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澳門成功申報成為美食之都,坊會希望當局配合,傳承澳門美食。旅遊局長文綺華表示,傳承澳門美食不單是旅遊局工作,是全澳門的事。
旅遊局長文綺華昨日表示,本澳成為聯合國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後,未來 4年工作包括與國際大專院校開展交換生計劃、刺激年輕人投身成為廚師,以及宣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意城市理念。她感謝中央及澳門多個部門,在申報過程中給予的支持。
她稱,當局希望本澳土生菜得到傳承,但現在土生菜廚師多數上了年紀,難自行培訓新人,教青局已計劃培訓年輕人,以及提升年青人對美食的知識。
此外,本澳成功申報為美食之都,坊會希望當局以行動配合,政府若做好旅客分流,不擔心將來更多旅客訪澳影響居民生活。
水荷雀坊會理事長李偉民表示,本澳獲評為美食之都,值得高興,澳門將吸引更多遊客前來,可提升社區知名度。他期望當局做好資訊發布,分散旅客前往各區遊覽。
澳門餐飲業聯合商會會長陳澤武認為,本澳成功申報美食之都是開心事,有利業界持續發展。
他稱,申報過程中,業界與旅遊局緊密溝通,提供很多意見,未來很多條款和計劃需要跟進,包括在未來 4年達到預期目標,提升文化餐飲產業和推動旅遊業發展等。他稱,政府或計劃每年舉辦國際美食論壇,業界在這方面會盡力配合。
陳澤武稱,未來可能有更多遊客為了澳門美食文化來訪,出現飲食業界投資熱潮,“個餅做大咗,生意都會好咗”。
澳大社科院政府與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陳建新期望政府研究,協助傳統食肆店鋪生存,以符合澳門 “美食之都”之譽。陳建新及自己居於十月初五街,知悉有傳統食肆在風災後結業,他認為,隨著人口老化,本澳傳統食肆已 “買少見少”,希望政府可協助維護傳統店鋪。
中區社諮委何永康表示,「美食之都」應不忘完善噪音跟油煙排放監管。何永康指,夜晚不少場所仍然營運,居民受到聲浪影響,尤其在大型節日,居民慶祝期間,或是經營場所舉辦活動時可能得意忘形,産生噪音,影響到他人。政府雖針對噪音,於2015年推出《預防和控制環境噪音》,但噪音仍未消除
何永康認為,除了噪音外,油煙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亦不能忽視,澳門是國際旅遊城市,飲食業遍地開花,但商住區混在一起,食肆產生的熱氣和油煙長期影響著居民生活。甚至嚴重破壞睦鄰關係。
何永康指出,針對噪音問題,現時政府已有法律,問題在於是否檢討及改善執行工作,現時臨近年尾,不少大型活動在這段期間舉行,希望政府多宣傳防噪音及勤執法。有關油煙的問題,政府應盡快推出法律,訂定油煙排放統一標準,未來興建的樓宇預留伸至建築物天臺的共同油煙排放管,避免食店將油煙噴出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