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決定延後初選利大於弊

對比於民進黨只有賴清德、蔡英文兩人公開宣佈要參加二零二零年「總統」,國民黨卻有多人公開宣佈參選,依公開宣布參選的時序是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現任臺北市議員羅智強,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前「立委」孫大千,前台北縣長周錫瑋,前「立法院長」、現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王金平。但國民黨基層黨員和「立委」擬參選人,卻希望黨中央能徵召高雄市長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另外,曾在馬英九任內出任「行政院長」,在指揮地震救災中口碑極高,連賴清德也高度稱讚的張善政,也宣佈參選。但他卻不是是國民黨籍,因而沒有捲入國民黨內目前的初選爭執。不過,他仍被歸類為泛藍軍。

昨日,羅智強放出第一炮,宣稱為了讓國民黨順利徵召韓國瑜參加「總統」黨內初選退出「總統」大選,並呼籲黨主席吳敦義應承擔責任徵召韓國瑜,「不要再凌遲國民黨、不要再凌遲朱立倫,也不要再凌遲韓國瑜了。」他認為,「國民黨應直接徵召韓國瑜」,因為徵召韓國瑜已是國民黨除了王金平外的共識,連民調第二高的朱立倫都大器地說,若國民黨徵召韓國瑜,他將全力支持,「國民黨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羅智強說,國民黨舉黨只剩「金平大將軍」一人死守「卡韓山海關」反對徵召韓國瑜,黨主席吳敦義若真有心要「挺韓」,要溝通的不是朱立倫,而是王金平,「希望黨中央負起責任,與王金平協調」,若王金平仍執意參選,「吳敦義也應展現不讓『一人卡全黨』的魄力,承擔責任徵召韓國瑜」。

羅智強宣佈退選,當然是知道,無論國民黨中央最後採取何種方式提名「總統」參選人,他都不會贏出,實際上自他宣布參選之後幾乎沒有任何一則有關他參選的新聞。如果在此情況下,國民黨正式進入初選程序後將白白浪費一筆「保證金」,而且排名又可能在「後段班」,臉面難看。

羅智強在當選台北市議員後立即宣布參選「總統」,可能有代表馬英九「敲打」吳敦義之意。當時國民黨「四顆太陽」的輿論正夯,身為馬英九最信任的親信,他當然知道馬英九的系列高調亮相活動,並非是要「回鍋」參選「總統」,而是要應對其頗為棘手的系列官司。但與此同時,馬英九卻對吳敦義要參選「總統」頗不以為然。本來,馬英九確實是曾經看好及扶持吳敦義的。但在「馬王政爭」一役,馬英九轉為嫌棄反對公開「批鬥」王金平的吳敦義。因此,羅智強的宣布參選,其實是在代表馬英九克制吳敦義。

不過,隨著吳敦義後來在明確自己得不到黨內支持,即使是能夠出線也不可能會勝選之後,顧全大局,從意圖「坐轎」轉變為「抬轎者」,極力鼓吹徵召韓國瑜出戰,羅智強就感到自己的「階級性任務」已經完成,因而退出初選,避免給吳敦義能夠徵召韓國瑜增添更多的麻煩。倒不如專心做好台北市議員,及在電視台的談話節目中,允分運用自己的才華,向民進黨開火。

實際上,吳敦義早就已經轉變了,而且因此而在國民黨內建立了聲望。這正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他要參選,在黨內外是一片「噓聲」;他捨得放下,並有志推動韓國瑜參選後,卻令他的聲望迅速上升。這對他後以「造王者」的姿態領導國民黨,極為有利,並留下歷史英名。

朱立倫也在轉變,已經表態:倘國民黨決定徵召韓國瑜,他全力支持。但卻又未能完全放低。其內情不得而知,但按邏輯推理,可能是對「密室政治」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他對自己在「換柱」中的「密室政治」很內疚;另一方面,擔心在吳敦義與他的協商中,倘是採取「密室政治」的方式,吳敦義日後未能兌現對他作出諾言,因而要求公開,國民黨中央必須在眾目睽睽之下,宣布對他的「補償」內容。當然,也不排除朱立倫還有一個心中「小九九」,倘韓國瑜最後還是棄選,「總統」提名權就應當留給他,其他人不要與他爭搶。

然而,倘是採用公開方式,就只能是禮儀周周,講些官式語言,根本就達不到協商的效果。這也正是國民黨內許多人開始討嫌朱立倫的重要原因。而且不少人斷言,以朱立倫這幾年來優柔寡斷卻自以為是的言行,證明了他既缺乏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也缺乏勇於擔當的精神。即使是他能夠勝出黨內初選並當選「總統」,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馬英九第二」,無法領導國民黨改革,更難以為兩岸關係開拓新局。

馬英九雖然曾經支持朱立倫,但在黨內多數人「呼喚」韓國瑜的情況下,公開表示「不會支持特定人選」,等於是放棄朱立倫,轉而暗中認同韓國瑜--只要國民黨最後決定是徵召韓國瑜的話。

因此,在國民黨「四顆太陽」,已有三顆「太陽」對徵召韓國瑜不持異議,盡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只剩下一個王金平,仍在恃仗自己的「地方派系力量資源」,及協助韓國瑜將「空軍」轉化為「陸軍」的功勞,要參選到底。昨日更是直接宣布,即使國民黨不提名他參選,他也要參選到底。這就有如當年的宋楚瑜,以為自己才是「一枝花」:「我的能力最強,為何是他不是我」。

當然,今時不同當日,泛藍群眾由於已經吃盡了苦頭,因而充分認知到分裂的危害性。實際上,當時國民黨已經決定提名連戰參加二零零零年「總統」大選,而正在此時,江澤民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接見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的建議。連戰深受鼓舞,企劃當選並出任「總統」後當即進行兩岸政治對話。因此,當時的「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提出「兩岸政治對話是兩岸政治談判的初級階段」,「提前進入《國統綱領》中程階段」的著名論述。連戰找來楊力宇(即鄧小平在接見時提出「鄧六條」的美國華人教授),關中(在美國修讀博士學位時的論文是研究「國共談判」)及張京育作其兩岸事務智囊,並將未來兩岸秘密進行政治對話的地點定為澳門。筆者有幸,曾經成為這個智囊群與何厚鏵之間的傳話人。如果不是宋楚瑜跳出來攪局,兩岸早已「進入《共同綱領》中程階段」,還有什麼民進黨兩度上台的機會?!

因此,王金平如果鬧下去,就是當年的宋楚瑜,成為歷史罪人。當然,泛藍陣營也已經懂得「棄保,不會讓王金平得逞。

不是「太陽」的周錫瑋,也來攪局。但顯然他不是志在參選,而是要籍此向吳敦義討回「公道」。因為在新北市長初選時,他的民調極低,低到要求中央不要公佈民調數字。既然連曾任過台北縣長的周錫瑋在新北市的民調都如此不濟,在全島的範疇就更是沒有什麼知名度了,又如何能夠勝出?因此,他的宣布參選,只不過是要與吳敦義進行「交易」。

因為當初周錫瑋參加新北市長初選,是吳敦義要求他的。因此,他是要籍著宣布參加「總統」黨內初選,既是要向吳敦義「抱怨」,也是要向吳敦義討「回報」。倘果如此,要打發他很容易,只要應允奪回政權後,給予安排一個職務,比如根據他的美術特長,安排他出任「文化部長」等,就足矣。

因此,國民黨延後初選時序,並不是壞事。在已經讀額定確定郭台銘不選之後,等到韓國瑜訪美返台,確認韓國瑜的態度,倘是他滿意的作用為他掃除參選障礙的情況,必將會宣布參選,這就「一天都光晒」。但倘韓國瑜跨不過心理障礙而堅持不選,就實行真正的黨內初選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