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立法會選舉與往屆不同,一些組別被DQ,也有以往多屆參加直選的人士轉為間選或者沒有參選,原有的格局被完全打破。表面看,競爭者減少了,各組別機會有所增加,但由於實力不均等,加上新的參選團體加入,結果更加難以預測。
首先是第一組澳粵同盟,以新人居多,大部分更是年青人,似是培養後繼力量,該組在本屆選舉名單中增加了不少年青候選人。該組兩位現任議員當中,麥瑞權不再參選,只有鄭安庭繼續參選。由鄭安庭隻身帶住一班選民不太熟悉的人出戰,從培養年青人的角度看,絕對正確,但也存在一定風險。即使第二候選人羅彩燕有參與社團工作的經驗,在工商界也有一定的資歷,但知名度始終不及麥瑞權。故此,本屆該組的票源預料會有所流失,加上個別媒體在緊要關頭攪局,該組能否保住兩席,成為一大疑問。
第二組別公民監察的林玉鳳經過四年的議會歷練,基礎有所加強,再次當選機會甚高。而與之路線相近的傳新力量林宇滔上次選舉所得票數與最後一位當選人的票數最接近,過去四年在社會上亦相當活躍,保持曝光率,今次再掛帥出戰,亦很有可能入局。
曾經有獲取三席輝煌成績的第三組澳門民聯協進會基礎深厚,選舉工程有板有眼,運作成熟,保住兩席應無懸念,再次取得第三席的機會也不少。
第八組群力和第九組美好家園聯盟上次選舉分拆戰略成功,各取一席。本屆繼續各自各精彩。雖然各自都加入新面孔,但以其強大的群眾基礎,今次其中一隊多取一席亦不足為奇。
第十一組同心協進會的第一和第二候選人繼續披甲上陣,相信可延續影響力,穩住票源。另一方面,在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工友自然希望有組織為其爭取權益,相信將有利選情,從而保住兩席。
至於第十四組新希望,一般相信被DQ組別的部分票源會流入該組,因而被認為是得天時之利,故有坐一望二之勢。
新興組別方面,有些候選人也是長期在基層工作,雖然未知能否出奇制勝,但這些組別的出現一定會為傳統組別的選情帶來變數。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如風/文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