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大批旅客來澳渡歲,根據旅遊局資料顯示,由大年三十至年初六的內地新春黃金周共七天假期內,訪澳旅客合共96.3萬人次,同比升幅6.5%,當中,內地旅客約71.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3%。而大三巴、新馬路區的傳統旅遊旺點,新春假期更加是尤其擁擠,大三巴街年初三至年初五要實施人潮管制,新馬路在年初三、年初四兩日亦要實施人潮管制。幾年來,每逢內地長假期,遊客逼爆旅遊旺區的問題不斷重複。日前的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中,多名議員再次促請當局考慮有效措施,分流旅客。筆者認同其中新馬路分時段實施步行街計畫較為現實可行,應該儘快實施。而當局曾經提出的世遺核心區(大三巴)東西軸線城市規劃研究,也應爭取儘快落實。
逢節必堵只得人潮管制「一板斧」
旅遊局資料顯示,由大年三十至年初六(15日至21日)的內地新春黃金周共7天假期內,內地訪澳旅客約71.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3%。期內訪澳旅客合共96.3萬人次,升幅6.5%。
治安警表示,農曆新年由年廿九至年初六(2月14日至21日),本澳各口岸合共有379萬多人次出入境,較去年上升4.05%,當中經關閘出入境的有近260萬人次。治安警又稱,年初三是本澳出入境高峰,單日出入境總人次達55.2萬,當中訪澳旅客出入境總人次有35.7萬,刷新歷史記錄。總結農曆新年期間,本澳治安良好,旅遊旺區市民及旅客均積極配合現場警員的指示有序行進,整體秩序良好。當局在年初三於新馬路和大三巴街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分流遊客的作用,以保障高峰時段的遊覽秩序與安全。
幾年來,每逢內地長假期,遊客逼爆旅遊旺區的問題不斷重複。遊客多集中在「一條路(新馬路)」、「一個廣場(議事亭前地)」和「一條街(大三巴)」一帶,對本澳交通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與困擾,遊客的旅遊體驗亦不理想。
據媒體報導,對於逢節必堵,逢堵必人潮管制,遊客、商戶、居民是有贊有彈、有喜有憂。
大三巴街實施人潮管制,有內地遊客表示,有關措施指示清晰,可以疏導人流,亦讓他們體驗澳門不同街區的文化;亦有旅客認為大三巴是澳門著名景點,即使人頭湧湧都要來拍照留念。
有位於大三巴街的手信舖負責人稱,大部分遊客都是回程時買手信,實施人潮管制後,生意「叫苦連天」,生意同比最少減4成,認為措施不利商鋪經營。亦有位於大關斜巷的店主認為,有關措施可以分流遊客到其他區域,人潮管制後生意增加1倍。有香港旅客表示,措施對他有少許不便,但認為應該實行,指示尚算清晰。有售賣紀念品的商戶認為,以往旅客較少行經大關斜巷,措施讓旅客分流,店鋪生意額較平日增加。
新馬路實施人潮管制措施,在人潮管制期間,不少警員在南灣大馬路與新馬路一帶維持秩序,現場設置了揚聲器,提醒旅客依照指示行進。新馬路與南灣大馬路交界行人絡繹不絕,有不少旅客在人潮管制措施實施前稱,澳門街道過於狹窄,道路較為擁擠,影響他們對澳門的旅遊體驗。人潮管制實施後,有內地旅客認為,措施可以協助管制人流,但指示不夠清晰,希望可以增加指示牌,提醒旅客可以行走的方向。
亦有旅客認為警方的人潮管制措施做得不錯,秩序良好,但認為離開需取道大關斜巷,樓梯太多,對於老人家和推著嬰兒車的市民會較不方便。亦有旅客稱,澳門景點人多熱鬧,人潮管制有必要,可以維持秩序,又稱感覺指示比以往清晰。有附近商戶認為,人潮管制措施帶旺了人流,但普遍人們都只是「逛一下」,消費力不高。
有不少在新馬路上班的市民表示,由南灣大馬路一側的新馬路街口步行至郵政局大樓的一段路,由於人潮擁擠,若需時10多分鐘;亦有市民稱會儘量繞道上班。在新馬路公廁上班的清潔工人表示,春節期間「人多到馬路都睇唔到」,自己亦要提早上班避免遲到。有北京旅客表示,由大三巴走到新馬路都是挨肩並足,用了20多分鐘,下次會選擇淡季來澳門旅遊。
新馬路實施臨時交通措施,疏導人流。有電單車駕駛者稱,新馬路和中區一帶屬於澳門主要行車幹道,有警員在路口指揮交通,可以限制行人亂過馬路,路面較安全,行車亦相對暢順。亦有駕駛者稱,有關措施讓他較平日需繞更長路程才到達目的地,但能體諒和互相理解。有受訪的旅客認為警方指示尚可,但行人太多,寸步難行,感到身心疲累;亦有旅客建議警方可研究新馬路能否因應人流改為單向行車,騰出行車線疏導人群。
新馬路坊會理事長崔桂成認為,人潮管制措施同時可帶動新馬路一帶的舊區商機,亦可疏導和分流旅客到不同區分遊覽。新馬路節假日公交專道自去年8月底起無限期取消,崔桂成認同做法,對未來重開亦抱持開放態度,他認為是否重開需視乎區內交通和環境再決定。新馬路坊會常務副會長李卓君稱,新春期間實施的人潮管制措施有效,帶動新馬路舊區商機,但關前街、草堆街及十月初五街一帶商戶仍未能受惠。李卓君建議未來再實施有關措施前,政府可預先通報經評估和預計新春來澳旅客數字,並在區內安排清晰指示分流旅客到新馬路及內港一帶的舊區,才能真正發揮措施的效益。
新馬路設臨時性步行街多重效果?
幾年來,每逢內地長假期,遊客逼爆旅遊旺區的問題不斷重複。特區政府為分流旅客推出了多項措施,如旅遊局推出八條論區行賞的步行路線,新馬路公交專道等。但多年來最有效的措施還是於新馬路和大三巴街實施人潮管制措施,既起到了分流遊客的作用,也保障高峰時段的遊覽秩序與安全。
但是這種人潮管制措施,僅能夠控制在人潮高峰的情況下的現場秩序,避免發生意外,而人流過於集中,面貼面、肩並肩,舉步維艱,不僅降低旅客遊覽興致,且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出入;店舖也因為太多人阻塞門口,難有顧客上門,造成旺丁不旺財的狀況。
在早前的立法會議程前發言中,有議員再次促請政府注重推動旅遊發展,開拓新的旅遊產品,善用澳門四百年中西文化的特色,將舊區打造成具文化特色的旅遊新景點,並推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分流旅客至不同區份,避免旅遊旺區長期擠迫,並改善舊區營商環境。他們也提過不少的意見及建議,例如:在節假日新馬路分時段實施步行街的計劃,以改善甚至帶動新馬路附近地區的營商氣氛,尤其是對舊區的中小商戶,能夠起到促進人流的作用;重振內港及週邊舊區的活力;加強美化司打口、下環街海傍至媽閣一帶,開拓歷史與文化旅遊路線;引進外來投資,如:增加水上表演項目;豐富熊貓館、石排灣公園的內容及遊樂,以及增加其他配套設施……等等。
這幾位議員多年前亦已經提出過相關建議,他們說,隨著來澳旅客的不斷增加,將新馬路設為步行街,可以加強本澳的旅遊元素和特色,有助引客進入該區消費,以達到活化舊區經濟的作用。他們建議有關當局可參考鄰近地區廣州和香港的相關經驗,認為當局應展開研究,考慮將新馬路部份路段在節假日,分時段實施步行街的計劃,以改善甚至帶動新馬路附近一帶地區的營商環境,尤其是對舊區的中小商戶,能夠起促進人流的作用,扶持中小商戶和活化舊區經濟。此外,他們建議在步行街路段中間設置「流動販賣車」,可以給有意創業人士售賣一些本澳特色的商品,包括工藝品、旅遊紀念品、本地的文創產品等。除了能夠方便顧客購物外,更能促進文化創業產業的發展,為澳門的休閒旅遊文化增添更多文化氣息和氛圍。他們建議參照「節假日公交專道」的做法,先在節假日試行,把新馬路部分路段劃分為「步行街」,當漸見成效時,可以逐步推行至常規性的措施。
不過,有調查顯示,有九成半以上受訪者表示,大三巴區改為步行區後,擔心帶來的影響包括:人流增多、上落貨困難、租金上升等。設立步行街,對吸引人流、增加人流,肯定有利好因素。現時被稱為「手信街」的大三巴街是人流最暢旺的地段之一,無論平日或節假日都人頭湧湧。調查中有受訪者認為,當局在規劃時可先將鄰近大三巴牌坊的其他路段闢為步行街,逐步發展為新的手信街,一來可帶旺該區人流,二來可減少人車爭路的情況。但在規劃步行街時,當局必須要考慮有關街道內商戶的上落貨問題,車輛不得通行,勢必對商戶構成影響,沒有疏導和輔助措施,更將引來民間的怨氣和反彈。或許是出於這些原因,對於坊間提出多種改善建議,一直都未見當局有任何實質計劃推行。
而新馬路公交專道的試行和取消,也反映出當局在相關決策上的飄忽。為落實「公交優先」政策,紓緩新馬路節假日的交通壓力,當局在2010年5月起,逢週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一時至晚上八時,把龍嵩正街至營地大街之間一段的新馬路列為公交專道,只允許巴士、的士、三輪車及特許車輛通行。公交專道實施前政府諮詢街坊和商戶等意見時,許多商戶都不贊成方案,認為專道對改善區內交通作用不大。其後政府提出多個協助措施,如安排交通警員在場指揮、數據指實施專道利多於弊等,才讓當局試行專道。新馬路節假日公交專道原意相信是希望理順區內交通亂象,分隔私家車和公交,減輕道路壓力。實施七年多,區內商戶和駕駛者基本已習慣。惟新馬路一帶始終作為澳門的市中心,為商業、旅遊、學校等集中地,區內交通變得複雜,一到節假日遊客就會增多,巴士站經常逼滿候車乘客,有部分遊客又沒有守法使用行人設施橫過馬路,或走出行人路行於車道中,巴士車身龐大,人車爭路,險象環生。過往也發生過意外,不少人認為專道對改善區內交通混亂情況未有起太大作用。去年8月,「天鴿」風災之後,交通事務局表示,新馬路節假日公交專道則無限期取消。
應重啟《大三巴整體規劃構思》
澳門地少人多,每年訪澳遊客人數高達三千萬以上,對城市的總體環境造成顯著的影響。未來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習慣水域開發利用、大灣區建設深化,將會吸引更多遊客來澳。如何保障居民擁有優質的居住環境,同時也讓遊客能有良好的旅遊體驗,其實當局多年前曾經提出過相關規劃構思。該規劃構思提出,在增建旅遊休閒設施、完善基建等硬體設施的同時,還應針對現有的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利用,不斷提升服務質素,注重遊客體驗和滿意度的提升;依託特色旅遊資源,進一步開發不同的旅遊休閒產品,豐富遊客的旅遊多元化體驗,減低傳統旺區承載壓力,並帶動社區經濟。
大三巴為本澳歷史世遺核心區,隨著訪澳旅客增加,該區一帶道路的交通壓力也與日俱增,車輛經過人群,經常造成人車爭路的情況。為重塑大三巴區旅遊及文化資源,數年前,政府成立跨部門小組已開展大三巴整體規劃工作,期望逐步改善大三巴世遺核心區的環境,豐富旅遊文化資源,改善步行環境等。
按照政府的世遺核心區大三巴的整體規劃構思,除改善大三巴一帶的環境外,也希望將位處文化旅遊中心位置的大三巴,向東、南及西面延展,連結附近區份的景點,藉以輻射帶動其他景區。規劃範圍主要以新馬路以北的世遺歷史城區為界,並擴展至望德堂及塔石廣場區,以連接大三巴和東望洋燈塔兩大重要景點。
由工務局、旅遊局、文化局及交通事務局組成的跨部門小組,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的建築系團隊來澳,研究上述輻射區域的情況。構想中的三個主要輻射區域,大三巴至議事亭部分已經存在;大三巴至白鴿巢區、內港,及望德堂區、東望洋燈塔兩個輻射區則未成形。消息指,特區政府有意將三個輻射區域打造成全面的世遺旅遊網路,根據各處不同的條件及特性,將網路劃分為大三巴園區、新馬路與內港區、白鴿巢區及塔石望德堂區四個分區,分具博物文化知識的旅遊、休閒購物空間體驗、特色商業休閒餐飲,以及文化薈萃創意藝術特色。須先要定出規劃目標,再從歷史保存、自然保育、社區發展及產業經濟四方面製訂策略,然後因應社會實際及區內訴求,制訂具體措施及方案。
據工務局有關官員介紹,早在2005年澳門登錄世遺後,世遺專家已對大三巴遺跡和文物管理提出意見,認為目前大三巴一帶的歷史空間肌理,已被不同時間的建設專案破壞,有必要全面考古發掘和研究有關地段,縫合原有的歷史肌理,重新展示大三巴聖保祿書院的原整性。這是關乎世遺的普世價值,是澳門負有「世遺城區」之名應負的責任,也有利區內商戶的營商環境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慎重地再開發和再利用規劃。特區政府有意先在短期內重塑大三巴的歷史氛圍。為保護世遺品質及完整性,政府計畫有序地拆卸大三巴牌坊北面的四幢政府宿舍,平整後將部分空間闢作旅遊巴臨時上下客區,暫時紓緩業界的需求。另方面透過考古工作,重新展現大三巴的原貌。
短期而言,政府有意透過增設旅客休憩空間,理順現時大三巴斜巷及澳門博物館前地旅客聚集情況,改善人車通行秩序,當中把高園街其中不位於考古範圍的地段平整為臨時露天旅遊巴上落客區,提供予長度8米以下的重型客車使用,有關車輛停靠後可經同安街及連勝街等街道離開大三巴一帶,藉以減少旅遊車輛進入大三巴斜巷及耶穌會廣場前地;同時,現有位於澳門博物館前地的旅遊巴停泊區亦將調整為休憩空間,並增設座椅等設施,以增加行人集散空間。政府期望透過上述短期措施,改善該區一帶人車爭路的情況,為未來恢復大三巴歷史肌理而作準備。
不過,當時社會因四幢公務員宿舍的拆留問題爭論頗多,對於拆留四幢舊公務員宿舍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四幢宿舍具精神和歷史價值,蘊含著不流於表面的澳門人文脈絡;也有建築師認為四幢建築物沒有建築價值,也不被納入文物保護清單,極其量只有個人感情價值,沒有保留的必要。這些爭論反而對大三巴規劃構思失焦,而交通運輸業界對於這個規劃構思表示,業界不反對大三巴成為行人專用區,但該區不單是世遺景點區,也有大量民居,必須完善規劃,包括整治交通,設的士、旅遊車上落客區及停泊區等。因此,在完成了部分短期專案之後,《大三巴整體規劃構思》似乎也被束之高閣。
澳門大三巴街區長久以來是當時澳門商業文化、居住文化的核心地帶。然而,在澳門政府大力發展澳門的文化旅遊產業的規劃背景下,在面對定位相似、空間資源更加優化、發展條件更加優越的鄰近新馬路街區的崛起,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因此,如何重塑澳門的城市中心區,再造澳門大三巴週邊歷史街區的生命力,是形成澳門中心城區的協調與平衡發展,促進澳門城市健康發展,構成魅力與活力的重要部分。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的建築系團隊當時提出了一個比較「激進」的方案:在馬路下挖掘行車隧道,將新馬路作為永久性步行街。但特區政府認為,無論時間和工程成本均有較大難度。筆者認為,這個方案只能在未來有條件時考慮,現實一些來說,議員們建議的「在節假日新馬路分時段實施步行街計劃」或許更有可行性。長遠一點,應重啟《大三巴整體規劃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