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學生弘揚傳遞五四精神意義重大 劉紹滿

「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意義重大,青年是澳門的未來,而澳門作為行使「一國兩制」政策方針的地區,有必要透過宣傳弘揚傳承五四精神,相信會有利本澳愛國愛澳青年的培養,也有助提升青年學生的「免疫力」,不會受到「港獨」、「台獨」等負面思潮的影響,透過對青年加強「四五精神」的學習及傳遞,加強廣大青年的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讓青年位秉持「五四精神」, 增強奮鬥本領,不貪圖舒適安逸的生活,立志紮根基層無私奉獻,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相信會有利推動「五四運動」和愛國愛澳的精神在本澳地區承傳延續,延續「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

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重溫五四運動寶貴精神財富,就是為了讓廣大青年人能從歷史中汲取前行發展的行動力量。1919年5月4日,英勇的青年學生以其愛國行動書寫了一首雋永的青春史詩,形成了激勵代代青年奮勇前行的「五四精神」。近百年的風雲變幻,「五四」甚至已超越了其所誕生與嵌入的歷史,成了一種「超時空」的永恆存在,推動著無數愛國青年在奮鬥中交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合格答卷。「五四青年節」是對「五四運動」的紀念。當時的學生和青年擔當起了這場運動的主力軍,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責任感,彰顯了青年尤其是學生們當時救亡圖存的時代精神。五四精神就是那盞明燈,將成為指引青年走向未來奮鬥前進的正確方向。這是一個特殊而厚重的節日,已成為中國青年昨天今天與明天的責任「符號」。它既是對歷史承諾的擔當,也是對實現社會與人生道路的叩訪,更是對未來歷史命運的追問。「五四青年」特有的入世使命感,承襲古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精神,值得我們新時代的廣大學生和青年學習、傳承和弘揚。而本澳學界和社團為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將共同舉辦一系列活動,包括本次演講大賽和五四青年跑、百人青年拼新章、五四青年大灣區定向比賽等,以展現澳門青年敢於擔當、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正所謂: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幹的實幹家,在新時代幹出一番事業,從五四精神中汲取不斷前進的動力。澳門亦是如此,要讓「一國兩制」政策方針在未來行穩致遠,有必要讓廣大澳門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讓他們要有遠大的理想。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這種使命就是理性信念,五四精神,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但現實意義不減,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五四青年有著遠大的理想。也正是有著遠大的理想,才讓新青年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對青年一代,有必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加強理論學習。俗話也有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青年一代只有加強理論學習,用知識武裝「頭腦」,常補「精神之鈣」,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時光,學科學,學技術,學管理,學理論,掌握本領,才能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為祖國的振興和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透過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需要不斷奮鬥。廣大青年要培養奮鬥精神,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讓廣大青年學生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並需要甘於奉獻,每個人並需要有奉獻精神,將國家、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發揚五四精神,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為澳門「一國兩制」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社會各界都應讓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五四精神貫穿於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路、興旺之路、振興之路。其實,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則指出,推動「五四運動」和愛國愛澳的精神在世代間承傳延續。做好青年工作、加強與青年溝通,是特區政府的重點工作之一。特區政府將會創建更多條件,盡力為年輕人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促進他們提升和向上流動。他寄語年輕一代努力學習,吸收經驗,未來能夠引領澳門、建設澳門,延續「一國兩制」的強大生命力。可見,要讓澳門「一國兩制」方針穩健發展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首要就是讓廣大青年學生或新生一代培養愛國愛澳的情操,只要青少年能發揮青春的光和熱,為國家和社會出一分力,國家就更加強大,澳門社會也就會更加繁榮上進,「一國兩制」事業就行得更穩定。

其實,「五四」精神,不僅是「五四」青年智慧和力量的結晶,更是中國青年理想和目標的體現。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時,也需要與時俱進,為其注入時代的特點,注入新的內涵。必須要讓廣大青年學生認識到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斷地加強學習。要充分利用好今天的大好時光和優越條件,學科學,學技術,學管理,學理論,掌握本領,端正思想,規範行為,提高覺悟,為祖國的振興和繁榮出力加油;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不斷創新。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社會進步的源泉。青年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青年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效果,對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十分重要。發揚「五四」精神,必須發揚創新精神,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真正讓青年成為創新的主體,成為中國振興的中堅力量;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積極參與國家管理。青年是國家的生力軍,青年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甘於奉獻。奉獻國家、奉獻人民、奉獻民族,是「五四」青年的精神所在,也是當代青年必須牢記的精神所在。同時,發揚「五四」精神,就是要廣大青年及學生經得起各種考驗,受得住各種磨礪。今天的青年,也應該有「五四」青年這樣的長遠目光,長遠理想,才能夠使我們創造的精神具有不竭的動力。

在「五四精神」的激勵下,新時代青年必定能夠作為主力軍,協助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俗話有講「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鬥無悔。」對於有志者或創業者來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選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而距離目標越近,青年越要加倍努力。向著夢想進發,當代青年就應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煉,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譜寫出更加輝煌的青春樂章。其實,習近平總書記日前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廣大青年既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鬥和奉獻。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講,「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廣大青年應該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可見,偉大祖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新時代的青年一代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提振精神狀態,增強綜合素質,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止於至善,勇敢擔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目標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廣大青年應當與時俱進地理解五四精神、發揚五四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五四精神新的時代意義,使五四精神能夠薪火傳遞、生生不息。正如毛主席語重心長的話所言的:「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五四精神所代表的是愛國精神,是一種全國各族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一個共同追求的理想,關乎於社會乃至國家的未來發展。筆者也認為,澳門作為國家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弘揚五四精神能激勵著青年不畏困難,為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有助澳門青年成長,亦有助澳門的長遠發展。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日前指出,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份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五四運動宣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精神,至今仍是激勵廣大青年及學生的寶貴精神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強調,要加強對五四精神時代價值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時代發揚五四精神的意義和要求。有學者則認為,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寫照。那個年代的中國青年為了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為了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當代青年應當繼續傳承弘揚五四精神,與黨同心、與人民同行,讓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可見,愛國決定了青年學生的奮鬥的方向,奮鬥書寫了愛國的歷程。當代青年應要用青春和熱血踐行五四精神,紮根基層、紮根大地,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貢獻力量。國家的號召,成為社會建設發展的棟樑。相比於先輩振臂一呼的熱血激情,當代青年學子更應踏實勤奮、努力求知,立志投身國家建設,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正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廣大青年及學生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正如梁啟超先生在著名的《君子》演講中所講的那樣,「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砥柱」,以崇高愛國愛澳精神,為澳門特區「一國兩制」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因此,今年不僅是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又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並是澳門特區成立二十周年,對於青年或學生的愛國愛澳門思想的培養是十分重要,加強廣大青年學生的「五四青年」思想教育宣傳及培養,一方面讓廣大青年應當與時俱進地理解五四精神、發揚五四傳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詮釋五四精神新的時代意義,使五四精神能夠薪火傳遞、生生不息;另一方面就是,對於在新時代的條件下進一步弘揚五四精神,培養青年學生要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自己學習、工作的使命,透過激勵本澳廣大青年學生牢牢把握機遇,弘揚愛國愛澳的精神,立志成才報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並相信對本澳「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