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系統疾病專家鐘南山上週五在一個研討會上指出,過去三年,戴口罩是一個很好的預防病原體的有效手段。但人群長時間低暴露於流感等病原體,鼻腔缺少刺激,對人體自然免疫力的形成不利。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發展到現階段,佩戴口罩已經可以成為非強制性的措施,因而建議進入四月以後,在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
相對而言,澳門特區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早在二月二十六日就已經宣布,近兩個月來疫情持續平穩,參考世界各地防控經驗,從翌日起調整要求佩戴口罩的措施,在一般情況下,室外不用佩戴口罩。三歲或以下嬰幼兒進入任何場所可不必佩戴口罩。進入醫療機構、長者和康復院舍的人士、的士以外公共交通工具的司機及乘客,仍須繼續佩戴口罩。其他室內場所和交通工具,由主管實體根據當時的疫情等因素,自行決定是否要求市民佩戴口罩。
應變協調中心亦強調,若疫情出現變化,會按實際情況調整室內場所佩戴口罩的要求,居民日常外出時建議應備有口罩,並在家中儲備至少可供兩周使用的口罩。在一些特定情況下,例如舉辦大型聚集活動、托兒所和非高等教育機構出現群集感染,或澳門出現流行高峰期時,主辦單位或主管實體應要求進入有關場所的人員佩戴口罩。
而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亦隨即宣布,在一般情況下,非高等教育學校師生在上課或進行活動時不需佩戴口罩,高等院校參照有關規定執行。
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剛爆發時,就邀請鍾南山擔任顧問,而且也因此而在周邊地區中,取得防疫較佳成績的澳門特區,這場卻是「威過師傅一次」,比鍾南山提出「在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的建議實施的四月間,提前一個多月實現了「在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而且也跑在了率先開放國際航空口岸的香港特區的前面。當然,澳門特區之所以有此先見之明,不排除也是接受了鍾南山的建議。只不過是當時內地正在為迎接全國「兩會」營造較佳的社會環境,因而將「在條件允許的情况下可以不戴口罩」的建議往後推延而已。而澳門特區既然實行「一國兩制」,而且遠離北京,因而就得以與時俱進、實事求是地適時實行「免戴口罩」措施。
實際上,在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後,不待鍾南山公開提出建議,內地許多城市就已經自動地實行免戴口罩的措施。上海、廣州、成都、南京的地鐵已不再對乘客佩戴口罩做出強制性要求,即便不佩戴口罩也可正常乘坐地鐵出行。
而在全國「兩會」閉幕的三月十三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就「迫不及待」地聯合發布《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技術方案(第七版)的通知》,明確高校、中小學不強制要求師生佩戴口罩;幼托機構幼兒在園期間不佩戴口罩,教職員工在園期間不強制要求佩戴口罩。
不過,鍾南山也表示,新冠疫情「基本結束」主要指去年十二月的感染高峰,目前大家都在預測、防範下一輪疫情的到來。不同學者對此預測不同,有人說五月左右,因為疫苗保護時間為半年,也有人說九月份以後。根據新加坡和美國的疫情監測情况,新冠高峰未來會局部出現,但不會是全國性的,新藥和疫苗研發不中斷,可以做到有備無患。為了更好應對可能到來的新一波疫情高峰,國家正在研發針對新變异毒株的新冠疫苗,預計幾個月後會上市。另有研究發現,處於「疫苗+突破性感染」混合免疫狀態的人群,會有六至八個月的保護期。
截至目前,內地共有六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獲批上市,分別是輝瑞Paxlovid(3CL)、先聲藥業先諾欣(3CL)、默沙東莫諾拉韋(RdRp)、君實生物民得維(RdRp)、真實生物阿茲夫定(RdRp)以及最新獲批的衆生藥業樂睿靈(3CL)。
但鑒於目前處在春季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期,如甲流等,口罩的佩戴仍然是非常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因而多位專家建議這三類人群仍佩戴口罩:未感染新冠的老人、幼兒、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澳門特區教青局代局長阮佩賢前日在出席一項公開活動時就表示,近期多間學校不少學生感染流感,但暫時無學校班級需要停課,她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接種流感疫苗,當局亦會與衛生部門溝通,適時安排入校為學生接種流感疫苗。另外,當局也會密切關注新冠感染情況,近期沒有接獲學校通報學生感染新冠病毒。
阮佩賢在談話中,並沒有提及到是否需要學生恢復佩戴口罩的問題。此顯示,教青局一方面嚴格執行自己所作出「在一般情況下,非高等教育學校師生在上課或進行活動時不需佩戴口罩,高等院校參照有關規定執行」的指引;另一方面,也看到了繼續佩戴口罩可能更為不利於學生建立自身免疫力的弊端。
實際上,澳門特區在三年疫情中之所以基本上較為平穩,其中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市民都自覺佩戴口罩,有效地阻隔了病毒在人際之間傳播。而且,還收穫了一個「副產品」,就是在這三年間,市民罹患流行性感冒的個案也大幅度地減少。因為他們都佩戴了口罩,在阻隔新冠病毒的同時,也阻隔了流感病毒。
但「針冇兩頭利」,既然佩戴口罩使得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降低,同時卻也讓市民減少建立對流感自身免疫力的機率,這是同行的。甚至會讓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因為長期佩戴口罩,而沒有感染流感病毒,從而導致基本上沒有建立對流感的自身免疫力,形成「滯後性真空」的危險狀況。
「水至清則無魚」。在以前經濟條件相對窘迫的情況下,有的家庭「百無禁忌」,什麼「發瘟雞」、「豬瘡肉」照吃可也,卻不見有疾病跟隨發生。而即使是現在,某些從事衛生條件極差工作的人員,以至是整日都在垃圾堆中打滾的拾荒者,反而身體很健康,就是因為他們接觸到病毒並感染過後,建立了自身免疫力。而那些潔癖者,儘管表面上看,衛生條件很好,卻因為難以建立自身免疫力,而較為經常容易得病。
因此,教青局沒有因為近期有較多學生感染流感,就又重祭「口罩令」,其做法是相對科學合理的。否則,學校及學生群體就無法建立對流感的群體免疫力屏障,萬一發生大流行時,就勢難抵擋。
當然,這並非是不要採取積極主動,反而要做足預防措施,尤其是接種流感疫苗。阮佩賢呼籲家長盡快安排子女接種流感疫苗,增強個人抵抗力。其實更重要的是當局要主動安排衛生局人員入校為學生接種流感疫苗。
免戴口罩固然有利於市民尤其是學生建立對流感的自身免疫力,而接種流感疫苗,更是有助於市民尤其是學生建立外助性的免疫力。兩者互相結合,就一定能夠安然度過流感季。
華澳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