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鄉人」愛上多元開放的澳門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澳門在「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下蓬勃發展,澳門文化的多元開放、經濟的快速増長,PiR其作為中國和葡語國家交流平臺的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海歸」和葡語人才。

「這座城市發生了巨大變化」

來自葡萄牙的安德列•安圖內斯是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一名副教授,他最常思考的問題就是離地球幾億公里外的地方是否可以存在生命。

安圖內斯主要從事行星生物學研究。他熱愛中餐,喜歡中國文化,還有一位愛好中文的妻子。不久前,他接到了澳門科技大學的工作邀請,便立刻決定搬來澳門工作、生活。

澳門這座海濱城市讓安圖內斯十分嚮往,也感覺格外親切。「澳門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地方。我走在澳門的街上,有時覺得仿佛我就在葡萄牙,但有時又感覺是在中國。」

安圖內斯在20多年前就曾訪問過澳門。他說,現在的澳門與當時相比已大不一樣。當年,這座城市甚至還沒有機場,而他工作的_門科技大學所在地還是一片汪洋。「這些年,這座城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化了很多。」

和安圖內斯一樣,澳門大學的葡萄牙語教授萊昂諾爾•塞亞布拉也對這座城市懷有深情。今年已是她在澳門生活的第32個年頭。

來澳門前,i亞布拉在安哥拉、莫桑比克和葡萄牙生活過多年。在有豐富跨文化生活經歷的塞亞布拉看來,澳門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城市。「在這裡生活著來自印度、巴基斯坦、葡萄牙、莫桑比克等世界各地的人,澳門文化的多元與開放讓我感覺很舒服。」

塞亞布拉的兒子在澳門出生長大,在英國學醫9年,獲得博士學位後,選擇回到澳門,在澳門科技大學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在英國上學時,一放假他就回來。對他來說,澳門是家鄉也是他最舒適的窩,畢竟他在澳門長大,家人和朋友都在這裡,塞亞布拉說。

「在事業上給我另一片天空」

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快速增長,產業更加多元,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澳門外地雇員總數已超過18萬人,比2017年底增加了近一萬人。

如今,澳門就業人口月工作收入中位數已經由回歸之初的約5000澳門元(1澳門元約合0 ;87元人民幣)上升至2018年的約16000澳門元。

今年28歲的澳門青年卡洛斯•黃在瑞士學習酒店管理多年。回歸祖國後澳門的飛速發展讓他更加堅定要回澳門工作,建設家鄉。「澳門酒店業、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很多國際化的酒店品牌入駐,這也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澳門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的開放包容,也讓很多內地居民找到了事業發展的新機遇。歌唱演員劉乃奇來澳門之前在北京從事歌劇表演工作,回歸後澳門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澳門文化藝術產業所展現的巨大空間讓劉乃奇看到了機遇。「剛來澳門,我遇到的困難可能和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朋友,粵語也聽不懂,甚至生活習慣、作息時間都不一樣。」劉乃奇說,通過工作他認識了很多熱心、真誠的澳門人,才逐漸找到了在澳門生活。如今,劉乃奇在澳門一家電視臺工作,從演員轉型成了導演,他感歎:「澳門在事業上給了我另一片天空。」

「我是多麼喜歡這裡!」

在澳門生活了 25年的世界葡語企業家協會副主席、駐澳代表瑪麗亞•若昂也看好澳門未來的發展。「澳門是連接中國和葡語國家的經貿平臺、服務平臺、人文交流平臺,‘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讓這個平臺更加廣闊,讓澳門的平臺作用更加凸顯,也使得葡語國家可以對接更大的消費市場,共用中國發展的成果。」瑪麗亞•若昂說。

儘管年歲已髙,塞亞布拉仍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受益於國家政策支持和「一國兩制」的新實踐,她所在的澳門大學已經遷至位於珠海橫琴的新校區,如今塞亞布拉能在嶄新的教學樓裡給更多學生教授葡萄牙語。「澳門是我這一生生活最久的地方,每次坐巴士回家,來到澳氹大橋最髙點時,我都會凝望這座美麗的小城,不由感歎:我是多麼喜歡這裡!衷心盼望澳門能夠繼續和諧安寧地發展下去,而我可以一直留在這裡見證。」塞亞布拉說。

(《參考消息》 任垚媞、齊悅、胡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