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新館揭開面紗,初顯新功能定位

6月12日,「美國在台協會」(A1T)臺北辦事處內湖區新館舉行落成儀式,這是美國出臺「與臺灣交往法」「2018國防授權法」後,雙方首個逋大政治活動。美方派造國務院文化教育助理國務卿瑪麗•羅伊斯率團•隊赴台參加了儀式。儘管美方刻窻降低「政府高官訪台」「陸戰隊進駐」等議題敏感度,但實質具備大使館」等級的AIT新館落成後,不但是美台關係升級的「宣示」,更可能轉型為「軍愔堡壘」,促成美台軍事、情報和商業領域的更多合作,成為美國支配臺灣服務其「印太戰略」的重要抓手。

刻意控制儀式敏感性

在美台高層交流通過立法進一步掃除制度門檻後,美台雙方積極利用AIT新館落成這一節點,運作美國內閣級官員赴台參加新館落成儀式,進一步強化美台雙邊關係。有消息稱,長期「反華親台」的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被點名,出席新館落成儀式。但美方最終沒有選擇派遣高度政治象徵意義和政治敏感性的官員赴台。

美赴台官員暫未升級。此次,美方派出了由瑪麗•羅伊斯和丈夫、國會「臺灣連線」頭目、眾議院外委會計,只是現在才被拿到台而上。但現任「AIT臺北處長」梅健華始終沒有證實該消息,僅稱「新館維安措施與美國在世界各地的標準作法一致」,AIT現場也沒有「海軍陸戰隊衛兵」大兵現身。不過,AIT新館分為內外三層,「海軍陸戰隊衛兵」如便裝駐守核心機密建築,作為保護美國官員撤退、銷毀機密文件的最後防線,而不著軍裝對外亮相,外人很難判斷其身份。

一些美台政界人士認為,美方之所以刻意降低此次儀式的敏感度,並非為美台關係「降格」,而是不希望讓「象徵性的宣示」引發政治波瀾,干擾AIT實質性的功能、角色的升級。這說明,美台已有「多做少說」的默契,要以最小風險成本博取最廣泛的實質關係增進。更何況,AIT各個建築的落成儀式將持續一個月;9月還有新館喬遷和啟用儀式;明年1月和4月更恰逢美台「斷交」和「與臺灣關係法」簽訂40周年。在中美持續博弈中,美台並不缺乏再打「AIT牌」的機會。

AIT是台當局的「幕後指導」

在落成儀式上,近20年來歷任A1T高官,以及馬英九、蔡英文前後兩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齊聚一台,在各方微妙互動中,蘊藏著複雜情緒。事實上,將近40年以來,AIT作為美國意志在台灣的物質存在,其與臺灣當局關系的變動,折射的是美台關係和台海情勢的變遷。

AIT成立於美台「斷交」後。AIT作為美國在台「事實上的大使館」,其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美國1862年在北京設立、1928年後改駐南京的駐華公使館。1950年,美國裁撤駐臺北總領亊館,改為在臺北市派任「駐中華民國大使」,並直到1979年2月28日美台「斷交」後關閉。為處理新的「美台非官方關係」,美國國務院根據1979年4月的「與臺灣關係法」,設置以「非營利性民間機構」為外衣的AIT,繼續負責「美台民間的商務、文化及其他關係」。

AIT成為「無外交的大使館」。AIT在實務中承擔著與美國駐外使領館近似的職能。AIT的職員是美國國務院任命的「外交公務員」,技術上採用「休假」方式任職並能積累年資;AIT車輛也領有「外交」車牌。AIT位於台北市信義路的辦公地原為駐台美軍顧問團駐地,上世紀80年代只有50餘人人,如今有400餘人,辦公場所已是擁擠不堪。再加上信義路屬繁華地段,AIT與臺北市政府就租金漲價和拖欠等問題長期扯皮,最終決定搬遷至新址。未來,如果「海軍陸戰隊衛兵」進駐AIT,則意味著美國公開表明,將「非官方」定位的「AIT臺北辦事處」視同「大使館」而非「領事館」或民用機構,體現美台關係「官方化」。

AIT在美台關係中扮演著關鍵政治角色。其一,美台關係全面發展的中介與推手。上世紀80年代後,AIT在進入全新探索期的美台關係中扮演著重要的溝通媒介和政策試驗角色。在台灣經濟起飛年代,AIT主攻美台經貿和金融關係的建構。在其牽線搭橋下,臺灣一度有70%產品出口美國,美商也紛紛進入臺灣。90年代後,為了因應中國大陸崛起,配合臺灣的民主化進程,美國開始強調「華人民主政權的正當性」,更重視強化與臺灣的安全合作。在AIT的運作下,美台間軍事交往更加頻繁:美方固定派造軍亊高層人員來台訪問,允許臺灣軍校生赴美就讀和台「參謀總長」「國防部長」等高官訪美。同時,AIT還長期推進美台民間的「一體化」,包括促成臺灣加入美國「簽證豁免計畫」「快速通關計畫」等。此外,作為「准外交機構」,AIT也承擔臺灣政情搜集等秘密任務,維基解密透露,藍綠高層曾多次向AIT透露臺灣政壇「內幕」,「以情報換信任」。

其二,臺灣領導人的「幕後指導」。AIT是美國政府.政策和利益的代表者與執行者。從李登輝開始,毎個臺灣「民選領導人」都要接受AIT等美方機構的「面試」乃至「遙控」。李登輝上臺前,曾向AIT表明了「台灣主體意識」、不推動兩岸統一的本心,獲得美方認可。陳水扁則直言「常受AIT指示做事」。2000年3月,陳水扁在時任「AIT主席」卜睿哲的壓力下,於「就職演說」中加入了不尋求「法理台獨」的「四不一沒有」承諾。在2008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AIT為民進黨「打馬」的「綠卡亊件」解套以示「挺馬」。在2011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由於美方仍不信任民進黨,時任「AIT主席」薄瑞光公開背書「九二共識」,反對蔡英文的「臺灣共識」,這一幕成為壓垮蔡英文「總統夢」的最後稻草。在2015年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卜睿哲、包道格、施藍旗等多名AIT高層人士密集施壓蔡英文,讓她檢討2011年兩岸政策,使其對兩岸關係的立場逐漸從「維護臺灣獨立主權國家地位」轉向符合美國利益的「維持兩岸現狀」。隨後,潘瑞光、梅健華等A1T官員對蔡英文的態度逐漸轉緩。

(劉匡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