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快捷的台北捷運

  去過台北的人,都會對方便、舒適、快捷的台北捷運(台灣稱地鐵為捷運)留下深刻的印象。台北完善的捷運系統,不但大大方便了台北市民的生活,還幫助台北市民養成了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習慣。如今,台北捷運不僅是台北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是到訪台北的觀光客們必去的景點之一。
  讓坐捷運成為生活習慣
  雖然台北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規劃修建捷運,但因資金、征地、環保等種種原因一直
  步履維艱,直到1996年夏,台北捷運木柵線開通運營,開啟了台北的新時代。
  之前的台北市,市民外出都習慣開車。捷運建成後,怎樣將這樣一種交通工具融入台北人的日常生活,幫助台北市民養成出行搭乘捷運少開車的習慣呢?台北捷運公司使出
  了三招組合拳。
  一是通過各界名流影響普通市民。在台北捷運第一條線——木柵線的試運營中,台
  北捷運公司邀請了很多文化界的人士參與其中,讓他們一起見證台北捷運的成長過程,博
  得他們對捷運系統的好感,然後通過他們手下的筆,向市民宣傳捷運系統。捷運系統開通以後,捷運公司又與非營利組織合作,舉辦一系列的文藝活動,向社會大眾宣傳捷運系統帶給台北市民的好處。
  二是創造一種「坐捷運」的時尚風潮。為了吸引那些追求時尚的年輕人來乘坐捷運,台北捷運公司與媒體合作,推廣所謂時尚「捷運族」的理念。在他們的定義中,時尚「捷運族」是那些追求生活品質,關心環境保護的社會中上層人士。媒體會把他們的生活和搭乘捷運聯繫在一起,塑造成搭乘捷運是時尚生活的一部分的觀念。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和追求時尚生活的人開始乘坐捷運。
  三是捷運意識從娃娃抓起。孩子對於家庭的影響是無窮的,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的意識要從孩子抓起,並通過孩子去影響他們的家人。台北捷運公司與台北市教育局合作,將地鐵行為規範作為課程,教給台北市各中小學校的學生,通過他們傳遞給他們的家長。
  這些「潤物細無聲」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台北市民己經形成了出門乘坐捷運的習慣,台北市的交通狀況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觀。2001年納莉颱風襲擊台北,捷運系統因為進水停止運行三個月,這個時候台北市民才意識到台北捷運己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他們的生活不能沒有捷運。在台北捷運停運的三個月中,媒體每天都會報導捷運工程維修的進度,捷運系統恢複運營的那天,有些媒體甚至使用「光復」來形容台北捷運的重新運營。
  細心打造真情
  只有高效、穩定、舒適、貼心的大眾交通系統才能得到公眾的持續支持。所以台北捷運對於整個運營系統有著近乎嚴苛的要求,台北捷運運營的可靠度已經連續4年在世界主要城市鐵路組織NOVA和COMET中排名第一。為了方便乘客,台北捷運的所有列車的運行時刻精確到以五秒為一個單位,這樣就可以在換乘站的換乘通道上,顯示所有線路下一班列車的預計到達時刻,方便乘客根據時間調整自己步行的速度。這種貼心的關懷其實在台北捷運隨處可見,台北捷運車站站台高度和地鐵車廂高度完全一致,極大的方便了坐輪椅和推嬰兒車的乘客。另外,為了更好地發揮捷運的大運量快捷的特點,台北捷運公司還會關注每天在捷運沿線出現的人潮變化情況,及早備好列車,調度運力,所以即使在上下班高峰和演唱會散場等人流密集的時刻,捷運車站也不會出現旅客滯留的現象。
  為了形成整潔文明的運行環境,除了宣傳上不遺餘力外,台北市捷運公司從營運一開始就注意規範市民在捷運系統內的行為。台北捷運第一條線——木柵線開始營運後,台北市捷運公司規定捷運系統內部嚴禁飲水、吃東西、抽煙和吃口香糖,購買車票和在月台候車時必須排隊,乘坐電扶梯時必須靠右等等行為規範。規定實施初期,為了使市民熟知這些規定,捷運公司反復在媒體上大力宣傳,在捷運系統設立專職人員,勸導不文明行為,同時在車廂內安裝攝像頭,發現違反規定的行為,就通過廣播不斷提醒「請那位小姐不要再吃食物」,藉以達到規範市民行為的目的。經過一段過渡期後,如果再有違反規定的乘客,就要處以1500-7500元新台幣的罰款。
  這些措施有效地塑造了台北居民在捷運內文明的行為,後來台北市出於提高運力和安全的考慮,放棄了電梯靠右站立的規定,但是直到今天,台北捷運的乘客們仍然習慣靠右站立,可見這些習慣已深深地植根於台北市民的日常行為之中。開始的時候,很多市民對這些措施並不理解,但是後來,市民逐漸發現正是由於這些措施的施行,使得台北捷運的環境明顯好於台灣鐵路的列車和台北市的公車。市民理解了這些措施的用意,開始主動配合捷運公司的規定。
  除此之外,在日常運營活動中,捷運公司注重把自己的營運活動賦予綠色、人文等深層含義。針對很多環保團體發起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多騎自行車少開車的活動,從2004年開始,台北市捷運公司配合環保組織的倡議,允許市民將自行車帶入捷運系統。同時,捷運公司定期提供空間,邀請各種文化團體前來舉辦各種文藝演出和展覽,將台北捷運系統打造成台北市新的文藝中心。另外,捷運公司還與台北市文化局合作,舉行詩歌比賽,獲獎詩歌將在捷運車廂內部展示並刊登在《台北畫刊》上。
  捷運公司不僅鼓勵台北市民多坐捷運,還大作宣傳讓訪問台北市的客人們多坐捷運。為了方便自助遊的遊客,吸引更多人乘坐台北捷運,台北捷運公司將台北市的旅遊資源整合在捷運線路上,做成旅遊台北的小冊子,免費在捷運站內以中、法、日、德、英等多國語言發放。在這些小冊子裏,台北市捷運公司提供了多條台北1日遊和2日遊的旅遊線路,只要乘坐捷運,就可以遊遍台北市的主要景點。與此相配套,台北捷運公司發行一日無限次搭乘捷運的日卡。卡片設計獨具匠心,印有吉米的漫畫等台北特色內容,增強了捷運車票的收藏價值,同時也凸現了台北市的文化特色。
  今天,捷運文化已經成為台北市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捷運也成了台北市民出行的首選工具。在2007年進行的捷運滿意度調査中,94.1%的受訪者給予台北捷運滿意的評價。今天,台北市捷運運量已達到每天125萬人次,這對於人口總量不到260萬人的台北市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于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