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開發和供給 王希富

近日,再有議員提出質詢,要求政府交代在智慧城市構建過程中關於人才培養的有關工作。這正是筆者早前在《提高對智慧城市的認識避免不必要的干擾》一文中所提及的一個關於本澳智慧城市建設所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而且從當時所收集的資料來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窺探到本澳對智慧城市人才培養的一些工作。亦即,第三,身兼人才發展委員會委員的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主席馬志毅在人才發展委員會下設專才激勵計劃分組召開的2018年度第一次分組會議上所做的智慧城市人才培養介紹。具馬志毅介紹,科技基金在智慧城市人才培養上主要從四方面著手:大學生與科研人才的培養、智慧城市設計比賽、應用方案資助計劃及阿裏巴巴培訓課程。現階段培養工作有:繼續資助大學生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修讀有關智慧城市的課程;推動澳門大學設立「城市物聯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城市大學將增設數據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課程;阿裏巴巴與澳門大學合作,在科技學院課程加入大數據、雲計算等教學內容;舉辦青年智慧城市設計比賽;分階段為不同的社會對象,如阿裏雲澳門合作夥伴、公共行政人員(領導主管和資訊範疇技術人員)、業界和公眾舉辦多場培訓及講座等。

其實,客觀來講,這些工作已經算是中規中矩,也比較全面。但卻沒有對智慧城市所需的人才進行一個清晰的說明和界定,亦沒有清楚的釋明人才對於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作用。筆者認為相關部門和機構,有必要對此作出解畫,以免在具體工作中再遭質疑。

智慧城市是以互聯網、物聯網、電信網、無線寬頻網等網路組合為基礎,以雲計算為依託,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徵的城市發展新模式,通過將人、商業、運輸、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運行中的各個核心系統加以整合,使城市變得更加「智慧」,創造城市發展新優勢,實現城市持續繁榮。因此,智慧城市建設涉及範圍廣,不僅需要單一結構的專業技術人才,還需要全面的複合型人才,深化人才結構。有研究學者從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需求層次結構將其分為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應用型人才三類。對這三類人才的分析如下:

(1)研究型人才:他們主要從事新一代資訊技術、控制技術及通信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理論研究。這類尖端人才的需求量較低,但要求高,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2)工程型人才:他們主要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產品的工程性開發和實現工作。對這類人才的要求是能根據產業規劃熟練應用技術原理。

(3)應用型人才:他們主要從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產品的生產、安裝、調試、維護以及售前售後服務的技術工作。對他們的要求是熟悉相關產品的工作原理,能夠從技術上實施智慧產品的構成和配置。

而且特別強調,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需求量較大,特別是應用型高技能人才是智慧城市建設得以實現的巨大基石。

至於人才的重要性,其實不需多加贅言,相信本澳社會都能理解,況且本澳向來受限於人資不足,連基本的量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對人才的追求和作用的理解亦遠勝於周邊地區。那麼關鍵的是,這些所需人才該如何培養?

即使是從理念到實踐都遠遠領先本澳的大陸來講,在建設智慧城市所需人才上也是存在不小的困擾。有人總結認為,當前國情在於,我們擁有專業技術人才,也擁有優秀的非技術類人才,然而缺少複合型人才,不能滿足智慧城市長遠的建設需求。複合型人才的缺失意味著我們需要花更大的人力資本來完成同樣的工作,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長此下去,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本將會越來越高,而效果卻不足人意。

面對這些問題,學者提出不少的國外智慧城市人才開發供給經驗借鑒,並且提出措施來解決。

以美國為例,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首先以市場為導向,根據智慧城市人才需求結構,構建完整的、分層次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體系。另一方面根據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發展的需要培養人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是根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由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學校和培養機構分別承擔。其次以素質為目標,美國大學的在物聯網和軟體人才培養上,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適應能力。物聯網和軟體教育課程要不斷更新,以便緊跟時代的要求和企業需要。主要體現在:一是注重知識面培養,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二是注重學生溝通能力和演講能力的培養;三是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四是通過在校學習和在職學習並舉辦法,注重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五是堅持少講課、多自學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創新思維能力;六是建立完善的考試評價方式和標準多樣性。

再以日本為例,在智慧城市建設人才開發上,日本實施「教育資訊化」的新世紀計畫,完善小學、中學和高中的因特網接入環境;完善圖書館等公共設施的因特網接入環境,豐富教育資訊內容。加強學校的資訊技術專業教育,增設有關課程,增加IT領域的碩士、博士學位人數,擴大培養高學歷的資訊技術人才,建立資訊保密技術資格認定制度,加強IT的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促進以學校為單位的利用因特網與國內外其他學校的交流,培養能夠與持不同文化和觀點的人們合作的人才。而且日本政府對大企業資訊化建設並沒有特殊政策措施,但對影響某個行業的資訊化專案會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資訊化建設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務。同時改革國外技術人才的入境許可制度,完善吸引國外專業人才機制。

而從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看,對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開發也多是集中在既發揮自身人才優勢,,夯實智慧產業發展的基礎;同時,充分發揮海外高層次人才領軍作用,大力吸引人才等方面。治理構建起政府、高校、企業共同協作的智慧人才開發體系。

因此,研究學者總結出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開發和供給經驗包括:

第一,建設研究型大學,培養智慧城市建設高級技術人才。一是營造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學科創新與發展的環境。研究型大學是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源泉,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更多學科、專業的融合與創新,隨著智慧城市建設融入的元素越來越多,大學通過營造這種獨特的環境和氛圍,能夠讓更多有宏大夢想的尋夢者、探索者,在研究型的大學裏去創新和發明,去開發和實現他們的研究成果。國外高校放寬簽證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不斷擴大對研究型大學的投入和建設,改進學校生產力,完善學校與公司、企業的夥伴關係,側重研究的戰略性和針對性的考量,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改變教育模式,積極營造一種支持創新環境和氛圍,讓更多有宏大夢想的尋夢者、探索者,在研究型的大學裏去創新和發明,去執行和實現他們的研究成果。採取了一系列穩定和有效的策略和資源,來保持在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學科科研與教育方面的領先地位。

二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設相關學科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力度。英國在人才教育方面的投入十分巨大,特別重視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的理念融入到了英國社會的各個部門和每個人的心中大力招攬人才。積極培養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一直是是英國政府企業的一個重要理念。幾年前,英國180多所高等院校共有在校學生200萬以上,這些院校每年接受資助達740億英鎊。在芬蘭,意識到教育科研和人才培養對本國發展的重大意義,政府也極為重視在這些領域的投入。芬蘭雖然人口很少,但擁有21所大學和30所高等技術院校以及眾多的科研機構,時刻為本國的發展提供著強勁的智力保證和人才支持。芬蘭還建立了使產學研充分融合相互帶動的研發投入體系,每年對重點研發的經濟支持就達到全國GDP的3.5%,是全球研發投入比例最大的國家之一。臺灣並沒有大學專門開設物聯網專業,只是有幾個研究中心。在臺灣,因為是學校自治,學校自己去發展自己的專業,只要符合研究中心成立的條件,在學校的員額之內,可自主成立特色的研究中心。如果大學要設立新的研究中心,需要向政府申請資源,主管部門會有專門審查委員會進行審查。主管部門也會根據人才發展戰略需要,進行招投標,選擇條件優良的學校,提供資源成立研究中心。

第二,促進學科交叉與產學研合作,培養智慧城市建設應用人才。在此方面,一是要促進學科交叉。在智慧城市人才需求的「光譜」裏,涉及的面非常廣,需要各種不同專業的人才加入。從物聯網技術角度來看,不僅需要學習電腦工程、自動控制、資訊技術等專業的,還涉及到硬體、系統架構、雲計算等,需要不斷強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在資訊、電腦方面知識的吸收和轉化。對於管理與應用來看,需要來自各個專業的人才,要積極鼓勵他們在具備本科階段的基礎訓練之後,選擇與物聯網有關的專業訓練。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產業裏收納了各種專業的人才,在美國的研究生教育計畫裏面,即使是非常基礎的應用學科也會有本科階段為中文系、歷史系、文學系的人,他們在研究生階段才接受扎實的技術訓練。

二是要推動產學研合作。發達國家特別重視加強與科研院所、專業機構的聯繫,注重引進、培養和儲備「智慧城市」緊缺技能人才、複合型人才,促進區域之間「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交流、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滑鐵盧大學把一年分成三個學期,一個學期4個月,學生在學校裏面學4個月,然後到公司裏面實習4個月,這樣來回輪下來,到畢業的時候,學生在公司裏已有了2年的實習鍛煉和工作經驗,且實習公司多為微軟等大公司,這也是滑鐵盧大學是微軟在北美所雇雇員最多的緣由之一。我國的杭州也特別注重智慧城市建設創新型人才培養,政府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加強與杭州高校、科研院所的協調合作,利用杭州充裕的教育科研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制定和落實人才培養措施,在培養的過程中,發掘各種管道,積極創造各種條件,鼓勵人選積極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實踐,並選派人員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的其他城市進行參觀學習,為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培養提供保障。

第三,以企業發展帶動人才培養。做好產業規劃佈局,推動產業升級轉型,將智慧城市相關產業發展列入國家和地方戰略新興產業振興規劃,規劃好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培養一批核心骨幹企業,實現規模效益。推動智慧城市人才隊伍建設與發展,必須引入市場機制,打造專業的智慧城市運營商,帶動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需求與培育。發達國家都是大公司領銜完成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實施,智慧城市人才是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培養成為這些企業的重要任務與核心投資。配合各地方政府制定具體計畫的舉措,各領頭企業也在加緊人才培養與技術開發。

第四,啟動智慧城市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與培育工程。在美國,各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都十分重視對智慧城市建設相關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培養利用和發展,將培養高層次人才作為帶動智慧城市建設團隊整體能力提高的龍頭工程,並把擁有一大批一流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團隊的立根之基,發展之源。斯坦福大學有三分之一的教授都是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每個系都有獲得諾貝爾獎的大師級專家學者,正是因為擁有這樣豪華陣容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才能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大批精英來校深造,同時,這些精英也為斯坦福帶來了世界各地最新的理念和靈感。近年來,國內一些城市也堅持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優先發展、優先投入,推動人才發展由數量擴張向品質提升。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在職教育和培訓。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的在職教育和培訓是正規院校教育外的重要補充手段。臺灣是通過資策會(資訊策略推動委員會),委辦各種合格的民間訓練組織,開授一系列有關的在職教育。政府或民間企業採用各種合理的方式,利用夜間或者週末的時間,對政府官員和企業員工進行在職訓練,通過這種方式培養了一大批被認為在市場有競爭力的人才。甚至有計畫地培養智慧城市建設種子教官,即訓練一批能夠訓練別人的教官,使正規教育、在職教育要能夠同時進行。政府職責是當好把關人,通過授權和認證的方式,對培訓機構的品質、師資的內容、教學的材料進行認證,以及要追蹤其教學成果,讓願意從事物聯網行業的人和組織進入,形成良性的互動。

第五,從戰略高度謀劃佈局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開發。各國和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設經驗表明,留住一個尖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就有可能帶動一個行業或企業的蓬勃發展;流失一個尖端智慧城市建設人才,往往會造成這個行業或企業的倒退,甚至破產。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這種重要作用,決定了建設智慧城市必須實施智慧化人力資本優先投入戰略。法國具有從戰略的角度考慮問題,在放眼世界和未來中規劃佈局的這種習慣,為法國的崛起提供了準確的發展方向與強勁的發展動力。被譽為「高級公務員搖籃」的法國行政學院,在整個歐洲具有較高的聲譽,培養出的學員廣受歐洲職業界的好評。該院緊盯行政管理、社會創新等戰略問題,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方向。該院緊跟時代,大力培養具有智慧城市建設廣闊視野與戰略格局的高級管理人才,始終在戰略制高點上謀劃研究人才培養問題。

而英國、芬蘭也是如此,從政府要員到企業管理者,從研究所科研人員到院校教授,人們也都習慣於以圖表或數字的形式,對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開發問題做出戰略層面的分析與預測,橫向聯繫到整個智慧城市建設行業甚至全球的發展情況,縱向追溯到問題最開始的歷史沿革,預見規劃到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趨勢,表現出了較強的戰略眼光和戰略思想。他們認為,只有積極主動地從戰略思維考慮人才培養問題,才能做到一覽眾山小,才能使培養出的人才有大視野、大智慧、大作為。發達國家把智慧城市作為一項城市發展戰略,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開發和保障都提升到一定的戰略高度。

在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成長和發展上,必須拋棄用人上的陳舊觀念,為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發揮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人才的成長和發展。通過政府給企業和教育部門提供引導人才培養和使用的寬鬆環境,同時,政府又要通過法律手段為所急需的人才鋪路搭橋,讓全球最好的人才,在最合適的年齡從事最滿意的工作,發揮最大的作用,得到最高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