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外電引述官員和政府文件,指美國政府過去一周評估廣東台山核電站可能出現洩漏的報告。擁有台山核電站股權的法國電力公司(EDF)證實,核電站一號機組的惰性氣體濃度上升,懷疑是燃料棒出問題。
綠色未來副理事長陳俊明分析,今次事件涉及台山核電站回路的稀有氣體濃度增加,可能意味著有核燃料棒有裂縫,屬於低級事故,並不代表核洩漏,因為核幅射無在周邊地方釋放,環境監測數據未見異常,因此公眾毋須恐慌。
不過他認為,事件仍必須引起關注。他指出,台山核電站距澳門僅約六十公里,今年內已發生兩次事故,自一八年投產以來合共發生約七次「零級」事故。澳門政府與廣東省核應急辦雖有通報機制,但澳門角色很被動,「我哋要等佢哋消息」。姑勿論今次是經媒體報道才得知事件,過去幾次事故大部分在兩日至數日才通報澳門,需要檢討有關機制是否有效,「如果真係有重大事件發生,一兩日絕對核污染已經嚟到澳門,我哋變咗好被動」。
陳俊明認為,一旦發生核事故,一定要有有效的機制立即反應,以最大程度減低傷害。澳門政府急需思考有關應急機制、制定核事故預演,包括市民如何疏散、有否避險設施,「呢個危機意識我哋從來無訓練過、亦無通報過」。此外,主動尋求更積極的通報機制,「要知道訊息,而唔係等你通知」,應有澳門政府的人參與核電站的恆常會議、通報機制等,也可以線上形式參加會議。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