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今牛刀初試 81家公司閃亮登場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電】從宣佈到建立,短短兩月有餘,中國境內第三家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定於2021年11月15日開市。
  據報道,在北交所宣佈設立之前,中國已有深交所、上交所,加上新三板和各省一家的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初步構建了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設立北交所目的主要是精準解決「專精特新」等創新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發揮「承前啟後」的作用。
  截至11月12日北交所數據顯示,累計有超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權限,開市後合計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400萬戶。共有112家證券公司獲得會員資格成為北交所正式會員。而此次首批上市公司81家中,10祗股票為北交所新股,另外71祗股票屆時會從精選層平移過來。
  從9月初設立消息公佈,各大媒體財經要聞版就頻頻刷屏,熱議不斷。
  對於北交所的設立,新華社的一篇文章就此評論稱,近年來一系列制度改革正在有力提昇著資本市場對創新的適應性、包容性。《人民日報》文章指出,對北京而言,更是支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中國證券報》文章指出,設立北交所,意味著資本市場將在科創板、創業板之後鍛造出服務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第三極」,著力打造符合中國國情、有效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專業化發展平台,將大幅提昇培育創新基因,助力經濟轉型的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刊文稱,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以往過度依賴地產金融的模式,將逐步被科技型企業主導的高質量發展所替代。北交所的目標之一便是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形成創新創業熱情高漲、合格投資者踴躍參與、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良性市場生態。
  「大方向上,資本學會『向前看』,是國家創新力的希望。」社交網絡上,網友對北交所的設立討論也一直持續著,「推出科創板及試點註册制、到新三板精選層,可以擴大直接融資,帶動市場資金向新興高科技產業初創公司流入,激勵科技創新,這無疑會利好實體經濟。長期看,是一件激發國家創新創造力的舉措。」
  「81家公司閃亮登場,參照以往的經驗,第一批吃螃蟹的都爽了,所以第一批肯定要炒的。」也有摩拳擦掌準備入市的網友對開市後狀況展開討論,「80多家一擁而上,走勢必然也有較大分化,考驗你眼光的時候到了」。
  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提醒,北交所的投資者,應該有長期投資理念,而不是抱著短線炒作的思維入市。由於北交所投資者准入門檻較高,意味著這是一個需要更多深入研究和具風險意識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