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琴合作展望論壇 梁維特倡尋新思路

【本報訊】由澳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澳門銀行公會聯合主辦的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暨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暨澳門與橫琴合作展望”經濟論壇於昨天舉行。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大灣區城市之間存在的制度差異,既是大灣區加快融合發展的難點,也是優勢;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可以是國際標準、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中國速度優勢有機結合的創新“試驗田”、創新共同體。

梁維特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由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促進規則銜接,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人員往來便利化。而日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後,中央政府再度推出一系列惠及澳門的政策措施,以推動大灣區加快建設,並進一步便利澳門居民融入大灣區就業、就學和居住,支持澳門專業人士在大灣區發展,加強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的更便捷流動等。

大灣區的建設涉及到“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前所未有的區域合作實踐。因此,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應該是融合創新。要實現構建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的目標,就要求我們要以改革和創新的思維,推動大灣區城市之間的錯位發展和互利合作,促進法律和管理等制度有效對接,逐步消除區域內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市場壁壘和障礙,進一步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更加便捷有序流動。

梁維特稱,多年來澳門堅持圍繞“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緊扣“一中心、一平台”的發展定位,抓住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透過提升自身發展質素和深化區域合作“兩條腿走路”策略,以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為目標,發揮自身優勢,促進澳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增強經濟韌性。在加快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積極落實國家給予的支持措施,不斷優化“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的內涵和功能,努力發揮“一國兩制”、中葡雙語、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善、商業環境良好等優勢,致力打造以語言文化為紐帶、以經貿合作為主題、以產業對接及金融服務為支撐、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商貿服務平台,為促進和深化內地省區,包括大灣區城市,與葡語國家的多邊合作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梁維特指出,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橫琴新區成立十周年,澳門將切實把握歷史機遇,配合國家發展和開放戰略,充分發揮精準聯繫內地與葡語系、歐盟和東盟國家的獨特作用,繼續與橫琴共同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國家的高質量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