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良:澳門研究 已具備條件走出去

【本報訊】第6屆澳門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5屆澳門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頒獎禮舉行,今屆共收到321份本地及外地的論文和著作,較上屆增加1成,其中共56份獲獎。今屆也增設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在推動或研究澳門人文社科領域有重大成就和貢獻的人士。

頒獎禮上,主禮嘉賓除了向各學科組別的優秀學者頒發著作和論文獎項外,本屆特別向著名語言學家程祥徽教授和「一國兩制」研究專家楊允中教授頒發「澳門人文社會科學傑出貢獻獎」,以彰顯他們在人文社會科學的培育和發展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和成就。

頒獎禮由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薛曉峰、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王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以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擔任主禮嘉賓,並聯同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澳門理工學院副院長李雁蓮、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研究暨資源廳廳長黃健武、高等教育局高等教育合作與科技廳廳長謝永強、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代院長徐杰,暨南大學澳門研究院院長葉農,以及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及黎振強等頒獎嘉賓一同向各得獎者頒發獎項。

基金會主席吳志良在致辭時表示,澳門學是一門結合澳門的歷史文獻資源與當前的社會現實,通過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及研究領域交叉審視的方法而產生的新學科,以澳門研究為基礎,是澳門研究的核心。「澳門學」現已具備發展成為一門地方性顯學以及一門以本土知識為基本載體的學科的空間及潛力。澳門學的學科建設願景應是:構建本土知識體系、形成一套反映出澳門獨特性的完整系統的宏觀敘述及解釋體系、確立澳門的學術自主性、鞏固澳門的學術話語權,以及團結、壯大不同學科領域的澳門研究人員。

澳門基金會為了鼓勵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澳門、思考澳門、研究澳門,更好地團結學術界的力量,早於2004年與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首次合辦「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其後於2012年更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作為合辦機構。期望通過評獎,對澳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出全面、客觀的階段性檢閱、總結和回顧,共同推動澳門研究的繁榮和發展,促進澳門人文素質和文化城市形象的進一步提升。

中國社科雜誌社常務副總編輯王利民在致辭時表示,經過30年的建設和發展,澳門學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豐碩成果。獲得本屆優秀成果獎的著作和文章,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本次研討會是澳門學研究的一個新的起點。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澳門學研究不僅要面向歷史,更要面向現實和未來。既要重視澳門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當代化、現代化,也要重視對澳門回歸20年來實行「一國兩制」成功經驗的學理化、系統化、理論化。這既是澳門學發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澳門學的價值和前途所在。

社科評獎著作類一等獎得獎者林玉鳳代表發表得獎感言,認為獎項的設立,鼓勵學者提升研究質量,推動澳門研究的發展;並回溯三十多年前澳門基金會就推動關於澳門的書寫和出版活動,為澳門研究累積了不少研究素材,也同時展現了學界對澳門的種種思考。最後感謝主辦單位,以及澳門各大專院校和學術團體對研究澳門的學者的支持,有了他們的支持,來自本土和世界各地的澳門研究隊伍才可以日益壯大,為澳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累積知識。

頒獎禮後,原文化部(現為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主任李松、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郭萬達、中山大學移民與族群研究中心主任周大鳴、日本長崎大學經濟系榮譽教授岡恩(GeoffreyC.Gunn)就研討會的主題「澳門學與澳門民間文化」作主旨發言,為一連兩天的「第六屆澳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揭開序幕。其他來自中國內地、港澳地區、梵帝岡及日本等地多位專家學者就「澳門學的學科建設」、「禮俗互動中的地方社會」、「澳門民間節慶與多元文化」、「澳門非物質文化與民間文學及大眾文化的發展」等方面作深入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