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賴清德只會給台灣帶來兵凶戰危
【香港中通社8月16日電】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5日答記者問表示,賴清德冥頑不化,這次更利用「過境」竄美鼓噪「台獨」分裂謬論。再次表明,賴是不折不扣的「『台獨』工作者」、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其所標榜的所謂「和平」論調完全是謊言。這樣的人只會給台灣帶來兵凶戰危。
有記者問:賴清德接受美國彭博社專訪,散佈「台獨」言論。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作上述回應。
大陸對台灣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國台辦作說明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電】就商務部日前公告對自台灣地區進口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應詢說明,這是一起正常的反傾銷調查案件,希望所涉企業積極配合,以依法合規方式拓展大陸市場。
據朱鳳蓮介紹,2022年10月8日,商務部收到大陸相關業者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按照《反傾銷條例》的規定,11月30日,商務部發佈2022年第35號公告,對原產於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和有關法律法規,商務部於2023年8月14日發佈初裁公告,認定原產於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存在傾銷,決定對上述產品採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朱鳳蓮指出,這是一起正常的反傾銷調查案件,主管部門將本著公平公正原則,嚴格依據法律法規,開展進一步調查,作出最終裁定。希望所涉企業積極配合,以依法合規方式拓展大陸市場。
兩岸學者談共寫抗戰史:共同苦難回憶,縮小評價分歧
【中新社重慶8月16日電】「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全民族的戰爭,共寫抗戰歷史,可以縮小兩岸對抗戰歷史評價的分歧。」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王建朗在重慶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隨著兩岸學者共研抗戰史的開展,雙方將達成更多共識。
第五屆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與抗戰精神傳承研討會於15日至16日在重慶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退役將領、專家學者、教師學生等近200人與會。
王建朗會議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無論是中國國民黨還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學者基於相同的史實進行研究,雙方各有長處,共同研究和書寫抗戰史可以互相取長補短。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夏春濤認為,抗戰史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資產,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岸有責任和義務將歷史的全部真相呈現給世界和後人,讓更多人認識和瞭解中國人民的抗戰歷史,尤其是讓兩岸年輕一代更加深入瞭解這段歷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傳承抗戰精神和愛國主義信仰。
台灣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上海秘書長、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說,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內的系列國際法檔,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這是非常重要的抗戰成果。兩岸同胞都是抗戰的受益者,應該銘記抗戰歷史。抗戰史料分佈在兩岸,兩岸共用史料、共寫史書,共同弘揚抗戰精神,可以進一步讓國際社會知道這段正義史。
「從1840年甲午戰爭之後,一直到1945年,這100多年,台灣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抗戰史是兩岸共同的資產,也是兩岸共同的苦難回憶。」台灣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副總顧問張幼麟說,兩岸應積極客觀、開放性地面對歷史問題,抗日戰爭這段歷史不應該被遺忘。
「除了共寫抗戰史,我們還要做好抗戰史的教育和宣傳,帶動兩岸年輕人瞭解這段屬於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教授陳立文認為,不管是大陸還是台灣,年輕人對抗戰歷史知道的越來越少,兩岸可以在學校課程中進行專門設計,帶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同時運用圖片、短視頻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讓他們真正瞭解抗日戰爭帶給全中華民族的意義。
侯友宜公佈競選圖示 寓意2024台灣再出發
【香港中通社8月16日電】台北消息:202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國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16日公佈競選圖示,概念為2024年是關鍵的一年,將決定台灣的命運,2024年也是政黨輪替、台灣再出發的一年。
侯友宜競辦執行長金溥聰表示,文宣部門有共識,要推出與以往不同的競選圖示。因為大家都知道,未來台灣能否遠離戰爭,台海和平穩定,2024年是關鍵的一年;未來台灣人民能否安居樂業、經濟再出發,2024年也是關鍵的一年。這也是侯友宜競選的主軸與概念。
競辦發言人表示,競選圖示「2024」以深藍色、粗黑字體呈現厚重、穩重感,代表侯友宜的政策最可靠,能夠讓民眾安居樂業。也代表國民黨能夠帶領大家,走出台海兵凶戰危的烏雲,永續兩岸和平穩定。
發言人強調,2024年也是總結民進黨8年執政的重要時刻。這些年民進黨在完全執政下,用什麼態度對待人民,給台灣留下怎樣的局面,大家必須要警惕。
海峽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