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愛澳教育的形式也不能「一刀切」

昨日的報章新聞,可能會有予人「對沖」的感覺。有媒體不知是否刻意,將第五任行政長官候選人賀一誠提醒「太愛國愛澳,年青人未必看」,與本屆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呼籲高等學校「加強愛國愛澳教育」並列編排。

其實,賀一誠的這個說法,由於並非是宣讀經過精心推敲的書面文稿,而是隨意的口頭講話,因而未必能精準地表達他的談話原意。實際上,從賀一誠這段談話的全文看,其重點並非是「太愛國愛澳,年青人未必看」。他指出,回歸後本澳的愛國愛澳教育做得較好,基礎仍扎實。鄰近地區此方面可能有了變化,未來一定需要再加强愛國愛澳的課本、課程及教育工作。至于爲青年設立網上平臺作出引導,他則認為適可而止,需要研究符合年青人口味的渠道,但太愛國愛澳年青人不一定會看。也就是說,賀一誠仍然主張要加強愛國愛澳教育,但在形式上可以靈活多樣化,採取年青人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方式,而不能模式化、套路化,「灌鴨子式,甚至完全照搬內地的方式進行,否則可能會引發反效果。

這個提法,與香港《明報》最近一則題為《胡錫進文風獲習近平欣賞,央媒仿效》的「京城密語」有相似之處。該文引述京城消息人士稱,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的文風表示肯定。近期中美貿易戰未有緩和之勢,香港的抗爭活動也並未停息。內地官媒對美國及香港的評論,也逐漸增多。央視本月推出的《主播說聯播》系列,因用詞生動而受到衆多內地網民熱捧。京城消息人士稱,這是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關于宣傳報道要多採用民衆喜聞樂見的語言,用「接地氣」(意指「貼地」)的方式對黨和國家的政策進行宣導的批示。消息人士又指,習近平對《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的文風表示肯定。

另外,據說兼任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及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都曾有過相關的指示,希望涉港澳工作幹部的語言文字,必須採用港澳居民容易看和聽得懂,喜聞樂見的文風,這樣效果就事半功倍。

回到賀一誠上述話語的原意,也是一樣。就是向年青人進行愛國愛澳教育,既必須持之以恆,循序漸進,逐漸強化,又應當注意形式上的靈活多樣,區分不同的受眾對象,施以不同的方式。那些經常參加愛國愛澳教育活動的,不妨繼續熱熱鬧鬧地高調進行,相信他們絕對不會「未必看」,相反甚至如果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允許港澳青年參軍報國,他們中的不少已經對參加軍訓「出癮」者,可能會積極響應。但對於另一部分並不經常參加愛國愛澳教育活動者,以至近期從台灣地區及海外接受高等教育歸來,崇尚台灣地區民進黨的「民主」模式或西方「普世價值觀」者,就要像賀一誠所說的那樣,採取較爲靈活的方式了,必須是喜聞樂見,潤物無聲。這才是唯物辯證法及實事求是精神的態度。總之,不「一刀切」。澳門過去「一刀切」的事例不少,尤其是新《土地法》,對二十五年批租期逾期的土地,不論其逾期原因是否屬於承批商的責任,都「一刀切」地予以收回。這並非是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是形而上學,機械論。

而澳門現時的愛國愛澳教育,當然從現象看,是既熱熱鬧鬧又扎堆頻密,光是升旗禮就幾乎全澳大中小學校全面覆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是由於澳門回歸時,由兼任「紅底學校」鏡平中學校長的崔世安,出任社會文化司司長。由於他曾是全國青聯常委,因而極為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愛澳教育。在時任行政長官何厚鏵支持下,及澳門中聯辦協助下,他力主對全澳學校及青少年進行愛國愛澳教育。由此,特區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將教育行政管理與青少年教育工作,合幷為一個教育暨青年局主理,這確是戰略性的決定,使得教育與青少年工作可以互為依傍,互為輔助。這是確保在澳門特區範疇內的國家安全利益,及澳門穩定繁榮的基本保障。

當然,推動愛國愛澳教育必須要有充實的物質及精神基礎作支撐。而澳門特區的教育事業,就在這方面狠下工夫。不但是實行全世界罕見的十五年免費教育,還有書籍費等項目的津貼,而且對在職教師給予各種補貼,甚至是享受公費醫療。由於學生和教師都沒有「後顧之懮」,就可以心情愉快,沒有負擔地參與各項愛國愛澳教育的受與授活動。

崔世安出任行政長官,一路跟隨他的譚俊榮出任社會文化司司長之後,更是將愛國愛澳教育寓於日常教育事業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現在,升旗禮基本上全面覆蓋各大中小學校(葡文學校校長有異議),又推出「藍天工程」,而且學校經費充裕,畢業旅行基本上都是到內地,而且還指定要到天安門廣場及長城,「不到長城非好漢」,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華夏情懷更為濃鬱。

在香港事件過程中,有不少人指出,這些在香港回歸前後才出生的青年人,之所以會受到外來勢力的蠱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的「通識教育」,」沒有固定教學範圍,根據課綱與社會時事相關聯,教師可選擇或編寫教材,但實際上不少材料以及考題角度欠持平,充滿引導性。更有部分「黃師」視此爲可乘之機,製作出稱爲「教材」的政治宣傳品,煽動學生積極參與「抗爭」甚至激進違法行為。而在澳門特區,卻是相反,特區政府十分重視公民教育教材的編纂工作。近日內地《觀察者網》就有一篇《澳門妹子解說澳門學生使用人教版教材》的文章火遍全網,內文是來自澳門的學生「律子」製作了一期節目,展示自己在澳門讀書時使用過的人教版歷史和地理教材,獲得了不少網友關注,還獲得「喜提」@人民日報、@中國警方在綫等官方大V的轉發支持。

「律子」在接受觀察者網采訪時,詳細介紹了澳門中小學就中國歷史、外交常識等課程的學習內容。她介紹道,在澳門,除去一些教會學校、國際學校等,大部分普通學校都會使用人教版教材。許多澳門學生學習中文一般都是直接從識字開始,但律子所在的小學可以說和內地「無縫銜接」,也是從拼音教起。到了高中,數學、地理、歷史、生物、化學和物理的教科書仍爲人教版教材。在人教版課本內容的基礎上,以上科目的老師們還會特別針對澳門的情况,爲學生準備講解澳門歷史、本地風土人情等補充教學資料。

除此以外,律子還介紹了另外兩本澳門獨有的教科書:教授禮義廉耻的《品德與公民》和外交知識比賽用書《中國外交知識讀本》。而每年由教青局教育資源中心發起的「內地優秀教師來澳交流計劃」系列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如期舉辦。因此,大部分網友認爲,如今澳門青年人與一部分香港青年人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教育上,疾呼香港教育不可以再「自由放任」下去了。

當然,澳門特區的愛國愛澳教育還有盲區死角,如「律子」就指出「一些教會學校、國際學校」並不是採用人教版的教材。希望賀一誠當選並獲中央政府任命為行政長官及就職後,以其靈活變通的思維,進一步做好各學校的愛國愛澳教育工作,對各種不同背景的學校,尤其是「藍底學校」的學生施予其可以接受的方式,利於消化吸收,當然對「紅底學校」要更進一步抓緊。在培養未來資本家、工程師、醫師、會計師、律師、建築師,全面發展,均衡發展的同時,也要重點地培養政治家,尤其是實務操作「治澳」的公務員甚至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