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國和平統一

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了《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而共同奮鬥》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的重大政策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融合發展的新理念。現階段,我們要在實踐中如何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經濟、社會、文化基礎,為兩岸和平統一積累見多更有利的條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兩岸融合發展的提出

兩岸融合發展是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以來對台工作的重要主張,也是大陸對台政策的核心內容和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1月2日在福建考察平潭綜合試驗區時提出:「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沒有任何理由不攜手發展、融合發展。」首次提出融合發展思想。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進一步豐富融合發展思想,首次提出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將融合發展理念由單純的經濟領域向複雜的社會領域拓展。2017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充實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今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靈要講話再次明確了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兩會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表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台工作既要著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要在對台工作中貫徹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造福臺灣同胞。」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兩岸關係發展大局,深入了解島內社情民意的基礎上,對兩岸融合發展提出的最新要求。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會見中國國民黨前主席、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亊長洪秀柱率領的臺灣各界人士代表團時,明確提出「把共同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作為共謀民族復興的重要途徑」。所以,現階段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將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形成休戚與共的兩岸命運共同體,增進兩岸共同利益與國家認同,在經濟基礎與意識形態等方面為兩岸和平統一創造條件,從而確保和平發展邁向和平統一。

深刻理解兩岸融合發展思想

融合發展具有重要的習近平總書記哲學思想意涵。融合發展思想是在推動、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步醞釀、完善的。融合發展思想既是價值觀,又是方法論,是目標、路徑、方法的辯證統一,更是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行動指南,是對國家統一理論學說的全新創造。融合發展思想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創新、深化,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改造既有的兩岸關係結構,在創造兩岸關係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基礎的同時,更要創造兩岸和平統一的情感紐帶、文化基礎與價值基礎。融合發展就是推進兩岸統一進程的思想庫、方向標及動力源。

融合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台思想的核心。從中共中央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的總體脈絡看,這是一個重大而深刻的理念、思想、戰略演進,成為習近平總書記對台思想的核心與統禦性概念,體現了新形勢下與時俱進的重大思想理論創新。首先,「融合」更明確地體現了統一的目標指向,消除外界對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脫節的歧義與擔心;而「發展」則表明融合仍將是長期的、漸進的融合,堅持了統一階段論、過程論的實事求是思想。其次,在以往「經濟融合」基礎上,範圍擴大到了社會各領域,極大地拓展了和平發展內涵,無疑將涉及到價值觀念、文化思想、生活理念等極為廣泛豐富、以往也較為敏感的範疇。這是中共中央對台思維的再一次思想解放,體現出在融合發展中化異趨同的信心,也體現出對自己更充分的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融合發展是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進程的新思路、新思維,貫穿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過程始終。在如何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問題上,大陸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日臻成熟的認識過程。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兩岸共同開闢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大陸期待通過擴大和深化交流來推動兩岸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但事實表明,單單依靠兩岸交流來完成這一任務並不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大陸必須尋找推動兩岸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新動力、新路徑。兩岸融合發展新政策的提出,就是彌補並解決以前交流發展政策所面臨的「瓶頸」,這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一個新思路。2012年以來,雖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入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歷史階段,但兩岸之間國族認同繼續撕裂;「台獨」頑固勢力抱持島民心態,難以消除對大陸的各種偏見誤解;臺灣人民無感和平發展紅利,大陸民間「武統」聲漸起等問題影響和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近年來,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諸多政策探索與實踐效果得到兩岸人民與學界的普遍認可,被認為是新時代推進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的新思路、新思維。十八大以來,大陸推行和平發展、和平統一、融合發展的對台方針政策思路日漸清晰。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政策主張,顯示大陸對經由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路徑和進程已經有深刻的趨勢認知、清晰的政策設計。融合發展就是大陸率先提出的推進和平發展新思維、新思路,是拓展實現和平統一的現實路徑,也提供了踐行和平統一的有效方式。因此,融合發展是大陸率先提出、單方面啟動的一項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創新。

融合發展增進兩岸共同利益與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兩岸同胞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我們要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強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增進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更應攜手推進互利共贏的融合發展。兩岸融合發展有利幹增進兩岸同胞的心靈契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要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化育後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久久為功,必定能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通過融合發展,有利幹兩岸同胞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入發展,邁入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境界,相知相親,聚同化異,逐步達成心靈契合。

融合發展是兩岸同胞攜手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行動途徑。兩岸同胞前途命運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密不可分。中華民族強盛,是兩岸同胞共同之福;中華民族弱亂,是兩岸同胞共同之禍。所以,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中國夢既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毎個中華兒女的夢,同我們毎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緊密相連。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過程,本身就是兩岸同胞攜手行進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的道路上。

台當局阻礙兩岸融合發展

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兩岸融合發展不會一路坦途,民進黨當局設置種種障礙進行阻撓,力阻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16年蔡英文上臺伊始要「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讓臺灣的經濟發展脫離大陸,以減少臺灣經濟對大陸的依存度,「走出另外一條路」。隨著島內外政治經濟形勢的巨變,為了自身的政治與選舉利益,民進黨當局不斷拋出反融合發展政策。比如,緊縮對大陸的經貿交流合作的原有政策,如停止實施馬英九時期有利於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等政策;推進「新南向政策」的實施,企圖以開拓東南亞與南亞市場來擺脫臺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反制大陸實施「31條惠台措施」等。今年以來,民進黨為了2020年的「政權保衛戰」,在兩岸關係方面走上更加激烈對抗大陸的道路,其反融合發展政策也相應進一步升級。比如,切割兩岸科技產業關係,充當美國棋子;為政治目的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蔡英文當局以應對中美貿易戰為幌子,加速推動大陸台商回流等。此外,今年3月以來,蔡英文當局還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為名,採取一連串反制大陸的融合發展政策的具體行動。如3月15日「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註銷註冊臺灣網域的「關注31條」網站,企圖以封鎖手段切斷臺灣民眾瞭解大陸的管道。同日,台當局對擔任大陸全國政協委員的台籍人士凌友詩開罰新臺幣50萬元,試圖以所謂「法規」阻擋臺灣民眾去大陸發展。

毫無疑問,兩岸「融合」與「反融合」的對抗格局,將會嚴重加劇兩岸關係緊張局勢。但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台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兩岸融合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符合兩岸同胞利益,必將衝破「台獨」勢力的藩籬,形成新一輪兩岸交流合作的澎湃之勢。

以融合發展促進祖國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岸要融合發展,要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路徑,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我們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和發展成糶,為臺胞台企在大陸生活、就業、求學、工作等方面提供同等待遇,讓臺胞有更多獲得感。和平統一之後,臺灣將永保太平,民眾將安居樂業。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杆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但民進黨當局拒絕大陸的善意,不斷惡化兩岸關係,繼續走對抗的老路。為了「夯實和平統一蕋礎」,大陸提出要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以「群眾路線、民間交流」為路徑、以「整體+區域、兩條腿走路」為方式、以「同等待遇、單向融合」為先導,做到有序、有度、有逆:點,充分把握好「市場性」「民間性」「單邊性」及「區域性」等幾個面向,不斷探索兩岸融合發展的現實路徑,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深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我們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發展增動力,為合作添活力,壯大中華民族經濟。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甚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分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頑固堅持「台獨」立場,限縮兩岸交流,兩岸整體交流與合作已變得不可能,只能是兩岸區域間的交流與合作,即兩岸間區域對區域,實行兩條腿走路。如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香港、澳門、深圳及廈門之行,簽訂了近50億新臺幣的訂單,取得了不錯的交流與合作成果。當前,兩岸制度化協商被迫中斷,兩岸關係陷入冰凍期,大陸應以操之在我的方式,先行對台實施同等待遇政策措施,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2018年以來,大陸密集推出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比如大陸出臺「31條惠台措施」,內容涵蓋產業、財稅、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眾多領域,是迄今為止大陸為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而推出的系統、全面、具體的政策措施。給臺灣同胞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取消台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在海峽兩岸引起巨大反響,被媒體稱之為「內地推同等待遇以來的重要里程碑;發放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是對臺胞落實同等待遇的重大進展,極大滿足了臺灣同胞任大陸學習、工作、生活便利化的需求。

「31條惠台措施」出臺後,全國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密集出臺了相關細化和落實措施,讓臺灣民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大陸方面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誠意,在島內掀起討論熱潮。今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我們推出「31條惠台措施」,取得顯著成效,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受益者,要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同時要聽取臺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那些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福建省也出臺了促進閩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66條措施」,並針對新形勢下臺企臺胞合理需求,繼續出臺深化閩台融合發展具體舉措,率先落實來閩台企臺胞「同等待遇」,特別是為臺灣青年來閩學習、創業、就業、生活創造優質環境,真正「在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上作出示範」。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大陸實力和自信的展現,也是對臺灣同胞的關心和照顧,是為臺灣同胞的福址著想,因而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肯定和擁護,必將引領臺灣主流民意朝著兩岸關係和平的方向發展,為最終實現兩岸統一奠定廣泛的島內民意基礎。

(彭小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