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十月三十日發佈的消息,由特區政府文化局澳門檔案館和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聯合申報的“漢文文書”(“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一六九三──一八八六)”)正式列入國際級別的《世界記憶名錄》。
“漢文文書”由一千五百多件中文文書原件、五冊澳葡議事會葡文譯本和四小包零散文件合共三千六百份檔案文書組成,是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館藏的清代澳門地方檔案文獻。為申報《世界記憶名錄》,更名為“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
剛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的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是清代的官私中文文書,主要形成於十八世紀中葉以迄十九世紀中葉,即在中國清代乾隆初期到道光朝末期。檔案主體是澳門同知、香山知縣及縣丞等地方官員在行使中國對澳門管治權的過程中,與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之間文書往來所形成的地方衙門檔案。
這批檔案體現中國對澳門擁有領土和統治主權,對澳葡當局管治範圍的規定和限制;亦有澳葡當局給中國官憲關於各方面問題的呈稟和覆件;更有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狀況、人民生活、城市建設和商業貿易因而產生的各種帳目、信劄、契約、合同等,反映當年在葡萄牙租居澳門的特殊情況下,清葡雙方的公務往來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