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的」違規亂象恐本澳如青島「大蝦」事件臭名遠播 劉紹滿

本澳的士違規亂象不斷,士的亂象已臭名遠播至國內外,除了慣性濫收車資,近日更接二連三爆出性騷擾、禁錮及勒索乘客惡行,作為本地居民或居住工作在澳門的市民都被「黑的」的臭名遠洋形象,感到無比羞愧。如此如過街老鼠的「黑的」,為何這麼多年能生存或有發展空間呢,整體「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士服務質素遠遠得不到服務要求,為何當局還是批准其提升車資呢,為何多年來不能有效執法打擊呢,種種的疑問及種種的質疑,值得社會反思,更值得當局去反思。筆者與眾多社會知名評論者一樣,期望回歸十九年才推出亡羊補牢的打擊「黑的」法律能儘快出臺及實施,以真正起到有效地打擊亂法亂紀「黑的」的作用,以挽回本澳國際旅遊城市的聲譽及形象。

據保安當局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的士違規總數更是超過4000宗。治安當局2017年合共檢控「的士」違規個案5491宗,同比上升32.3%。而據治安警公佈2月份打擊的士違規個案801宗,其中濫收車資及拒載佔整體檢控比例約9成。在颱風「天鴿」、「帕卡」襲澳其間,還有媒體爆出從葡京到關閘,有的士司機開出了1000元的天價車費。甚至連維基百科也將「澳門的士亂象」收入了搜索詞條,相關問題之嚴重,可見一斑。對於的士劣跡,坊間早有詬病,視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惟多年來,面對各界呼聲,當局只是「打遊擊」式的整治違規,卻一直沒能採取有效舉措,有立法會議員質詢現行法例的罰則對違規的士司機來說根本不痛不癢,執法部門無論怎樣加強檢控,亦只是治標不治本。也就是說,這些所謂的士業界中的「老鼠屎」,為何鏟極都唔走?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市場,為何某些的士業者卻仍然能夠隻手遮天?的士行業經營者是否須對自身進行檢討?未來的士行業路在何方?有學者則認為,澳門作為經濟自由地區,的士行業的發展始終趨於落後,在傳統的環境之下,業界不願改變、政府不思進取,變相擴大了的士業者無法無天的野心,的士亂象問責無門,最終埋單的只能是市民大眾和遊客。去年7月,網約車平臺Uber宣佈正式退出澳門,其電子化的服務平臺得到不少市民的認同,可惜來到澳門小城卻始終不受待見。這廂網約車剛剛退出市場不久,政府2月份就公佈發出100個8年期輕型出租汽車(的士)客運經營執照的公開競投程式,引起部分的士從業人員的不滿。種種現象表明,政府對於整頓的士業界的決心很堅定,但是結果可能南轅北轍。

的士是本澳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但多年來一直存在拒載、選客和濫收車資等違規問題相當普遍,的士服務質素不能與時迸早已成為「家常便飯」,社會各界一直關注及擔憂因的士的服務質素過差而影響本澳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的士違規亂象不斷,最近透過臺灣網路媒體公佈一宗「英雄事蹟」,就是事發於前晚約九時,一名臺灣28歲女遊客在蓮花口岸附近乘坐的士前往氹仔某酒店,當到達目的地後需付19元車資。臺女支付20元後,駕駛的士的本地26歲吳姓男子大爲不滿,要求收取100元,否則拒絕讓乘客下車。期間二人爭吵,臺女向酒店外籍保安求助無果,想打開經過吳姓司機刻意改裝的車門逃出亦未能成功。最終臺女被禁錮三分鍾後,無奈支付50元才獲准離開。臺女其後報警求助,並將事件在網上曝光。對於日前有的士司機涉嫌濫收車資、勒索及禁錮遊客被捕。旅遊局局長日前表示,本澳的士再被揭發惡行,將加劇旅客對本澳城市的負面印象。相信不是全個的士行業都存在問題,但的確有部分害群之馬經常做出濫收車資及拒載等惡行,損害本澳旅遊形象,更令部分旅客感到擔憂。當局近一、兩年接獲涉及的士的投訴個案數字高企,差不多每星期也要轉介有關投訴信予交通事務局跟進。市民及旅客均需要安全、形象良好的交通輸網絡,當局不希望的士的負面情況繼續蔓延,長遠來說也是對本澳旅遊形象的打擊,亦造成市民不便,希望交通局通過是次修改有關的士的法律制度及警方持續的執法、打擊行動整治的士違規問題。

其實,我們應從一些數據來分析下的士的服務質素問題,據日前當局所公佈打擊的士違規半年的數據,就共檢控的士違規3000多宗,以濫收車資和拒載最多,其中「白牌車」票控186宗,與去年同比翻倍。其中,檢控的士違規3037宗,其中濫收車資730宗(占24%),拒載919宗(占30%),而阻礙車輛通行的情況下泊車124宗(占4.1%),違規上客100宗(占3.3%),其他違泊、違反義務等情況1164宗。由數據顯示,濫收車資及拒載行為在整體檢控量所占比例較大(共1649宗占54%)。據瞭解,民眾所反映的的士司機比較常見的違規行為,有「拒載」、「揀客」、「兜路」、「議價」、「釣泥鯭」、「濫收車資」等。對於的士服務質素差的問題,社會各界紛紛透過各種方式表達,期望當局關注居民和旅客「搭車難」,監察的士業界的服務態度,改善個別司機拒載、濫收車資及兜路等違規情況,提升服務質素,為澳門逐步建立健康的國際旅遊城市形象。

對於本澳的士層出不窮的違規亂象,亦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議員何潤生日前表示,多年來常有居民和旅客反映部分的士司機態度惡劣;除大型娛樂場所或旅遊旺區較易「截車」外,其他區域如舊區,要截車「難上加難」。他認為的士服務若無提升,相關行業營運和管理沒有更好規範,長遠將影響澳門旅遊業,損害澳門國際旅遊城市的形象。他質詢當局,將採取哪些有效監管措施改善的士服務質素,以免讓少數「害群之馬」影響整個行業?對於普通的士和電召的士的功能重疊問題當局有何措施改善?會否考慮設立更完善的處罰和投訴機制,提升服務質素及更好地規範相關從業員?會否因應的士需求量大增儘快落實和適當地增發的士牌照?議員麥瑞權日前表示,的士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出行、旅客在澳遊覽時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政府近年雖已舉辦各項活動鼓勵的士司機提升服務質素,藉此塑造業界的良好服務形象。但居民和旅客卻指出,相關措施並沒有改善服務質素,反而越來越差。認為若政府真正用心為民,能親自落區視察或調查,定能找出問題根源並解決。他質詢當局,如何評估舊區或人口稠密區域的士站的功能和作用?旅遊局去年曾多次到外地推廣澳門旅遊業,期間可有發現當地亦有類似的「搭車難」情況?有關比率對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是否有利?會否考慮派出負責部門或委託團體定期或不定期落區、親自感受居民和旅客「搭車難」,並將實況製成報告,作為當局日後制訂決策的參考數據?交通當局日前也指出,面對違規亂象,未來將加強違規載客的罰則、簡化檢控程式、加強阻嚇性,並與相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共同研究分析以及採取打擊行動,肅清違規行為。當局同時呼籲的士司機「潔身自愛,遵法守規」,以獲取社會的信任和支持;也希望業界和廣大市民、旅客,與警方共同打擊違規的「害群之馬」。

從上述的數據與分析來看,毫無疑問的就是,本澳的士亂象層出不窮,社會怨聲載道,更甚至有部分害群之馬揀客、濫收車資、拒載等違規行為在重大節日和惡劣天氣下更為嚴重。的士服務作為交通的重要一環,對本澳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十分重要。未來當局如何促使的士服務運營得以切實規範並提升質素?澳門的士服務營運體制有何需要改革?如何在市場中找到新的出路?這些都是社會探討的問題。尤其,旅遊業是澳門的支柱性產業。僅是2017年的入境澳門旅客達326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5.4%,其中內地旅客超過2000萬人次。但在近年來,澳門部份的士司機濫收車資及拒載問題日益嚴重,不僅嚴重影響市民旅客日常出行,也對澳門國際旅遊休閒城市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引發大量市民及旅客的投訴。特別是互聯網時代,資訊傳播更快更遠,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在瞬間傳遍世界。例如,有數據顯示指,在去年的國慶黃金週期間,入境遊客達近百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0%。與此同時,的士違規個案也是「順勢上升」。據治安警察局公佈的數據顯示,僅黃金周首三天警方打擊的士違規個案就超過100宗,比去年同期增加43%,其中「濫收車資」和「拒載」就佔了八成。某種程度上來講的士司機就是一個城市的導遊,顯著影響旅客對城市的印象。一些遊客也將在澳門被宰經歷發到社交平臺,引起了不少共鳴和關注。本澳的士肆意劏客,引發遊客廣泛吐槽,在內地社交平臺「微博」上就有很多聲討澳門的士亂象的消息,許多遊客均表示反感甚或痛恨,並因此對澳門失去好感。一些內地的旅遊攻略更是將「在澳門打的」列為澳門旅遊的十大可怕事件之一。澳門政府一直將建設世界休閒旅遊中心作為目標,但的士行業的亂象已經嚴重損害了小城的城市形象。這就是社會各界及當局不能不重視的問題。

的士司機在本澳「劏客」已不是新鮮事,有香港傳媒報導,一對港人夫婦日前大雨下乘搭一輛黑的,由新葡京至外港碼頭,原本三十多元車資,被無良司機索價二百元,但該對夫婦拒被「屈」,據理力爭,司機最終劏客不成,反出言「恐嚇」及指客人是「港燦」。一肚氣的夫婦落車後向當局投訴,治安警亦跟進調查,成功截獲該名司機,揭發他過去一年有十三宗的士違規記錄。其實,的士亂象在澳門持續經年,遊客市民都深受其害,連澳門治安警察局社區警務聯絡主任陳德勝也在黃金週期間被的士司機拒載,甚至遭到恐嚇。陳德勝日前則認為,的士亂象對澳門影響巨大,呼籲當局要立即採取行動,嚴打「黑的」,利用行政手段即時加大罰則,規範管理,讓的士行業走上健康的發展軌道。陳德勝表示,在澳門坐的士被拒已經不是一回兩回,的士行業的亂象不僅對居民出行帶來不便,也不利於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士亂象經年不治,與當局脫不開關係。他指出,「的士規章」裡面有很多條文明顯都已不適用於當下,但規章20年來都未有修改。特別是「的士規章」中規定的1000元罰金已經完全沒有阻嚇作用。陳德勝促請政府要通過行政手段對罰金即時作出調整,「要將其提高至2至10萬,而且還要引入停牌制度,扣滿10分停牌一年」。他呼籲當局應該拿出早前提高巴士價錢和增加咪錶價的精神來治理的士亂象。此外,對於有些車主提到的士司機人資不足是導致違規現象頻出原因的觀點,陳德勝表示不認同。他指,如果的士司機一個月可以賺2至3萬,相信很多人都願意轉行做司機,「行業沒搞好,自然沒有人願意做」。政府應該立即採取行動,規範管理,讓的士行業迅速走上健康的發展軌道。

對於本澳近日更接二連三爆出性騷擾、禁錮及勒索乘客惡行,社會則形容「黑的」形象「沒有最差,只有更差」,無疑已經嚴重影響本澳旅遊城市聲譽。有的士業界團體則認為,政府難以杜絕全部違規司機,由於現行的《的士規章》存有不少漏洞,欠缺阻嚇力,新法亦處於審議階段未能生效,不少「慣犯」司機都存僥倖心態,認為在新法出臺前仍可走「法律罅」,繼續違規,促當局加快修法進度。至於坊間有意見認為新《的士規章》法案建議曾犯傷人、強姦等嚴重罪行的人士,不能持有的士司機執照過於嚴苛,的士業界團隊則贊同法案建議,並認為要改善「黑的」服務質素,先要從源頭著手,將司機入職制度嚴格化,才可確保服務質素,保障乘客安全。有的士團隊為主動挽救「黑的」形象,將以以「誠信店」作為概念,計劃於今年內推出「優質的士」,並計劃與交通局合作,通過翻查違規記錄,確認有意加入「優質的士」計劃的司機職業操守良好後,會於其所駕駛的「黑的」張貼標誌,方便居民及旅客辨識,還計劃推出手機應用程式,方便乘客使用「優質的士」。其實,正如有學者所言的,的士亂象,曠日持久,過去行政當局信誓旦旦「高度關注」、「加大打擊力度」,卻無視基本事實,的士作為公共交通服務變成社會投資管道,背後形成一個重要利益勢力,加上所謂的罰則,僅屬行政法規層面而且完全欠缺違規成本代價,無論當局怎樣加強「執法」力度,不獨難以奏效,且隨著增發新的士牌照,還導致加劇違規行為負面影響。對於有的士司機違規亂象,當局才「如夢初醒」,終於認識到亂象引致居民及旅客怨聲載道,開始就的士立法規管撥亂反正,不應只停留在「吹水」層面,應大刀改革。

針對澳門部分計程車司機濫收車資及拒載等問題,為完善計程車客運服務制度,特區政府根據公開諮詢所收集的意見,結合社會實況及實務工作經驗,制訂了《輕型計程車客運法律制度》法律草案。法案建議,計程車司機如觸犯拒載和揀客、濫收車資等嚴重行政違法行為,除罰款外,若5年內累計4次,則被註銷計程車駕駛執照,3年後才可重考;以不具有效執照的車輛提供有償客運服務者,課9萬澳門元罰款;計程車司機若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可被罰款600至3萬澳門元,各項罰款均較現行大幅提高。為了確保執法時有據可依,該法案還引入了科技手段。法案規定,計程車必須安裝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及錄音設備,系統或設備的安裝、維護、檢定、校準和拆除,僅可由持有交通事務局許可的實體負責;在調查行政違法行為且在有需要時,方可由交通事務局處理所收錄的數據。澳門計程車違規行為主要出現在各大娛樂場周邊及主要旅遊景點。在這些地方,違規的計程車司機要麼拒載,要麼不打表直接開價100澳門元至200澳門元。澳門特區政府幾年前就認定「違規計程車」已嚴重影響居民和旅客出行,破壞澳門旅遊城市形象,正式定性計程車問題為重大公共利益事件。為了管好計程車,澳門特區政府近年想了不少招,其中包括「放蛇」執法,即執法人員隱匿身份進行調查和執法。此次新的法律草案,有望從源頭上解決出租車問題。有部分人對於這種俗稱「放蛇」的調查方式是否合法,是否構成「引誘犯罪」仍有疑問,這有賴政府處理好法律宣示和解釋以博取共識。而「放蛇」也好,「車廂錄音」、「釘牌」也罷,都不過是治標,不等同治本。一旦打擊措施「定型」,「違規的」便伺機尋求漏洞死灰復燃,所謂「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給行政當局、社會不斷添亂。

因此,對於一連串的「黑的」違規事件,為了本澳國際旅遊城市的聲譽,不應再有情可原的,不打破「冰山一角」羞事的界限,永遠也不能保持優勢的服務,何況那更是為澳門人「貼光」的「英雄事蹟」,真不知哪位「黑的」司機是何等人物。其實,當事件發生之後,社會產生極大的反響,「黑的」違規困擾旅客和居民的事件,頻頻發生,更大的社會聲音冀新制度盡快出臺,加強打擊違規司機,以挽救「黑的」形象。筆者則認為,整體的士司機也好或服務公司也好,以及監管的士的政府部門也好,也應從整個事件上作出研究及檢討。有時「狼」來了,並非對「羊」不好。並非的士數量不足的問題,即使再增加再多的的士牌照,相信同樣也存在拒載、選客和濫收車資等違規問題,違打違罰累禁不止,相信這也是與監管上的法律法規存在漏洞有很大的關係,同樣也與司機的質素也有很大的關係。正如,青島「大蝦」事件一樣,對於本澳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士的服務質素總不能拖再拖,更不能講這是歷史遺留下的問題,任何事情總有藉口或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