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日之際論「三北」工程 習近平部署築牢綠色長城

  【中新社北京6月7日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巴彥淖爾之行,習近平的目光再次投向中國北疆的綠色長城。
  6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考察,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巴彥淖爾,中國防沙治沙工作前沿,在構築中國北疆綠色長城中居重要位置。習近平此行,也有著鮮明的關注點——「造林」與「治沙」。
  「人類要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就一定要防沙治沙。」習近平此行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瞭解「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情況,並實地察看正在治理的沙地。他說,這是一個滾石上山的過程,稍有放鬆就會出現反復。
  習近平此時考察巴彥淖爾,被外界認為是對內蒙古乃至中國防沙治沙工作的一次成果檢閱和再次部署。
  「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沙治沙特別是『三北』等工程建設的決策是非常正確、極富遠見的,我國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道路。」在巴彥淖爾召開的這場座談會上,習近平如此指出。
  儘管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面對「稍有放鬆就會出現反復」的防沙治沙情勢,習近平指出,沙化土地面積大、分佈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他尤其提到,這兩年,受氣候變化異常影響,中國北方沙塵天氣次數有所增加。「現實表明,我國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
  關鍵之時須關鍵部署,此次座談會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凸顯。
  「三北」工程涉及中國北方13個省份、輻射4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根據總體規劃,「三北」工程從1978年開始到2050年結束,歷時73年。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
  他同時發出最新動員令: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衡認為,「攻堅戰」這一提法體現出中國推進「三北」工程的決心,同時也印證工程之難,需要攻堅。「但是,我們已經在脫貧攻堅戰中取得勝利,『三北』工程也可以借鑒前者的普遍性經驗,發揚前者攻堅克難的精神,走向勝利。」
  如何打好這場攻堅戰?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從多個方面作出部署:堅持系統觀念,突出治理重點,堅持科學治沙,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全面加強組織領導。
  其間,被置於首位的系統觀念,是習近平一直強調的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沙怎麼擺佈,要做好頂層設計,要綜合治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久久為功。」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曾特別強調系統性。此後,他還就生態治理問題打比方說,「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曉毅指出,沙漠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並非僅是如何固定流動沙丘,減少沙塵天氣。其廣泛地涉及到水資源利用、土地合理利用、生產生活方式的適應等多個方面,尤其需要系統思維。
  系統治理,同樣需要國際合作。外界注意到,習近平此次考察恰逢6月5日世界環境日。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強調,要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合作,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重點加強同周邊國家的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引領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資訊共用,共同應對沙塵災害天氣。
  盧琦指出,環境問題無國界,特別是像沙塵暴這樣具有跨區域、強對流的氣象災害更需要各國開展政策對話和資訊共用。而在此方面,中國一直展現著國際擔當。他以近年來中蒙兩國持續加強荒漠化治理雙邊合作為例指出,中國相關舉措將跨境全域治理推向新高度。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充分體現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和擔當。」盧琦指出,中國築牢北疆綠色長城不僅事關自身,亦是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