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碰撞青春飛揚

——2019年「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側記

5月18日,2019年「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決賽晚會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舉行來自兩岸的10組選手展示了他們48小時創作的作品,並通過現場觀眾微信投票、島內第二現場觀眾投票、專業評委舉牌投票相結全的方式,決出本屆比賽的冠業季軍。晚會現場的500多位年輕觀眾,其中200多位是在粵就讀台籍學生、創業青年和台協青年委員會成員。現場氣氛熱烈,生機與朝氣滿滿。

「粵來粵有趣」——個好玩有趣的賽事

「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是由廣東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主辦,南方新聞網、臺灣聯合報共同承辦的一項青年視頻競賽活動。大賽初賽分為廣東和臺灣兩個賽區,初賽階段要求選手以「家園」為主題創作180秒內的短視頻。本屆比賽自2018年12月啟動以來,至截止日期4月22曰,兩個賽區共收到作品489件,吸引千餘名青年投稿參與。經過專家評審,兩個賽區分別選出前5名參加決賽。

5月15日,粵台兩個賽區的前5強匯聚廣州,在「未來社」舉行了媒體見面會及決賽啟動儀式。10組選手以各自獨特的方式登場並介紹團隊。選手們以抽籤的方式,從「風物」、「憶往」「味道」「鄉情」「築夢」5個主題中抽取各自的拍攝主題,並分別到永慶坊、粵劇博物院、東山民國建築群等10個指定地點進行48小進限時拍攝。

18日晚,在廣州國際媒體港舉辦了「決賽之夜」晚會及兩岸青年交流會,來自粵台兩地的十強選手閃亮登場。東莞台青的開場熱舞迅速點燃了現場的氣氛。暨南大學學生演唱的「粵來粵有趣」主題曲點燃了現場熱烈的氣氛。晚會高潮來自于現場觀眾微信投票及專家舉牌投票環節。經過緊張的計票,最後來自廣東的「艾亞」團隊奪得本屆比賽的冠軍,臺灣賽區的「Gopro」戰隊以兩票之差惜敗,奪得銀牌,同樣來自臺灣的「三宅一綺」團隊獲得季軍。

「粵來粵有趣」——一個廣受粵

台兩地青年喜愛的賽事

「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賽制設置充滿挑戰性,48小時的限時主題創作大賽,考驗團隊的即時創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是對拍攝、剪輯、配音、配樂等綜合能力的一個測試。特別是對於臺灣選手來說,他們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到廣東,卻要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迅速熟悉主題,瞭解拍攝場地,並用鏡頭詮釋出來,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正是這種挑戰性,帶給兩地青年極大的參賽熱情。初賽期間,就有臺灣團隊大呼「媽祖要我去參加決賽」「要把冠軍留在臺灣」。此次的冠軍團隊去年也曾參賽但無緣前三強,今年再次參賽如願獲得冠軍。此次臺灣賽區的「Gopro」團隊領隊林勇成,同時也是2018年「粵來粵有趣」決賽的冠軍,去年因拍攝「涼茶」而被大家冠名為「涼茶哥」,這次他組隊參加,給其他參賽選手不少的壓力。而季軍選手「三宅一綺」,也是被上屆選手、師兄們的熱情與衝動感染。多組選手連續兩年參賽也進一步印證了賽事的魅力和影響力。

有臺灣選手在個人社交帳號上表示,「第一次參加比賽,第一次因為需要團戰被迫用FCPX剪片,第一次覺得做影片創作真的很開心。很多很多的第一次發生在幾天之間,這次的廣州之旅,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難忘的經驗」。臺灣選手陳弘軒表示,「謝謝所有參賽的好朋友,還有我們廣州的嚮導子悅,很開心能獲獎,但更開心的是能夠和大家一起比賽,希望有機會在未來可以跟廣東和臺灣的選手一起玩影像」。

「粵來粵有趣」個兩地青——一個兩地青年文化交流的新平臺

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摒為粵台兩地作年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平臺,史激起他們對家園、對文化的思考與探索。本屆比賽初恭的主題是「家同」。從兩個賽區的作品來看,體現了兩岸靑年對錦繡山河的讚美,對共同民俗、文化遺產的珍視,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有對家的情感寄託。大陸選手拍的《潮汕年》,圍繞潮汕春節期間各地區的傳統文化,拍攝內容包括國家非遺文化喬林燒龍、英歌舞等,並融人了潮汕著名傳統音樂潮州大鑼鼓的元素。臺灣選手侯承佑團隊則從一個創作者的角度去敍述對家園的感受,用一些穿梭的動態縮時去代表時間的流逝,並用音樂和影像結合,給大家呈現不一樣的臺灣鳳山。

決賽中設定「風物」「憶往」「味道」「鄉情」「築夢」5個主題和永慶坊、粵劇博物院、東山民國建築群等10個必拍點,都體現了嶺南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傳承,讓參賽選手尤其是臺灣選手更多去瞭解廣東文化。來自臺灣賽區的「三宅一綺」團隊,通過飽含溫度的鏡頭語言講述了紅木宮燈與鄉情的故事。隊員陳弘軒表示,當得知必拍點是「廣式紅木宮燈」,他們花了很大的功夫研究廣式紅木宮燈代表性傳承人羅昭亮和羅敏欣兩位大師。最終通過羅敏欣大師的現場指點和對廣州市民「街坊」生活的觀察,找到了「宮燈與鄉情一樣,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的文化共性,完美展現廠廣州的美好與溫情。同樣來自臺灣的Gopro團隊抽取到的題目是「風物」,他們一路用Gopro記錄老廣州的風景,展現出廣州老城區的獨有風貌。

「粵來粵有趣」兩岸青年創意短片大賽,用靑年們熱愛的方式,為兩岸青年提供一個思想碰撞的平臺,提供一個文化交流交往的平臺,更為島內青年搭建一個認識廣東、瞭解嶺南文化的平臺。

(岳苔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