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敦促美方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
【香港中通社8月15日電】對於有記者就中國台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過境」竄美的相關問題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5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再敦促美方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
汪文斌指出,中方已經就賴清德「過境」竄美表明了立場。賴清德頑固堅持「台獨」分裂立場,是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美台勾連以「過境」為幌子安排賴清德在美從事政治活動,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嚴重損害中方主權和領土完整。事實再次證明,當前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根本原因,是台灣當局企圖「倚美謀獨」,美方執意「以台制華」。
汪文斌說,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中的基礎,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履行不支持「台獨」、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承諾,停止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停止縱容和支持「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停止虛化掏空一個中國原則。中方正密切跟蹤事態發展,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賴清德在美散佈「台獨」言論國台辦批: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
【中新社北京8月15日電】針對賴清德接受美國「彭博社」專訪,散佈「台獨」言論,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5日指出,賴清德冥頑不化,這次更利用「過境」竄美鼓噪「台獨」分裂謬論。再次表明,賴是不折不扣的「『台獨』工作者」、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其所標榜的所謂「和平」論調完全是謊言。這樣的人祗會給台灣帶來兵凶戰危。
台灣觀光逆差擴大全年600萬入境旅客難達標
【香港中通社8月15日電】台北消息:台灣當局定出今年迎600萬入境旅客人次的目標,其中100萬為大陸旅客。但截至8月,僅326萬人次來台,且兩岸觀光遲未開放,不僅百萬陸客的目標鐵定落空,全年600萬旅客也恐難達標。
為吸引境外旅客,台灣當局推出自由行消費金和團客獎勵金等措施,但台灣入境旅客人次恢復緩慢。據台「觀光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入境旅客268.89萬人次,出境旅客達492.49萬人次,兩者差距近一倍。
有學者指出,疫後旅遊市場復甦,但今年4月後台灣入境人數就停止增長,5、6月份甚至出現衰退趨勢。即便今年600萬入境旅客人次能達標,但觀光逆差恐會持續擴大。當局不僅應設法加強行銷促進旅客來台,也要讓台灣民眾捧場境內旅遊。
為振興觀光產業,台灣行政管理機構編列了3年新台幣53億元的特別預算,推動吸引境外旅客。但觀光業者表示,相較其他國家和地區,台灣促銷的規模和力道都不够強,缺少競爭力。
有業者指出,現在業界對兩岸旅遊遲不開放相當不滿,認為是台灣方面不願釋出善意,這樣只是在懲罰業者。他們今年6月曾向當局陳情但沒有下文,現在正醞釀向當局發起抗議,提出恢復台灣居民赴大陸團體旅遊、恢復大陸居民來台觀光等訴求。
大陸對台課聚碳酸酯反傾銷稅帶來的警訊
【香港中通社8月15日電】中國商務部公告,15日起對台灣生產的塑性材料「聚碳酸酯」進口大陸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將課徵反傾銷稅,稅率介於16.9%到22.4%。有學者指,大陸這次選擇ECFA早收清單中的項目,給台灣產業界一個訊號,也是一種壓力。
大陸在去年11月30日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14日公告調查結果。有分析指,聚碳酸酯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的一項,大陸此舉形同變相取消早收紅利,未來是否波及其他產業有待觀察。
根據中國商務部公告,15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加徵反傾銷稅。稅率方面,台化、台灣出光石油化學公司稅率均為16.9%;奇美實業、奇菱科技稅率均為17%;其他台灣公司稅率為22.4%。
公告稱,台灣生產並進口大陸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導致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根據大陸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調查機關決定採用保證金(課徵反傾銷稅)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聚碳酸酯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領域。
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分析,大陸於此時機宣布對台灣PC徵收保證金,其中一個原因是,大陸在不更動現有ECFA框架之下,以各種方式取消ECFA裡頭特定產業的政策紅利,讓早收清單中的項目實際上享受不到太多關稅優惠。他提醒,這可能是未來大陸慣用的方式。
張弘遠指出,全球PC產品最主要供應商來自中國大陸、美國、台灣、韓國和日本等,由於全球市場需求減少,各國廠商都想盡辦法把貨「倒進」大陸,例如日韓廠商的石化產品近期報價也相對偏低。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指,大陸這次選擇ECFA早收清單中的項目,是一個警訊。台灣方面要考慮在最壞狀況下會產生何種後果與效應,當局要做準備。
至於下一波哪些產品要拉警報?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提醒,除了農產品,要關注石化產業、工具機械設備,因為大陸在上述產業已逐漸興起。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