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蒞黃河入海口 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在山東省東營市考察黃河入海口。
  當天下午,習近平來到黃河入海口碼頭、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地察看黃河河道水情和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環境,瞭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情況。
  總書記考察的黃河三角洲,由入海口泥沙沉積形成,是我國暖溫帶最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1992年10月,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設立。
  在這裡,黃龍入海、大河息壤。
  在這裡,生態豐富,物種萬千。
  這裡,是600萬隻鳥類的家園。
  這樣的生態成果,實屬來之不易。作為退海之地,黃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區成陸時間短,土地鹽鹼、植被少,生態環境脆弱。20世紀90年代,黃河多次斷流,海水倒灌,黃河口濕地曾面臨生死存亡。
  2002年以來,黃河水利委員會開始實施調水調沙,為自然保護區生態恢復創造了良機。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成為國家戰略以來,自然保護區加快保護與修復步伐,實施濕地生態修復、海岸帶生態防護等一系列專案,多措並舉。
  黃河入海口的生態變遷,是黃河流域發展理念進步的縮影。今天的黃河入海口,正在譜寫演繹新時代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