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餐飲行業社團發表有關“新冠肺炎對本澳餐飲業影響”的調查報告,並建議政府研究發放一次性援助金、協調租賃雙方相互體諒善意溝通,並加快帶動業界電子化發展等,以解業界燃眉之急。有飲食界代表認為,政府目前只給中小企業借貸的方向手段,儘管免息免抵押,放寬門檻,但這只是飲血止渴。
澳門餐飲行業協會昨日發表有關“新冠肺炎對本澳餐飲業影響”的調查報告,該項調查於本月初進行,主要向所有經營餐飲場所的協會會員發出電子問卷,期間收集了三百八十餘份,當中三百七十份為有效問卷。分析顯示逾七成業者在疫情發生後,配合防控而主動縮短營業時間,逾七成業者表示本月營業額按月斷層式下跌五成或以上,下跌超過三成至五成亦有近三成。即使加強推廣外賣服務亦未見起色,與居民不外出有直接關係。
位於遊客區的餐廳情況更甚,近九成業者稱營業額按月下跌五成多。另調查反映,有三成餐廳外僱照常上班,四成餐廳外僱僅部分上班,近三成餐廳外僱完全沒有上班,對後台或前線服務構成營運壓力。
在營業額下跌及營運人手不足的雙重打擊下,調查反映普遍業主未能與租戶共度時艱,願意降低或補貼租金的業主不足四成。逾七成業者預測今年全年將會虧本甚至嚴重虧本,更有不足一成業者不排除因而結業。
協會指出,當下疫情對餐飲行業的影響陸續浮現,儘管政府果斷推出系列包括稅務、貸款優惠、消費券等扶助和激勵措施,惟部分業者率先面對資金流壓力。建議政府有關部門盡快研究是否具條件向餐飲業者發放一次性援助資金,以解燃眉之急。長遠可帶動業界電子化,令本地餐飲行業達至可持續發展。
飲食界代表張超認為,感受到餐飲業界在這澳門以博彩業為龍頭,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配合發展為結構,這次疫情不但使澳門的龍頭行業停業,也嚴重影響澳門的服務行業,其影響力比前兩年的天災或03年沙士更嚴重,上次天災對中小企業的破壞及損害只是部分受災地區,上屆政府亦針對受災商戶發放補助及支援。
張超表示,今次疫情中小企業是無可避免要受到損失沖擊,由其是要租鋪的中小企業,因在決定租入鋪位時,是沒有預計到會發生這些不可抗力的事情做成今次收入大幅減小的損失。決定了租下鋪位一刻已經從租期及租金計算出整個租賃成本(固定成本),同樣地,在正常及一般情況下也預計出企業在租賃期間能營運出多各項費用等各項固定及浮動成本基本相對不變的情況下,營運結果必然虧損。大部分業主減租有限,有的什至不減,中小企業在不知道疫情還要持續多長時間,換佢話說不知道要虧損多長時間,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或更長?是結束經營?或是繼續堅持?心理承受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痛苦無助。
張超認為,政府目前只給中小企業借貸的方向手段,儘管免息免抵押,放寬門檻,但這只是飲血止渴,用舉債換取資金來支付各項經營費用,讓中小企透過舉債自己救自己的方式來保住就業,保住商舖業主,保住銀行,看誰抵不了痛的道理!張超並祈望餐飲協會繼續努力為業界發聲及爭取,讓業界能繼續經營下去。業界也要留希望,勿放棄,同爭取,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