後來升任澳門中聯辦主任,與其前任白志健的中共中央委員相比,也是「低了半格」。
這也難怪,因為在此期間,尤其是在中共「十八大」選舉產生中央委員時,黨內組織大權尚未掌握習近平的手中,因而在安排各個應當具有中央委員資格的關鍵職務時,出現了不少「三非書記」、「三非省長」、「三非部長」(按:「三非」是指不是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中紀委委員),如澳門中聯辦前後任主任王志民、鄭曉松,就都是「三非主任」,而是在昨日才當選為中央委員。而另一方面,卻有不少人中央委員是「帶病當選」。
因此,習近平在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擺陣布將之後,只能是在「十九大」選舉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時,才能使得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的「一把手」具有中央委員的資格,因而是「恢復常態」。另一方面,在此過程中,加大肅貪及糾正不正之風的力度,曾任澳門中聯辦主任的李剛,在「十九大」前夕被解除了中紀委委員職務,並給予留黨察看一年的處分。與此同時,過去慣例的全國政協和地方各地政協,在屆期中途增補委員的工作,受到遼寧省和湖南省衡陽的人大機構「賄選案」的影響,為了清理「買賣委員」,而停止了增補黨外委員,只是增補在黨政機構退居二線,到同級政協任職的黨員委員。
其實,即使是昨日的選舉結果,也未能完全恢復到此前的「規格」。在回歸前,香港新華社是有一位副社長當選中央候補委員的,其中曾為澳門居民所熟悉的,是曾任澳門南光公司副總經理的鄭華,喬冠華的兒子喬宗准。而回歸後則則沒有,但卻有一位中紀委委員,如李剛。如果要恢復此「規格」,可能就要從現已當選候補中央委員的官員調任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反正在現任副主任中,有幾人已到退休年齡,正好是趁勢調整。
在「十九大」前,筆者曾猜測,香港中聯辦新任副主任陳冬,在福建省工作時,與鄭曉松是平級的省委常委,因而可能有機會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但從昨日公佈的名單看,是「表錯情」了。而且他連「十九大」代表也不是。不過,並不一定要是黨代表才可當選,因為可能會出任國台辦主任的劉一結,昨日當選為中央委員,就不是「十九大」代表。另外,在中共「九大」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的彝族民兵「雪山雄鷹」七林旺丹,也不是「九大」代表,卻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當時的通訊報導說,為了能趕及赴京列席中共九屆一中全會,克服了深山野林交通不便的許多困難,終於及時趕到北京。
在中央港澳工作的三大機構「恢復常態化」之後,對於牢牢掌握中央對港澳的全面管治權,大有裨益。至少是在「形式」上,就是這三大機構的「一把手」,都是中共最高權力機關的成員,在中共中央而不是國務院的層面上,充分體現這個精神。
要牢牢掌握中央對澳門的全面管治權,澳門中聯辦作為國務院派駐澳門特區的機構,在前線的任務就更吃重。除了國務院文件規定的:聯繫外交部駐澳門特區特派員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澳門的中資機構;促進澳門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聯繫澳門社會各界人士,增進內地與澳門之間的交往,反映澳門居民對內地的意見;處理有關涉台事務;及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之外,還有做好對由中央任命的澳門特區官員的學習教育等工作。王志民任澳門中聯辦主任時,有六個「首次」,其中一個就是首次舉行「中聯辦與特區政府主要官員集體學習領會習近平主席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幫助特區政府行政長官和主要官員提高認識,以裨全面準確地落實貫徹習近平主席的指示。這個工作方式很好,值得傳承並發揚。總之,是盡職而不越權,到位而不逾位;主動而不等待,幫扶而不代辦。
按照以往慣例,在「十九大」及十九屆一中全會的全部議程結束後,澳門中聯辦將會舉行「十九大」精神傳達學習會,邀請特區政府的高級以上官員,及組織由中聯辦管理的兼任內地公職如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及地方副省級政協的委員,全國工商聯、青聯、學聯的成員,亦即中華海外聯誼會的成員參加。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也可更深入全面一些。因為這次會議太重要了,不但是關係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而且也與澳門的發展息息相關,必須讓所有愛國愛澳人士都認真領悟「十九大」的方略,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統一、安全的利益,維護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的利益,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因此,還應將傳達學習活動,深入到所有愛國愛澳社團、機構及學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