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兩會後大陸對台政策走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是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後首次召開的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涉台內容,都發出了「反獨促統促融的最強音」,為對台工作指明了方向。

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不會有任何妥協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習總書記多次以「兩岸關係之錨」「定海神針」強調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的基礎、關鍵地位。

蔡英文上臺以來,雖提及「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重申尊蜇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達成若幹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等,但沒有明確承認「九二共識」和認同其核心意涵,導致兩岸兩會、兩岸事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商機制停擺,兩岸關係重陷僵局。蔡英文雖然近兩年來所謂「兩岸新論述」「兩岸互動新模式」「兩岸新思維」不離口,但其實質是不願承認「九二共識」和一中,寄錯在沒有政治基礎下與大陸互動。

習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及李克強總理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均再次明確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這既是大陸對兩岸關係立場的重申,也是要向台當局宣示,我們在兩岸關係政治基礎這一根本問題上不會有絲毫含糊,要想打破兩岸政治僵局,唯有接受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一途。

而蔡當局針對兩會的回應,仍是「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老調,繼續把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的責任推給大陸,顯示其依然拒不接受「九二共識」。從這個角度看,兩岸關係現有的政治僵局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打破。

堅決反對和遇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

「台獨」是台海和平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禍害。大陸對維護國家統一、絕不允許國家被分裂的意志始終如一。

民進黨重新上臺以來,拒不改變「台獨」立場,放任縱容「去中國化」「漸進台獨」,不斷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而夯實「台獨」的社會基礎。「急獨」勢力鼓噪推動所謂「正名」「憲改」。一些外部勢力加大打「臺灣牌」力度,企圖提升與台實質關係。

習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特別強調,「一切分裂祖國的行徑和技倆都是注定失敗的,都會受到人民的譴責和歷史的懲罰!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足夠的能力挫敗一切分裂國家的活動!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信念,這就是:我們偉大祖國的每一寸領土都絕對不能也絕對不可能從中國分割出去!」這是繼去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鄭重宣示「六個任何」後,習總書記再度加重語氣,以強烈措辭展現大陸反對「台獨」的意志、信心和能力。

上述講話的意涵很清楚,既是對島內「台獨」分裂勢力的空前嚴厲警告,也是對外部勢力插手臺灣問題、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言行的嚴重警告。「既是講給『台獨』勢力聽的,也是講給美國人聽的」。

未來一段時間,蔡當局在黨內競爭、「獨派」施壓和年底「九合一」選舉壓力下,在中美戰略博弈不斷加大情況下,「台獨」冒險活動可能升級,會繼續尋求提升與美日實質關係。大陸應高度警惕、有效防範台海重大風險,決小容忍「法理台獨」「漸進台獨」和外部勢力介入,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含緩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基在基層,動力在民間。兩岸經濟社會融合是臺灣問題最終得和平解決的基礎,其途徑是兩岸全方位的互動交流,進而向一體化方向邁進。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台海和平穩定,需要持續擴大深化兩岸民眾交流。

習總書記在今年兩會上再次強調,「要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李克強總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重申,「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進一步明確了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目標任務、基本路徑和具體措施。

在兩會召開前,國台辦、國家發改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項惠台措施),該措施是落實十九大精神和習總書記對台工作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展現了大陸「言必信、行必果」的擔當與誠信,回應了臺胞台企的期盼,受到各界高度關注和廣泛好評,有助加快兩岸融合,塑造兩岸命運共同體的進程。這也意味著,大陸跳過台當局,直接訴諸臺灣民眾,利用越來越強大的硬軟實力,通過擴大兩岸經濟社會融合這一途徑,更加有效地來爭取臺灣民心。這也是「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充分體現了大陸的信心、耐心和對台灣民眾的善意、誠意。

全國兩會後,大陸將進一步擴大兩岸同胞交流往來,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增進同胞福祉和親情。

大陸對台戰臨倌心和定力進一步增強

臺灣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蔡英文上臺以來的兩岸政策給大陸對台工作帶來很大挑戰,兩岸關係風險加大,兩岸經貿及民間交流干擾增多。但兩岸關係的最終決定因素並非臺灣、亦非島內民意,而在很大程度上是大陸的實力與吸引力。蔡上臺近兩年來,兩岸實力對比繼續「陸漲台消」,大陸控制兩岸局勢的實力、條件、信心繼續增強,兩岸總體形勢繼續向「不利『台獨』、有利統一」的方向發展。

一是蔡尚未走扁式「激進台獨之路」。儘管蔡未改「兩岸兩國、追求『台獨』」的立場,但盡量回避、模糊「法理台獨」,「『台獨』幾無實現可能」這一判斷,在民進黨再上臺後並無改變。去年民進黨內不斷出現「親中愛台」「知中愛台」等言論,顯示越來越多綠營人士其實已經認識到一味「抗中」不合時宜,必須與大陸好好相處。

二是大陸高壓政策對蔡當局構成較大壓力。島內多次民調顯示,認為蔡上臺後兩岸關係變差、主責在蔡當局,對蔡處理兩岸關係能力沒有信心的民眾均在五成上下。這表明半數台灣民眾,尤其是泛藍及部分中間選民對蔡的兩岸政策並不認同。

三是兩岸融合戰略在島內有民意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夯實統一基礎的有效途徑。大陸以我為主促進兩岸融合的政策更趨積極靈活,臺灣民眾到大陸就業、創業、生活的意願繼續提高。島內媒體民調顯示,五成以上民眾願來大陸發展,其中20〜29歲年輕人願來大陸發展的比例高達六成。31項惠台措施公佈後,蔡當局誣稱是「利中」政策、「統戰陰謀」「吸納臺灣資源」,並提出「對台31項措施之因應策略」加以反制。但島內工商界、青年人反響熱烈,充分肯定,期盼能善用大陸發展機遇,輿論認為可能形成新一波台商、台靑「西進大陸」熱潮。根本原因在於,隨普兩岸實力此消彼長,在越來越多臺灣人眼裏,相較島內經濟不景氣、薪資長期不漲,大陸實力更強、發展機會更多、薪資更髙、生活更便利,「到大陸就意味著企業、個人有更好發展」。

四是島內民意出現積極變化跡象。「贊同獨立」比例創十年來新低,希望「永遠維持現狀」比例創十年新高。部分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出現微妙變化,「臺灣人」認同下降,「中國人」認同、「臺灣人中國人」雙重認同上升。此外,「大陸領先論」「大陸制度高效論」在越來越多的島內媒體上傳播,島內認為大陸對台友善的比例提高。上述積極勢頭反過來又增強了大陸對台工作的信心和底氣。兩會後,大陸會以更強的戰略定力、更靈活的措施,應對兩岸各種複雜挑戰,並加大「反獨促統促融」力度,為解決台灣問題夯實基礎。

(冷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