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正逐漸透過發掘在地文化的生命力,呈現出更具當地特色的文旅新面貌。
在花王堂區關前正街與後街一代,是老澳門人聚居的老街。這裡有著濃厚的生活氛圍,能找到經營多代的豆漿店、小食店等。
鮮明亮麗的色彩使老屋煥然一新,呈現出別樣的街市風貌。同時,這些社區改造工程還能為年輕人創造就業,為老街賦予了年輕的氣息。
City Walk 也成為關前街的一項特色文旅活動,由當地人作為嚮導,向報名參加的朋友們,介紹特色老店、文創新店等。
在澳門市政廳遺址前的大街上,澳門旅遊局集合澳門小眾設計師品牌、特色老字號品牌、特色文創等,打造了「澳品薈」商店。主要售賣澳門及葡語國家特色產品,營造葡式澳門生活style。
與大街上的手信或肉乾不同,在澳品薈能看見沙丁魚罐頭、涼茶茶包、牛油曲奇等更有生活氣息的伴手禮。同時也給了澳門當地的獨立設計師展示空間,展示原創設計的服飾、包飾等,讓年輕設計師的創意能更有機會被看見,被喜歡。
遠離商業區以及觀光區的菜場,依然是最有地方特色的標的物。澳門的下環街市,便是猶如精神堡壘般的存在。下環街市與街邊商販,自成澳門居民生活的一處桃花源。
與常見的菜場呈平面分佈不同,在土地資源擁擠的澳門,下環街市並不是只有菜場,而是一棟綜合大樓。地下一層與一樓是菜場,主營蔬菜、肉類生鮮,其餘樓層則有不同功能。在澳門,樓層圖的地下其實是地面1樓,樓層圖的1樓已經是2樓了,以此類推。
在二樓,由不同的小食檔口組成的熟食中心,幾十種不同小食的檔口,魚蛋、牛雜、豆花或凍檸茶,澳門特色美食一樣也不少。價格也比商業區或觀光區的更實惠,基本便宜了5-10澳幣不等,味道正宗更是毋庸置疑的。這裡還設有公共用餐區,一站式享用多種澳門美食,果然體會當地生活氛圍,還是得找菜場。
生活文化,是一個地區老百姓生活記憶的積累。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或許是遊客喜聞樂見的文化特色。這次在澳門,我看見了樸實卻有趣的在地生活文化。
(台灣《中時新聞網》Miguel/文)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