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與金融是澳門在國際基建中的機會 陳觀生

「第九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於6月8日在本澳圓滿閉幕。根據官方數據,一連兩天將舉辦14場專題論壇、主題論壇、平行論壇及活動,安排超過160場商務會議及配對洽談,並進行了17份合作項目協議簽署,總金額63.7億美元,當中有3個合作項目涉及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盤點今屆論壇,在「一帶一路」戰略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的背景之下,澳門可以有哪些發展機會?官方的總結認為,以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作為著力點,參與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筆者認為,其中的重點應該集中在本澳具有一定優勢條件的中葡貿易和特色金融方面。

澳門提供國際基建合作平臺

近年來,受基礎設施發展緩慢等因素制約,「一帶一路」周邊大部分國家經濟增長有所放緩。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沿線國家經濟增長有望進一步加速,也有助於加快沿途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這一區域占全球GDP的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成為與北美、西歐板塊並列的新的經濟增長板塊之一,人均GDP也有望進一步提高,世界經濟增長中心也有望將向「一帶一路」轉移,在這個過程中,該地區需要發展一套與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金融貿易服務等配套支撐體系。港口、交通等基建連接世界跨度最大的經濟走廊。 從地理位置看,「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同時發展也較具挑戰性的經濟走廊,貫穿亞太、歐洲、非洲等多個經濟圈。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在空間走向上初步形成以歐亞大陸橋為主的北線、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主的中線、以跨國公路為主的南線三條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將串起連通東盟、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區域經濟協同聯動發展的重要保障。據瞭解,由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主辦的第九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在策劃本屆國際基建論壇議題時,組委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和高峰論壇平臺作用,吸引葡語國家、泛珠9省、澳門當地的廣泛參與,助力澳門打造「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和「區域商貿服務平臺」,切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澳門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國際基建論壇在澳門舉辦,論壇對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打造服務「一帶一路」開放合作紐帶和搭建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統計,去年第八屆國際基建論壇上,共有34家單位簽署了加納特馬—阿夫勞160公里道路專案、牙買加蒙特哥貝繞城路、安哥拉卡布萊杜旅遊園區綜合專案等24份商務合同、框架協議和諒解備忘錄,涉及總金額達128.7億美元。

目前全球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評估,自2017-2030年期間,僅亞洲每年就需要在基礎設施方面26萬億美元的投資。從這點看,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有很大的市場空間,但同時也需要克服諸多問題和挑戰。據傳媒報道,以往八屆論壇共簽署54項合作協定,總金額達262億美元,涉及水電、公路、鐵路、機場、港口、房建等基礎設施項目。目前,部分專案已落地實施,進展順利。資料顯示,自2012年高峰論壇移師澳門以來,借助論壇平臺,澳門建築業界同各方簽署11項合作協定,對推動澳門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基建合作,提升企業整體實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澳門也通過這個論壇平臺,為國際基建合作提供了新的支點。

本屆論壇的主辦單位之一承包商會會長房秋晨指出,第九屆高峰論壇的議程和活動設計,以搭建平臺、突出實效、推動合作為出發點,關注行業熱點和發展趨勢,具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突出科技革命與創新對基礎設施發展的影響,除舉辦以「創新驅動的力量」為主題的主題論壇外,還舉辦「數位化轉型推動基礎設施行業升級」和「中英基建科技引領未來城市發展」兩場平行論壇;二是務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舉辦「『一帶一路』設施聯通與國際航空基礎設施合作」平行論壇,並繼續發佈被喻為「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晴雨錶」的《「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2018)》和《「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發展指數分析報告(2018)》;三是關注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首次舉辦「國際金融高管對話會」,邀請世界銀行、亞投行、亞開行、非洲進出口銀行、泛美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的高管與會,專題研討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等議題;四是打造利益共同體,推動協力廠商市場合作,舉辦中英、中非、中韓、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合作研討會或圓桌會;五是服務區域經濟和澳門發展,舉辦「港珠澳大橋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平行論壇,展示中國橋樑技術,推廣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支點作用。不過,筆者認為,今屆論壇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安排與會嘉賓參觀港珠澳大橋,令論壇更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作為論壇主辦方之一,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執行委員李藻森表示,當前,澳門特區正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峰論壇的舉辦不但豐富了澳門展會活動內容,提升了澳門會展的國際影響力;也對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打造服務「一帶一路」開放合作紐帶和搭建中葡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作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一帶一路」沿途大多為新興市場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正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後發優勢強勁,但迫切需要解決交通、電力、資訊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難題。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一帶一路」區域未來10年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8萬億美元之多。目前,已規劃的一大批跨境鐵路、公路、海上航線、空中航線、油氣管道、輸電線路、通訊光纜和互聯網等方面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全面啟動,澳門將有機會和內地中資企業一起參與這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論壇有助中葡平臺升級轉型

「區域合作」是澳門微型經濟體突破空間限制,擴張經濟功能和取得發展新動力的補強之道。從根本上說,澳門產業成長、發展以及擴張的市場空間,主要在境外而非本土。中國尤其是澳門周邊的珠三角地區,一直是澳門經濟發展的最大市場。在國家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成為本澳「區域合作」的焦點之一。

1990-2013年,「一帶一路」65個國家 (地區)的貿易和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3.1%和16.5%,比同期全球平均水準高出5.3個百分點和6.8個百分點。自1995年以來,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保持較快增長速度,近20年複合增長率為16%,對「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的貿易水準明顯高於整體水準,其中,對中亞、海灣、南亞國家貿易的複合增長率分別為26%、25%、21%。2014年,中國在全年進出口增速僅為2.3%的情況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出口額增長仍超過10%,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進出口雙邊貿易額約達7萬億元人民幣,占同期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左右。歷史上,澳門曾經是國際著名自由港,遠東地區非常繁忙的轉口貿易商埠。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澳門製造業的快速發展,離岸性或仲介性商貿服務業曾一度是非常活躍的行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的持續增長有望為澳門自由港帶來大量業務機會,如果可以抓住這些機會,有助於澳門港口貿易的重建。

中國正在「一帶一路」沿線打造中新經濟走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中伊土經濟走廊、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等。商務部資料顯示,中國還在「一帶一路」沿線設立了77個經貿合作區,其中,35個處在「一帶」的沿線經濟體,42個處在「一路」的沿線經濟體。隨著2015年「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通過經貿合作區打造新的經濟合作平臺,將中國的產業鏈向外延伸,改變與發展中國家的傳統合作模式,建立跨國產業鏈,打造中國改革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升級版,必將進一步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往來,未來區域內貿易和投資可望保持較高速增長。隨著經貿合作區的落地實施,將催生大量產業轉移、園區建設、跨境投資、貿易結算、貨幣流通、法律服務等需求,是澳門構建聯接內地與東盟服務平臺的難得機遇。

據貿促局資料,「第九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國際基建論壇」在澳門舉行。有參展多年的本澳企業認為國際基建論壇的專業性強、知名度高、成效顯著,是公司拓展商機的主要平臺。亦有企業指參展有助自身升級轉型,更好配合全球基建發展,有莫大助益。

本澳從事建設與建材發展的公司代表陳先生表示,公司在過去參與了多屆國際基建論壇,充份肯定論壇的作用。他認為,基建論壇的定位明確,屬行業內知名的國家級別會議,與會者多屬於決策層面的高級人員,甚至是當地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官員,因此能夠快速地推進項目,可見其專業性高,成效也非常巨大。他表示目前在莫三比克已開展了一系列的發展項目,相關項目也是透過國際基建論壇促成。同時,將會繼續參與本屆基建論壇,現正積極與潛在合作單位作緊密對接,進度理想。由此可見,國際基建論壇對其公司拓展業務有著深遠影響。他期望今屆國際基建論壇可與其他企業交流葡語國家市場的資訊,特別是莫三比克,藉此探討更多合作空間。

本澳從事建設工程公司代表區先生稱,公司於2016首次參與國際基建論壇,目的是希望借力會議助其公司升級轉型。而在該年的活動上,公司成功與厄瓜多爾簽約數個大型項目,包括在厄瓜多爾興建兩萬間安居房以及日產五萬立方米自來水廠的25年BTO工程。現時公司已為相關項目進行設計及勘探,正有序地展開施工。他稱,國際基建論壇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提升公司的「軟實力」並助其走向世界。他稱公司在2016年參與國際基建論壇後,便有幸受邀參加在厄瓜多爾舉辦「聯合國住房和城市可持續發展大會」。在該會議上,成功與斯裡蘭卡以及新西蘭達成合作。區先生指過去該公司亦透過基建論壇成功拓展東南亞市場,故今年將繼續參會。

澳門建造商會理事長鄧漢昌表示,於2012年國際基建論壇首次移師澳門,該會便與論壇內地主辦方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簽署諒解備忘錄,對加強內地與澳門經貿交流合作起重要的推動作用,更於2013年至今成為國際基建論壇的協辦單位,可謂見證著國際基建論壇的發展以及跟本地企業的有機結合與成長。他認為國際基建論壇對澳門企業來說是尋找對外基建項目的一個好機會,並且能充分發揮國家賦予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服務平臺的定位。

他稱,雖然本地企業在參與國際基建中於人力資源及財力上有所不足,但本澳優勢在於隨著本地多個國際性大型酒店建設陸續落成,當中牽涉與世界各地管理團隊的深入合作,因而累積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再加上自身的國際視野、語言優勢、國際工程規範、同時,除擁有豐富的葡語國家人脈網絡外,還有專業的葡語國家法律團隊支援,以上種種優勢均有助本地企業參與國際基建項目。因此,他期望即將舉辦的第九屆國際基建論壇可助本地企業獲得更多融資機會以及達成更多對外合作。

國際基建是本澳特色金融服務領域

區域合作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化,其結果必然是經濟體之間依據各自比較優勢而形成的區域分工,從而確立各經濟體中在一體化中的專業化與經濟功能。因此,區域經濟合作首先是通過專業化,吸納區域中的各類經濟資源進入,強化與坐大不同經濟體中的優勢產業。其次,則是把地區內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通過跨境投資,向其他具有比較優勢的成員地區轉移。資源的吸納與轉移,資本在不同地區的集聚與擴散,正是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機理。那麼,澳門在國際基建合作中,哪些是澳門具有優勢的資源?

融資問題是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永恆話題。當前,國際基礎設施合作中存在巨大的融資缺口,根據2017年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發佈的報告顯示,預計到2040年全球基建項目投資需求將增至97萬億美元,其中資金缺口達18萬億美元。

業界認為,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式。如何通過擴大國際合作,減少障礙和觀望,實現優勢互補,推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是業界共同的訴求。本屆論壇首次舉辦「對話國際金融高管: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專題論壇,邀請了世界銀行、亞投行、亞開行、非洲進出口銀行、泛美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高管,圍繞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創新國際投融資機制等進行研討,破解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融資之痛。

融資是國際基礎設施建設長期存在的瓶頸,國際基建合作需要更完善的金融安排。基礎設施項目中金融資本的先期介入,就是抓住了專案實施的「牛鼻子」;而合作共贏、構建利益共同體已成為國際基建企業的廣泛共識。在第九屆國際基建論壇期間,舉辦中韓、中非、中國與葡語系國家合作研討會或圓桌會等多場活動,繼續搭建交流平臺,促進多方合作。

據特區政府官員介紹,澳門正在發展特色金融產業,以融資租賃、人民幣清算為重點,為內地企業和包括葡語國家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能合作、基建合作提供基建的支持。

按照本澳的條件,可以在幾個方面將特色金融與國際基建論壇對接。一是主動尋求建立具有國際標準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框架。緊抓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機遇,利用澳門在法律制度、市場規則以及語言文化等方面與東盟國家聯繫緊密的優勢,積極提供法律、會計、金融等專業服務,推動、參與或發起建立針對「一帶一路」政策目標的多邊金融機構、投資基金、行業組織或爭議處理機制,與中國相關主管部門共同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邊參與、產權及投資保護機制,在支援中國提高區域內金融監管影響力的同時,也相應提高澳門的地位和重要性。二是鼓勵澳門企業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建專案投資和管理。「一帶一路」基建投資規模龐大,其中由政府出面或主導的專案占較大比重。除了絲路基金和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提供長期低息資金外,還需要民間投資資金的支援。澳門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銀行貸款和發行基建債券等方式向絲路基建專案提供融資,澳門企業也可以利用國家正在大力推廣的PPP模式及其他常用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基建投資、建設和管理,未來較為成熟的基建專案還可以在澳門進行資本運作,為澳門資本市場提供新的機會。三是積極為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基建專案提供協助。近年來,國家大力鼓勵及推進內地企業「走出去」,並將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在周邊國家和地區營造有利於中資企業的投資環境。中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基建項目的意願也進一步提升,未來將會有更多的中資企業借船出海,以澳門為跳板到絲路國家投資基建專案,澳門可為這些企業提供基建專案貸款、過橋貸款、發債融資、顧問諮詢、專案管理和專業服務等,使「走出去」企業的業務發展更加順暢。鼓勵澳門企業、當地企業與中國企業一起到「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基礎設施,各自發揮優勢以提升基建項目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