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車場牌照制度 議員促加快立法

  【本報訊】立法會昨日舉行全體大會,議員鄭安庭及林宇滔在議程前發言時關注無牌車房污染擾民,促請當局加快修車場發牌制度的立法工作。
  鄭安庭表示,近日來,爛鬼樓巷一大廈地鋪的車房,在噴漆鈑金工作期間產生濃烈的氣味,嚴重影響居民的健康。資料顯示,全澳有500多間車房,遍布青洲、筷子基和下環等人口密集的社區內。該類高污染、高噪音和存在較大消防隱患的商鋪,必須按第47/98/M號法令取得准照方可營業,但實際上500多間車房中,有不少商戶是「無牌經營」。
  鄭安庭建議當局需在充分兼顧車房選址、空氣、噪音、排污和消防等因素的基礎上,早日就修車行的發牌制度完成立法;有序地將涉及噴漆、焊接和鍛造的車房遷至合適的工業大廈;未來應將車房的選址問題一併列入城市總體規劃考慮當中,以從根本上解決車房污染擾民問題。
  林宇滔亦指出,不少修車、噴漆工場長期影響民生。目前規範修車場的第47/98/M號法令,對修車場僅作營業時間的限制,並未對修車場設立發牌制度,評批政府就立法規管修車場一直採拖字訣態度。直到2017年10月,政府終就《檢討行政條件制度》進行公開諮詢,但至今近四年立法仍未見有任何進展。他促請當局加快修車場發牌制度的立法工作,更要確保涉及鍛造及噴漆等修車工序必須在工業場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