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0月29日電】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獲悉,自今年9月大陸有關部門宣佈同意在廣西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以來,有關規劃問題受到兩岸同胞的廣泛關注。日前,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考察團到廣西東興市、欽州市等地考察,助力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產業園建設與發展。
目前,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按照「一區三園」進行佈局,包括防城港產業園、崇左產業園、欽州產業園。大陸在廣西中越邊境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旨在打造新的台資聚集區,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其中,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台灣產業園是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及其防城港產業園的核心園區,目前規劃總用地面積超過1000畝,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和專業交易市場等產業,此外金融商貿、加工貿易、文化創意等其他產業也在發展考慮範圍內。
全國臺企聯會長王屏生表示,中國東興—越南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既沿海又沿邊,政策和區位優勢獨特,臺商非常看好這裡的投資發展前景。目前全國臺企聯已成立工作小組,希望將該跨境經濟合作區台灣產業園打造成為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的旗幟和標桿。
此外,臺企聯考察團還到訪廣西欽州市,對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欽州保稅港區、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金窩工業園、北部灣大學城等地進行考察。
臺企聯考察團成員看好欽州的發展前景,表示將繼續加強與欽州的緊密聯繫,促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與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此前規劃設立的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欽州產業園,位於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內,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高樸介紹,園區正探索以建立資本導向的開發模式、TFM(技術+資金+產業)平臺式招商模式,通過設立多種類型的產業投資基金和其他金融扶持形式,促進一批重點骨幹企業加速入園,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
王屏生認為,隨著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欽州產業園獲國家批復設立,以欽州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的欽州平臺將輻射帶動周邊地區,促進海峽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成為北部灣經濟區開放合作的核心洼地。
兩岸青年廈門共話「逐夢文創」
【新華社廈門10月29日電】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創意論壇29日在廈門理工學院開幕。來自兩岸的文創專家、青年聚首廈門,探討兩岸文創交流。
本次論壇以「與你一起實現夢想」為主題,從政策優勢、環境優勢、文化創意與交流等方面進行探討。台灣聯合報社組織的兩岸青年文創交流營參訪團一行及來自台灣銘傳大學、台灣東華大學、台灣靜宜大學、台灣藝術大學等60多位台灣師生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
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學生楊天儀作為大陸學生代表,分享了「你好創意,你好台灣」的感悟。作為「閩臺高校3+1合作」的一名學子,楊天儀曾赴台灣銘傳大學學習一年。
「這些特殊的經歷讓我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想法更加創新,也讓我對社會、對創意、對台灣有了更豐富的認識。」楊天儀說。
台灣學生代表李宜庭分享了「文創帶動生活」的經歷。「我希望通過這樣的文化交流,多與大陸青年交流思想、交流文創,從而增加自己文創靈感來源。」李宜庭說。
台灣聯合報社副社長周正賢說,舉辦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增加兩岸青年接觸的機會,多交換想法,體驗文化生活,讓兩岸青年未來都能更有競爭力。
廈門理工學院副校長趙振祥表示,希望通過論壇交流,深化兩岸文創合作,擴大合作領域,在高校人才、文化底蘊、創意創新等方面實現共同發展。
據介紹,本次論壇由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台灣事務辦公室和廈門市文化與發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廈門市大學生文化創意協會、廈門理工學院數字創意與傳播學院等共同承辦。
觀察同志遊行許毓仁:另類兩岸交流平台
【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許毓仁今天說,觀察到今年同志遊行幾個有趣現象,他遇到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同志,也是兩岸交流平台;台北各大飯店訂房爆滿,證明彩虹經濟帶來的利多。
第15屆台灣同志遊行昨天登場,主辦單位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估計,總共有12萬3000人上街遊行。
參與遊行的許毓仁今天在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發文,分享昨天在遊行中觀察到的幾個有趣現象,在大法官釋憲過後,「婚姻平權議題把台灣放到世界地圖上。」今年外國朋友特別多,許多國家的朋友來台北參加遊行,台北各大飯店訂房爆滿,各大餐廳、百貨公司消費能量提高,證明彩虹經濟帶來的利多。
許毓仁說,參與民眾更多元,學生團體、運動選手、新創企業、教會都參加遊行。反同抗議聲量也變小,大多是零星個人抗議,少有組織。他也遇到大陸來的同志朋友參加遊行,人數還不少,「這也是兩岸交流的平台。」
他說,這也是國民黨青年團首次參加遊行;他依然關注何時會「真正」的通過同婚合法,現階段只是「象徵性」的合法。「明年有可能嗎?還是要等到2019直接生效?」到時候衍生問題更多,他也預告,下一個戰場將在性平教育。
許毓仁表示,同婚釋憲後,同婚法案通過的黃金時期是6個月,也就是今年年底,行政院長賴清德承諾不放棄在今年年底前通過,希望賴清德能履行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