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吃肉砸鍋好日子」即將到頭

  中國商務部四月十二日公告,自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就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進行貿易壁壘調查,涉及二千四百五十五項產品,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應在二零二三年十月十二日前結束,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二零二四年一月十二日。
  這兩個「時間表」,折射了大陸方面在兩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十二年來,尤其是在兩岸分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二十二年來,兩岸貿易發展趨勢的動態變化。前一個為期半年的「時間表」,契合「WTO」有關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規定,因而凸顯了大陸商務部這個公告的正當性和適法性,而且也昭示了今後兩岸之間的貿易往來,必須遵循「WTO」揭櫫的平等互利精神「公事公辦」,實行「兩岸貿易正常化」;後一個「時間表」,是到明年「二零二四」大選投票日一月十三日的前一天為止,這就明確地表態,目前大陸方面對台灣地區的「單方貿易讓利」,是基於此前承認「九二共識」的台灣當局簽署「ECFA」時作出的,既然現在的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相反還大搞「台獨」分裂活動,這使得大陸惠台政策失去了「單方讓利」的政治基礎與前提條件,因而也就沒有必要繼續實施下去,而是必須實行「WTO」的平等互利精神。
  而且更進一步要彰示的是,民進黨當局是「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自行摒棄「ECFA」對台灣地區經濟發展有利的各項要素。實際上,當年在海峽兩會洽簽「ECFA」時,時任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在訪美時表示,「台灣應該跟中國平等、互惠互利的往來」、「我們拒絕中國片面的讓利」。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後送交「立法院」審查時,蔡英文下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進行阻擾,以至後來導致爆發「太陽花學運」,台灣地區難以獲得大陸方面更多的「單方讓利」項目。既然如此,大陸方面又何必要「熱臉貼上冷屁股」,繼續單方讓利,讓民進黨當局一邊吃大陸單方讓利的「肉」,卻一邊砸「九二共識」的「鍋」?何況,既然蔡英文曾經說過,「我們拒絕中國片面的讓利」,那就讓其「求仁得仁」就是了。
  正因為民進黨當局也自感理虧,因而在大陸商務部發出啟動「貿易壁壘調查」公告後,就不敢像以往那樣「生蝦咁跳」,反而竭力壓低調子。其中蔡英文迴避記者就此議題的截訪,鄭文燦則回應說,將做妥善因應,在「WTO」架構下來協商是最好方式。「經濟部長」王美花表態說,願意在不設前提下進行磋商;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昨日在「立法院」回答中國國民黨「立委」李德維的質詢時表示,在兩岸分別加入「WTO」之後並沒有做過貿易貨品相關協商,目前台灣方面已經對大陸開放九千八百三十五項,剩下二千四百五十五項,大家都認為,有必要歡迎諮商。
  「貿易壁壘」是指「WTO」各成員體內,一方對另一方商品進口所實施的各項限制措施。廣義來說,只要是導致正常貿易受阻礙的人為措施,比如關稅、補貼、進出口許可等,都屬於貿易壁壘。當貿易壁壘出現,失利的一方便可以提出「貿易壁壘調查」,維持雙方貿易平等。具體而言,「貿易壁壘調查」是指當A、B雙方間具有貿易往來,若A方認為B方對其採取的貿易措施存在障礙,影響雙方貿易的平等性,A方便可依據國內法規和「WTO」的規定,針對B方是否構成貿易壁壘展開調查,並在調查結束後,視結果採取相關措施。
  按照「WTO」爭端解決機制,「貿易壁壘調查」結束後有幾種解決措施。其一是啟動與爭端方的磋商,應由兩岸主管機關進行,鄭文燦、王美花、邱太三等人就是希望能夠循此途徑解決。但由於民進黨當局拒絕承認「九二共識」,這條路根本行不通。其二是把調查結果提交至「WTO」,但過去大陸盡可能避免使兩岸貿易爭端國際化,而且也隱含有間接承認台灣當局的「國際地位」之嫌,因而這個可能性也極低。其三是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大陸方面實施反制,進一步限制台灣產品進口,而且如是大陸根據「壁壘調查」的結果進行「對等反制」,其影響面可能會比過去每次宣布禁止某些台灣產品輸往大陸要大得多。
  另外,大陸方面也可以趁此機會宣布,已經超逾效期的「ECFA」,正式結束。也就是說,台灣當局在大陸單方「讓利」的背景下「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將要結束了。
  實際上,中國大陸不但是台灣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更是台灣地區最大的順差來源地。據中國大陸海關總署統計顯示,二零二二年大陸地區從台灣地區的進口的總額為二千三百八十點九二億美元,大陸地區出口到台灣地區的總額為八百一十五點八七億美元,台灣地區對中國大陸貿易順差高達一千五百六十五億美元,中國大陸是台灣地區的最大順差來源地。另據台灣地區「經濟部」統計,二零二二年台灣地區出口有百分之三十八點八是到大陸地區,進口比重為百分之二十。這除了是與全球產業分工有關之外,台灣當局限制中國大陸農工產品進口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另外有資料顯示,在兩岸分別加入「WTO」之時,大陸地區物品可進口台灣地區的比率為百分之七十五;如今二十年過去了,該比率還是不足百分之八十。相較之下,台灣地區對美歐的開放比率為百分之九十七。台灣地區多年來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貿易許可辦法》,對大陸進口產品採取非關稅貿易障礙,至今只准許九千八百三十五項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尚未開放的農工產品則有二千多項。比如台灣地區准許進口各國的蘋果,唯獨大陸地區的蘋果不能進入。
  有台灣地區的專家估算,倘大陸方面在「貿易壁壘」調查結束後決定實施反制措施,若參考美中貿易戰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五的關稅來看,台灣地區的損失金額可達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而台灣地區的農業作為「弱勢產業」將首當其衝,因為生產基地難以轉移到別的國家和地區,不像工業可以搬廠去東南亞、利用第三地迴避關稅出口到中國大陸。而在傳統上,中南部農民是綠營票倉,其所受的影響可想而知。
  其實,大陸方面的「小粉紅」早就有意見,大陸地區的「單方讓利」讓台灣當局賺到不少美金,不但沒有感恩,反而拿來作為購買美國先進武器之用,因而應當對台灣當局「閂水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