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雖然現階段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最算可以松一口氣,各省市或地區達到全面復工複產的條件,附近地區都基本「清零」,但是國外的疫情嚴重不甚及即將進入高峰期,輸入性威脅大增,中央政府則出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及限制外國居民入境等防控措施。而澳門為了配合中央政府的防控精神,亦出臺一系列的外防措施,相關的措施取得可控的成效,且是零社區病例及零本土病例,在特區政府的努力之下,現階段基本屬於輸入性病例,隔離措施做得十分到位,成功為國家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第一道防線。
同時,並且澳門特區政府當局或許出於「一國兩制」的政治考慮,由始至今並沒有封關自守,無論是附近珠海等地區有超過數十宗個案病例,或是從第一波國內疫情發生至今,都沒有出臺限制國內居民來澳的措施。但在市民沒知情或沒預警之際,廣東省近日則迅速實施的「澳人入粵需隔離十四日」措施,將澳門「封城」,引發社會一度「混亂」,粵新入境措施似乎過於被動,讓不少市民及內地外勞回內地 「碰壁」,及讓各企業迅速進入「冰河期」, 旅遊業界更「危危乎」,讓很多企業的生意額幾呼進入零狀態,停薪留職及失業率不斷上升,令大中小微企及居民感到彷徨,束手無策,甚至讓居民「鼓噪」或敢怒不敢言,社會各界異口同聲冀粵放寬入境限制及完善粵澳聯防聯控協調機制,共同科學執行中央「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共同打贏第二波疫情,讓廣大居民放心、安心生活與工作及學習。
據瞭解,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日前發佈消息,根據當前國際疫情擴散形勢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疫情的變化情況,經報請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廣東進一步嚴格境外疫情輸入防控。自三月廿七日六時起,對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員(含港澳臺地區,含中轉旅客)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並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十四天,集中隔離食宿費用自理。並規定,對保障港澳正常生產生活的特定人員和承擔粵港澳急需物資運輸的跨境司機、船員等,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但全部實行核酸檢測,並對其嚴格加強全流程健康管理,確保閉環運作。當局並指將密切關注境外疫情發展,進一步加強與港澳特區政府的溝通合作,繼續強化粵港澳疫情聯防聯控,實施全流程健康監測管理,全方位織密織牢境外疫情輸入防護網。突然的措施消息公佈之後,短短時間內,即時引起在澳旅客及內地勞工與本地居民重視,甚至曾出現「逃城」出境內地的人潮馬龍,也引起不少居民一度的抱怨及「鼓噪」。由於相關的措施或許過於急速及不夠完善,第二天特區政府的保安司長即時向澳區居民解釋還有補充性的限制措施,才慢慢將居民的「怒火」壓下來。可見,相關措施推出較為倉促,並且即將再次可商議完善修改,不算較為完善的措施,在沒有預警及軍令式推出,讓生活及工作在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第一道防線的居民措手不及。或許內地當局在制訂措施之際,並沒有過多考慮澳門屬於「一國兩制」的地區,本地居民一直是生活在「兩種」制度的社會中,且澳門一直並沒有發生本土性的病例,軍令式推出相應的措施來「封城」,一時引起市民「鼓噪」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了廣大居民生命安全,生命大於一切,筆者也相信廣大居民也會接受當局的決策,也會配合內地珠海當局的相關防控措施。
但是,既然澳門地區與香港及臺灣兩地防控一直不同,澳門一直緊勾中央政府聯防聯控的政策,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方面,澳門特區政府做足了功夫,有效控制一切的可能性,至今香港地區已經超過有六百多個病例,中國臺灣地區亦大約有接近三百個病例,僅是我們澳門地區有三十多個病例,且所有病例都屬於輸入性個案,並且有效將之隔離及治療之中,相關的防控措施做得十足,有力地做好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第一道防線。現階段國家的防控政策,主要針對的就是外國而實施「外防輸入」,而澳門亦是屬於中國地區之一,從聯防聯控的協調層面來看,對澳門實施「封城」,實在讓澳門特區處於較為「被動」的狀態。也值得一講的就是,澳門特區或許為了「一國」大局的政治意識,在第一波國內疫情最嚴重的關頭,附近珠海及中山超過數十個病例時,澳門地區並沒有對珠海等內地實施「封關」,如今在沒預警之下反而被「封城」,且澳門並非屬於疫情高發區,全都屬於輸入性的病例,至今屬於健康的區域,導致有市民北上「碰壁」及被告知須隔離,尤其居住或工作在珠海或中山附近地區的居民,多少會讓他們對內地的措施失去信心,或許這就是澳門本地居民感到「鼓噪」的原因之一。
其實,筆者相信以人為本的政策或措施,更能贏得人心,制訂聯防聯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應根據實際及實事求是,一刀切或軍令式地推出,所引起的社會反響之大,這也是正常不過的事情。正如本來沒有做錯事情的孩子被家人冤枉一樣。例如,有本地居民日前在拱北過關時得知需隔離十四天時甚為徬徨,其在珠海的家中有兩個年齡分別為八歲和十三歲的小童需要照顧,無論如何都得過關,隔離措施令人氣憤及無奈。筆者也建議珠澳兩地加強溝通,根據澳門的疫情變化及實情,不應「一刀切」與香港地區及中國臺灣地區而相題並論,繼續細化珠澳聯防守聯控方案,並靈活地推出適合珠海與澳門兩地的聯防聯控的疫情限制實施。現時澳門新冠肺炎個案均是外地輸入,且絕大部分在進入澳門社區前已被隔離,故本地社區爆發的風險相對十分小。換句話說,只要澳門居民在過去十四天內沒有到過澳門或珠海以外的地區,感染的風險如同在珠海一樣。無論是對澳門本地居民亦好,還是本來生活在珠海或中山的內地勞工亦好,他們只要是健康之人,他們只要是近期沒有去過規定不允許的外國家地區或嚴重疫區,既然澳門特區政府已經做好了第一道防線,並且珠海與中山等地區已經超過三十多天沒發現有本土性的病例,各地區都基本屬於復工複產的安全區域,在保障市民的健康和安全為前提,或許可以向他們以定期檢測方式,派發綠色健康卡的形式,獲豁免入境醫學觀察,相信是有條讓他們自由出入境。當然,由於新措施公佈時間短,仍需時細化,也須按當地實際執行情況配合通關。
廣東省日前實施的新入境限制措施,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例如有街總代表認為,廣東省推出新的出入境限制防疫可以理解,惟宣佈太突然。儘管政府提到符合例外條件者,有需要可攜帶證件到各口岸的內地海關櫃台辦理申請,即場獲得審批結果。但有居民反映不清楚具體操作,更指實際執行存在落差。鑑於部分在珠海居住且在澳門工作或學習的居民,由於沒有申請居住證,不符合豁免隔離資格,但確有往來兩地的需要,冀特區政府與內地加強協調和溝通,清晰具體安排。之前沒有申請居住證的澳門居民,若有合法的工作證明及房產證,不妨考慮放寬出入境限制。也有社會聲音關注廣東省新入境限制為部分居民造成不便,既有長者未能赴內地看病,又有家長趕不及為居珠孩子購買奶粉等。期望兩地政府盡快協調溝通,必要時細化豁免安排,切實解決需頻繁出入珠澳人士的根本需要。有聲音並認為,全球疫情持續,廣東省政府加強出入境防控做法可以理解。
現時居住珠海的澳門居民約有八千名,除退休安老或於廣東省工作、就學外,不少是居於珠海而每日需往返澳門上班。理解當局會按實際情況採取不同防疫措施,但突如其來的措施確令不少本澳居民生活及工作造成極大影響。期望珠澳政府加強協調,平衡防疫與兩地社會運作。同時,呼籲企業彈性處理及支援受措施影響的員工,例如讓未能上班的員工在家工作。珠海市政府公佈四類人士暫可申請豁免醫學觀察,相信是特區政府透過兩地聯繫機制,加強保障有需要往返兩地的本澳居民。強調珠澳居民交往頻繁,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入推進,以及中央頒佈多項惠澳利民措施,預計未來澳門居民在珠海居住、就業、求學以及安老者會不斷增加。期望兩地政府未來在各項政策上,尤其涉及聯防聯控、民生等舉措,加強及完善訊息通報機制,以便各方盡快採取應對措施,減低對社會的影響。
社會最多聲音的就是籲放寬居內地澳人限制。由於澳門各行業復工需要人資,在堅守防疫的前提下,建議澳門政府先考慮讓廣東省尤其是澳門鄰近地區外僱憑相關證件入澳,適度以就近原則開放外僱有序入境復工,保障澳門中小企之勞動力,盡快回復正常運作,避免因缺乏勞動力而導致出現結業的危機。街總會長梁慶球認為現時全球疫情持續,對廣東落實防疫、突然推出新出入境限制措施表示諒解。但消息太突然,居民沒有時間準備並影響兩地居民往返,期望特區政府注意,完善發佈訊息速度。同時持續與內地溝通,制訂特殊政策,放寬內地返澳工作的居民出入境限制,方便居民出入。梁慶球表示,社會十分關注廣東省突然推出的出入境新政策,因來得突然又於深夜才公佈,居民短時間內便要決定留澳還是到內地,難以應對也無充分時間準備行裝,爲居住珠海及中山的居民帶來極大不便。尤其他們無法返回澳門上班,影響生計。廣東省政府公佈消息後,特區政府也無及時同步發放解釋訊息,居民在一知半解下對政府有微言。希望當局持續做好訊息發佈,讓居民能夠盡早知悉。同時,政府須關注居住內地的澳門居民或勞工返澳工作面對的困難,建議持續跟內地相關部門溝通,研究若有合法的工作證明,可放寬他們的出入境限制,讓他們毋須隔離十四天作醫學觀察,方便往返。也在聲音認為,該措施是防止疫情回流的重要舉措,也是為防控疫情作出的艱難決定,居民理應支持。然而,考慮到澳門與珠海密切,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促進下,一部分澳門居民在珠海工作或居住,甚至有生活同城化情況出現,若斷絕兩地的往來,不僅會為兩地帶來極大不便,也摧毀了建立不易的生活同城化。建議澳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商討,如在十四天內沒有到過澳門或珠海以外地區的澳門居民可豁免隔離,只須自費接受核酸檢測。這樣操作,可以增加一定的「通關成本」,讓無迫切需要過關的居民放棄過關,真正有需要過關的居民也有選擇的餘地。
因此,新型肺炎新冠肺炎全球疫情持續擴散,為了進一步加強口岸防控,廣東省推出新的出入境限制措施可以理解,但措施宣佈得太突然,讓很多居民都措手不及,曾並發生同一時段恐慌「逃城」的事件。新入境措施直接影響眾多經常往返兩地的居民及工作在澳門的內地勞工。筆者希望粵澳在已建立的聯防聯控機制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聯防聯控緊密合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溝通協調的程式,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背景下,相關決策要充分考慮港澳兩個特區的不同實際情況,粵澳雙方應加強合作、協調、溝通,同心齊力「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抗疫,共度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