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9日電】針對美方人士涉台言論,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9日應詢表示,我們敦促美國政府和一些人以實際行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有關規定,在臺灣問題上明辨是非,謹言慎行,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有記者問,「美在台協會」臺北辦事處負責人近日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稱「兩岸關係惡化不是臺灣引起的」,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作上述表示。
他說,眾所周知,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動盪的根源是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出於政治私利在島內不斷煽動「反中仇中」情緒,挑動兩岸對立對抗,阻撓破壞兩岸正常交流。
馬曉光強調,當前島內疫情不斷惡化,民進黨當局無視島內民眾生命健康安全,把謀「獨」私利放在民眾生命福祉之上,詆毀污蔑大陸為幫助廣大臺胞應對疫情作出的努力,進一步暴露了他們的謀「獨」本質。兩岸關係發展到今天這個狀態,責任完全在民進黨當局。
他說,我們始終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始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盡最大努力為廣大臺胞提供幫助。但我們決不允許民進黨當局把我們的善意視為謀「獨」機遇,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臺灣疫情持續 疫苗不足仍是關鍵問題之一
【中新社北京6月9日電】家住新北的楊可妮9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目前疫苗接種速度確實過慢,台當局更多處於觀望狀態,而非在規劃未來。臺灣陷入了只能等待疫苗的窘境,讓人不安。
臺灣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公佈,新增274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5例死亡病例。
自臺灣當局宣佈暫停民眾預約自費接種疫苗以來,疫苗不足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關鍵問題之一。有臺灣醫師指,除了快速提高篩檢能量,能否全面施打疫苗是臺灣能否解封的關鍵。
臺灣目前正按當局公佈的公費接種人群順序逐步施打疫苗。據臺灣媒體統計,臺灣現有200餘萬劑疫苗,按目前順序,65歲以上高危人群全部接種還需近800萬劑疫苗。普通民眾接種遙遙無期。
而在疫情嚴重的臺北及新北地區,目前需接種兩劑的前三類高風險人群也無法全部接種。新北市政府9日表示,已無剩餘疫苗,希望當局優先供給。台當局「行政院」回應,等臺灣產疫苗解盲後討論。
但臺灣產高端疫苗解盲延期,且臺灣當局「衛福部」9日在面對質詢時指,臺灣產疫苗確實可能無法獲得國際認可。
近日不斷有在家猝死後確診感染案例出現。《聯合報》9日發文指,每日病逝者中都有人無法與家人說再見,令人無奈與悲憤。希望當局不要只是道歉,應更積極想辦法讓民眾接種。
此外,三級警戒持續正衝擊民眾生活。楊可妮表示,以前飲食多以外食和外賣為主,但由於社區有人確診,目前被迫在家做飯。
台青楊宜臻告訴中新社記者,大家現在都在自發減少流動,很少外出,避免病毒傳播。不過以漁為生的人、夜市小攤販等受到的衝擊就比較大了。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高雄最大夜市瑞麗夜市因不堪每日上百萬新臺幣損失,或將在下月熄燈。此時正值收穫的牡蠣在遭遇颱風衝擊後,又遇需求寒冬,情況嚴峻。
在即將到來的端午連假中,民眾流動意願正不斷降低。據統計,台鐵退票數目前達到10萬張,座位利用率已不足4%。楊可妮稱,在解除三級警戒前,應該都不會有活動安排。
共賞「百戲之祖」 兩岸媒體人走入蘇州昆劇院
【中新社蘇州6月9日電】紅色的舞臺之上掛著「吳歈雅韻」四個大字,兩位身著便裝的年輕演員正進行昆劇《玉簪記》的排練,台下20餘位兩岸媒體人聚精會神欣賞,不時舉起相機進行拍攝。參與「遇見美好江蘇•尋星紫金之巔」活動的兩岸媒體人9日走入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共賞「百戲之祖」,感受中國傳統戲劇魅力。
蘇州昆劇院前身是成立於1956年10月的江蘇省蘇昆劇團,於2001年11月改團為院,是昆曲發源地的職業院團。「蘇州昆劇院是在昆劇傳習所舊址上建成的。」演員嚴亞芬介紹,1921年,為傳承昆劇藝術,有識之士在蘇州建立昆劇傳習所,培養了一批「傳」字輩昆劇藝術家。傳習所因戰亂解散,「傳」字輩藝術家飄落江湖。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召集「傳」字輩藝術家,相繼培養「繼」「承」「弘」「揚」「振」五代蘇州昆劇人。嚴亞芬是「揚」字輩。
嚴亞芬告訴中新社記者,蘇州昆劇院與臺灣的合作非常多。疫情之前,每一年在臺灣都有一些演出和講座。昆劇院「頂級劇碼之一」的青春版《牡丹亭》是由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在內的兩岸及港澳藝術家共同打造。
「遇見美好江蘇•尋星紫金之巔」兩岸媒體人聯合採訪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華夏經緯網和江蘇省台辦共同主辦。活動於6月4日至11日在江蘇舉辦。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