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後兩岸關係怎麼走?

中共十九大對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對台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在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日益逼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並比歷史上任何時期更都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的偉大時代,未來兩岸關係必將譜寫出更加波瀾壯闊的篇章,「決定兩岸關係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

一是對統一的推動逐步加力,促統更具「現在進行時」特徵。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我們很難想像,在加速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推進統一上會作為不夠;未來「台獨」越是囂張,促統的力度會越大。習總書記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思想,創新發展了國家統一理論,以「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心靈契合」「融合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統一路線圖」,使得推進統一的道路更加清晰。隨著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思想的深入貫徹,在統一前的過渡階段,大陸方面將既在形而上的層面把臺灣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在形而下的層面把臺灣民眾作為「同屬一國」的公民來看待,實行同等待遇、提供同等便利、建構同等生存發展環境條件,逐步消除歷史遺留的差別化待遇。正如十九大報告指出的:「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惠互利,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可以預計,在大陸綜合實力的強有力支撐下,兩岸社會一體化的框架將逐步在關乎兩岸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越來越清晰地伸展開來,甚至包括臺胞參與大陸政府治理等前所未有的層面。兩岸原本沒有分裂,兩岸社會一體化是「現狀即沒有分裂」狀態的具體表達方式。

二是對「台獨」的壓力持續加強,「台獨」分裂勢力的運作空間空前萎縮。十九大報告嚴正指出:「我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容忍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民進黨是主張「台獨」的政黨,蔡英文是求所謂「歷史定位」的政客,島內民意嚴重綠化的狀況短期內尚難逆轉,未來一段時間,不能低估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的決心,不能低估分裂勢力「柔性台獨」「去中國化」舉措的長遠危害。特別是假如民進党蔡英文2020年連任,必將在兩岸關係上發起更大的挑戰,「憲改」可能是主攻方向,「文化台獨」和「去中國化」常態化,兩岸關係將面臨極大考驗。民進黨上臺以來,大陸方面採取政治、經濟、涉外、軍事等一系列舉措,堅決遏制「台獨」,露頭就打、逐步升壓、毫不妥協,「妥善應對臺灣局勢變化,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勢力,有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引自十九大報告)。可以預計,未來大陸針對各類「台獨」挑戰的壓力會更大、震懾性更強、舉措更全面、更講求預防性,「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引自十九大報告)。「一切分裂祖國的活動都必將遭到全體中國人的堅決反對。」(同前),「台獨」是中華民族的「公敵」,史明的哀歎「台獨」太遙遠說明他只覺悟了一半,未來的實踐將進一步證明,「台獨」貽害臺灣,根本是死路一條!

三是對民心的爭取始終如一,更多島內民眾終究會認清大勢所向。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中共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筆者理解,這其中的人民,不但包括大陸13億同胞,也包括臺灣同胞和港澳同胞。「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引自十九大報告)人民群眾是推進統一的依靠力量,島內民眾是統一後臺灣的主體力量,是對台工作的主要對象。中共歷代領導人都重視爭取島內民心,不管島內出現何種變換,都不放棄爭取民心。這些年來,儘管島內民意出現一些不利統一的消極變化,但是爭取民心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十九大報告指出,將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採取各種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促進心靈契合。今後,對台工作將在總結以往經驗基礎上,結合臺灣社會的變遷,積極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目標做文章,推出更加有效、更有針對性、更具長遠影響的舉措。假以時日,金石為開,島內民意總會有向好發展的那一天。

四是對經濟的交流依然重視,更多島內社會中下層群體將進一步「有感」。由於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經濟交流合作面臨很大困難,很多人擔心是否會走到顛覆的那一步。十九大報告明確表示,要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這一宣示給大家吃了定心丸。兩岸經貿與兩岸連接、民眾利益、繁榮發展息息相關,儘管大陸不會對「台獨」釋放經濟利多,對台經貿合作政策舉措會繼續隨著兩岸關係的變化有所調整,但是不管兩岸風雲如何變化,只要不惡化到各方不樂見的境地,大陸推進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基本政策不會改變。但今後的經貿交流合作會更加重視讓島內民眾有獲得感、讓兩岸人民從中受益、讓反對「台獨」和支持統一的各種力量受到激勵。人民總是希望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以經濟為牽引推進對台工作是百年大計。

五是對青年的工作創新發展,新內容新形式層出不窮。習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大報告臨近結尾時,動情地專門對青年提出殷切期望,認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求全黨關心、愛護和支持青年,希望青年人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近年來,大陸在對台青年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創新了不少方式方法,取得了相當成效,成為一大亮點。未來對台工作將貫徹中共十九大對青年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進一步得到重視、做出更加靚麗的成績。緊跟資訊時代的發展,摸准島內青年人的心理脈搏,推出更具時代特色的新鮮舉措,促進島內青年人瞭解大陸、認識同胞、喜愛中國、為做炎黃子孫自豪。特別是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在海峽兩岸更廣闊的天地的累積認同、建功立業、營造個人生活。

六是對反「獨」力量的支持堅定不移,不會因為某些局部、暫時的情況而有所放棄。「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願望,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引自十九大報告)反對「台獨」,促進統一,需要海峽兩岸共同的努力,包括臺灣島內持正確主張的各類黨團、群體和人士。當前,島內泛藍陣營出現一些新的情況,第三勢力在國家民族認同上也各有主張。但大陸對統派的支持始終明確有力,把他們擺到有尊嚴的位置上;對一切反「台獨」的力量繼續合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對部分立場鬆動、模糊、遊移的勢力保持耐心,在實踐中堅定其政治立場。當然,大陸方面也不會委曲求全,更不會放棄原則。對於一些不良的傾向,會以各種方式表明立場和態度。只有海峽兩岸有識之士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兩岸關係才能穩定地和平發展。

七是對某些國際勢力的警惕更加提高,將以更大的力度遏制干涉。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淩弱。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大陸反「獨」促統根本上靠自己的力量;中國越是接近繁榮與統一的目標,國際反華勢力越不會善罷甘休。在民進黨執政條件下,台海方向生事的幾率驟增,外部勢力插手的激發因素增多,臺灣問題在國際上更加敏感。假如有關國家肆意妄行,強行插手,中國大陸必將作出強烈反應並配合以扎實舉措,「中國絕不會以犧牲別國利益為代價來發展自己,也絕不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讓中國吞下損害自身利益的苦果」。(引自十九大報告)我們反干涉的意志越堅強、力量越強大,台海方向戰略態勢會越改善,外部勢力插手會越 不敢輕易越雷池。

八是對非和平手段的準備毫不放鬆,一旦臺灣當局鋌而走險必將遭受滅頂之災。正如去年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包括在十九大報告中反復強調的:「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大陸方面將採取更有力的措施,始終對台保持絕對的綜合優勢、備而不用的部署態勢、多種手段快速出手的能力強勢,隨時準備應對任何挑戰。正告形形色色的分裂分子和干涉勢力,勿謂言之不預!

(鄭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