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探膠袋收費成效 消委會收三投訴個案

【本報訊】澳門論壇昨日探討膠袋收費成效,出席嘉賓普遍認為法律有成效,但是對於收費所得如何分配仍有不同意見。

嘉賓之一的環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高冠鵬表示,政策實施後膠袋使用量較之前減少,膠袋不被濫用已經體現立法原意。惟不少市民不希望膠袋收費“一元”由商家落袋,但若要求街市、小商戶等製作報告告知政府膠袋用量,再由政府收取一元,是不可行亦牽涉大量行政費用;相反,現行方法最省人力以及環保見效最快。認為只要居民養成自備購物袋的習慣便是源頭減廢,同時政府應將不織布袋、環保袋成份納入規管,避免造成環保袋濫用。

綠色未來會長袁嘉浩亦表示,自實施膠袋收費後,社會的環保意識有提升,居民投入度高,一般會自備購物袋購物。至於膠袋收費所得如何分配,他建議可捐給慈善機構推動環保工作,或培訓商戶員工環保意識,改善店內環保設施等。環保局未來除了檢查垃圾中的膠袋棄置比例,亦可檢查膠袋進口商進口數目,以檢視膠袋收費的成效。

離島區社諮委吳超偉透露,自膠袋收費後共接獲3宗涉及商戶未有對膠袋清晰收費的投訴個案。另外也留意到有消費者向熟悉商戶“借膠袋”的情況,執法亦無從稽查,呼籲市民應自備購物袋,共同為減塑作出努力。

中南區工商聯會副理事長盧定淦則表示,由於膠袋收費出台不足一月,部分商戶仍未不清晰膠袋收費準則,“濫收”可能只是怕違法,市民若遇到有關情況應直接與商戶溝通,又建議政府增加宣傳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