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 要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8月19日給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邊境村的老支書們回信,勉勵他們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
  習近平在回信中說,讀了來信,瞭解到脫貧攻堅給阿佤山帶來的深刻變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國家的真摯感情,我很欣慰。
  習近平指出,你們都是老支書,長期在邊境地區工作生活,更懂得邊民富、邊疆穩的意義。脫貧是邁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們要繼續抓好鄉村振興、興邊富民,促進各族群眾共同富裕,促進邊疆繁榮穩定。希望你們繼續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引領鄉親們永遠聽黨話、跟黨走,建設好美麗家園,維護好民族團結,守護好神聖國土,唱響新時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聚居縣,當地佤族群眾素有愛國守邊的光榮傳統。中共十八大以來,當地加快脫貧攻堅步伐,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學等都有了保障。到2019年底,該縣67個貧困村、4萬多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近日,該縣班洪鄉、班老鄉9個邊境村的10位老支書給習近平寫信,彙報佤族人民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的情況,表達了世世代代跟著共產黨走、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的堅定決心。
  福建統一戰線幫扶政和見聞:同心經濟開發區「造血功能」漸顯
  中新社福建南平8月20日電:在福建南平政和縣,一條同心路連接起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與高速公路。
  十年前荒蕪的山壟田間,如今25平方公里的工業開發區拔地而起,機電、食品加工、竹製品深加工三大產業初具規模。
  2011年6月,福建省委統戰部決定參照全國統一戰線幫扶貴州省畢節市的做法,選擇政和作為福建統一戰線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試驗區和參與脫貧開發的重點地區。
  「要幫就幫最落後的地方。」當時,政和縣處於福建省縣域經濟排名末端,也是全省唯一沒有經濟開發區的縣。福建省委統戰部凝聚全省統一戰線力量,實施「同心•縣域經濟發展助推行動」。
  「過去,政和縣經濟落後就是因為工業基礎薄弱,特色產業發展落後。」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魏重勝告訴記者,開發區是福建省統戰系統幫扶助推的重點專案,2011年9月謀劃建設,隔年4月動工,6月獲批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鱗次櫛比的廠房之中,2017年入駐的福建綠威環保餐具有限公司的生產線正飛速運轉,一個個一次性全降解環保餐具被整體定型,即將打包發往海外。該公司總經理張俊告訴記者,公司日均生產20多噸、數十萬個環保餐具。
  「我們是一家溫州企業,在溫州也建有廠房,但是那邊成本比較高,發展空間也受限。」張俊說,同心經濟開發區的地價優惠、稅收獎勵等優惠措施吸引了他,統一戰線成員招商引資的誠意和貼心服務也打動了他。
  2011年起,民建福建省委會就發揮在經濟界聯繫廣泛的優勢,抓住政和縣「飛地工業」政策的良好契機,多次帶領各領域企業家赴政和考察,積極幫助招商引資。總投資1.2億元(人民幣,下同)的福建綠威環保餐具有限公司就是由民建福建省委會牽線引進的,政和星燁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鑫三偉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等也在民建福建省委會對接下先後落戶同心經濟開發區。
  依山臨港而建的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是閩北離港口最近的開發區,如今已入駐112家企業,其中85家建成投產,2020年稅收超7000萬元,今年更是有望破億元。
  「政和縣小而擁擠,位於縣城下游的同心經濟開發區緊鄰高速公路,打開了城市的格局,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機遇。」魏重勝說,也極大地推動了閩東北、浙西南區域經濟共同發展,「造血功能」逐漸顯現。
  據魏重勝介紹,在福建省委統一戰線助推幫扶下,同心經濟開發區基礎的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基本滿足入駐企業的需求。「項目不斷進來,一傳十十傳百,效果是很明顯的。現在幾個大項目正待入駐。」
  2014年,聖農發展(政和)有限公司入駐開發區。如今,一條涵蓋養殖、屠宰、熟食、飼料生產、蔬菜種植的全產業鏈已建成投產。
  除了資金幫扶、招商引資,福建省統一戰線每年還有1至2名專業人才到開發區掛職,提供「智力支持」,解決了建築、工程等領域專業人才緊缺的「燃眉之急」。
  「三年打基礎,五年見成效,十年大變樣。」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的創立,旨在提升傳統產業,催生新興產業,現今也成為政和縣推進經濟躍升發展的重大舉措和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聚及招商引資的重要基地。
  近年來,政和同心經濟開發區積極通過異地招商、以商招商的形式,簽約引進閩東北、浙西南一帶機電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以發電機(組)、閥門、水泵、汽摩配為主的四大產業鏈,推動了閩東北、浙西南區域經濟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