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合一」選舉之後,柯文哲將會組黨的消息一直不絕如縷,但卻也是未能獲得證實,而且柯文哲本人還說過,他本人極為討厭政黨惡鬥,青年選民和中間選民也正是因此而成為他的忠實支持者,因而他幾乎成了「第三勢力」的精神領袖,並因此而在兩次台北市長選舉中,都是以無黨籍的身份參選,就是要搭台北市的精英選民討厭政黨惡鬥的便車。但是,很奇怪的是,包括柯文哲支持者在內的人們,卻又認為,柯文哲倘要「更上層樓」,將必然會組黨;即使是從要為自己在兩任台北市長任滿後不能再參選爭取連任後,他的市府團隊成員的出路著想,將他們拱進「立法院」,也必須組黨。這似乎是很矛盾,但以發展前景著眼,卻並不出奇。何況,柯文哲自己也曾經說過,為了避免自己也掉落政黨惡鬥的泥淖,他倘組黨,就將會是柔性政黨。
因此,當昨日下午傳出柯文哲正式組黨的消息時,人們已經早有心理準備。但時間點卻是頗為詭異,因為是在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昨日下午提前結束歐洲之行返台不到四個小時,就傳出柯文哲已經完成向「內政部」登記創設「台灣民眾黨」前置作業的消息。而推算起來,在消息傳出之前,柯文哲的貼身幕僚、台北市政府顧問蔡壁如前往「內政部」完成登記,並預告將於八月六日舉行創黨大會,邀請「內政部」人員前往列席並進行審查的手續,很可能是與郭台銘返台入境之時同步進行。
柯文哲團隊選擇這個時間點透露組黨信息,雖然也有著「私煙事件」對蔡英文形成一定的打擊,已經決定拒絕與蔡英文合作的柯文哲,有著「趁佢病,攞佢命」的快意恩仇感覺,但這並非是主要動因,而是針對國民黨人都希望能夠拉回郭台銘,並認為郭台銘不會脫黨參選「總統」,也不可能與柯文哲合作,有九成九機會與韓國瑜合作,而成為國民黨內的「主流黨意」都,而韓國瑜也為郭台銘「度身定做」副手條件的態勢。因此,柯文哲團隊選擇因為參與國民黨「總統」黨內初選失利,而當即出外散心並沉澱思考下一步動作,神隱了十多天的郭台銘,一旦返回台灣的時機,就當即透露組黨訊息。這幾乎等於是以「代替決定」的手段,用組黨的行動,主動創造與郭台銘商談合作的機會,甚至是軟性「脅迫」郭台銘參與其組黨計劃,讓郭台銘缺少思考與韓國瑜合作的空間。
柯文哲所成立的政黨,取名為「台灣民眾黨」。這是將近一百年前蔣渭水在台灣地區成立的第一個華人政黨的黨名,帶有向蔣渭水致敬之意。而且,安排在八月六日舉行第一次黨員大會,當天既是蔣渭水的誕辰紀念日,也是柯文哲自己的生日,因而具有繼承蔣渭水意志的含意。盡管蔣滑水的後人雖不高興,將之視為「往臉上貼金」,但蔣渭水已經逝世八十八年,其所創立的「台灣民眾黨」也已解散八十八你年,即使是曾經納入「知識產權」的保護範疇,也已經脫離了保護期,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此來作為新政黨的稱謂。
柯文哲將「台灣民眾黨」定位為「柔性政黨」,有利於爭取郭台銘的參與,當然也有利於國民黨的淺藍黨員和民進黨的淺綠黨員「共襄盛舉」。這是因為,國民黨和民進黨的組織架構,是嚴格按照「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理論的「列寧式政黨」亦即「剛性政黨」模式建立的,有著嚴格的黨員登記制度及多層次的組織架構,其黨員不得具有雙重黨籍。而「柔性政黨」沒有黨員登記制度,亦即沒有固定黨員,其組織架構及黨紀也比較鬆散,所有民眾都可以自由選擇參與,不會因為同時參加其他政黨就被開除黨籍,就像美國的兩大政黨,及台灣地區的新黨初始時的那樣,實際上當時新黨就是考慮到,其主要支持者都是國民黨員尤其是軍公教人員,但又擔心參與新黨活動將會受到李登輝當局的黨紀懲處,並影響其升遷機會,將新黨設定為「柔性政黨」就可避免其支持者遭到此種尷尬處境。因此,將「台灣民主黨」的性質定位為「柔性政黨」,就可讓聲稱自己是「忠誠國民黨員」的郭台銘,可以放心參與其活動。
至於柯郭合作的方式,有多種說法或揣測。其中最主流的說法,是柯文哲眼看到韓國瑜正在遭受「落跑市長」批評的煎熬,擔心自己參選「二零二零」,也將會面臨同樣的遭遇。那就不如退而求其次,等待「二零二四」。不過,他的任期到二零二二年十二月結束,此時距離「二零二四」尚有一年多時間,倘缺乏政治平台就將無法繼續聚攏人氣,因而組黨就是一個好辦法。倘此,他將不會參加二零二零的「總統」大選,當然也可避免「柯郭配」或「郭柯配」,仍其一人都不願出任副手的煩惱。而「二零二零」則由郭台銘代表「台灣民眾黨」參選「總統」,並與黨主席柯文哲一道,催谷「台灣民眾黨」提名的區域和不分區「立委」的選情,爭取拿下共十席及以上的「立委」,成為「第三大黨」,並成立黨團。實際上,在柯文哲和郭台銘合作之下,可能會獲取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政黨票,拿下五席及以上的「不分區立委」議席,將「易過借火」。而在「區域立委」選舉中,也因為「母雞」夠強壯,而帶動「台灣民眾黨」提名的「立委」參選人亦即「小雞」的選情,也將不成問題。倘此,「時代力量」及親民黨等小黨的生存空間就將會被極度壓縮,「二零二零」將會是國民黨、民進黨與「台灣民眾黨」的「三國時代」。
倘郭台銘當選並出任「總統」,柯文哲就以「台灣民眾黨」主席兼任台北市長。但到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其台北市長任期過半,辭職無需進行市長補選,只是由「行政院長」委任代理市長時,就先行由郭台銘「總統」委任他為「行政院長」,為自己一年多後參選「二零二四」墊高政治舞台。
現在柯文哲與郭台銘都有著要把蔡英文拉下台的共同目標,因而就為兩人的攜手合作提供了最便利的條件。而這個目標與國民黨也高度契合,因而就奮鬥目標而言,「柯郭合作」與國民黨沒有衝突。但郭台銘的離隊,不管是勝選或是失守,都將會對國民黨的繼續生存發展不利。而且,倘是郭台銘敗選,連郭台銘念茲在茲的「中華民國」也一道毀滅。因此,關鍵是郭台銘的態度,這也正是郭台銘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但從現實看,尤其是台北市而言,並非國民黨人都喜歡韓國瑜,其他「討厭民進黨」的人更是如此,反而對郭台銘有好感。則並非是出於郭台銘的國民黨員背景,而是感覺到,郭台銘才是真正能讓台灣人民「發大財」的人物,韓國瑜的「發大財」只是口號而已。即使是向大陸及海外推銷蔬菜水果,在性價比方面,也與郭台銘的科技工業相距太遠,低層次的商貿活動難以振興台灣地區的經濟。
這就要看,國民黨如何出面勸說郭台銘,馬英九如何親自「解鈴」。當然,郭台銘仍在「保持壓力」,可能是製造「討價還價」的機會,還有彎轉。倘郭台銘婉拒柯文哲的合作邀請,已經洗濕了頭的柯文哲,就要繼續玩下去,自己親自落場參選「總統」了,同樣面臨韓國瑜「落跑市長」的尷尬局面。
(發自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