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宣布參選或將反倒促成「藍白合」

  如同郭台銘週一宣布正式參選的記者會,竟然沒有任何一位曾經信誓旦旦「挺郭」的地方派系勢力人物,為其站台造勢,使得郭台銘被迎頭澆了一盤冷水那樣,郭台銘正式宣布參選並全面展開連署後,其民調竟然沒有任何「慶祝行情」,仍然還是「吊車尾」的「老四」;而且鴻海集團的股價,竟然在大市主要指數全面收高的情況下,逆勢下挫兩個百分點,顯得落寞。這又是另一盆冷水向郭台銘的迎頭澆下。
  有民調專家指出,郭台銘要改變原先計劃,搶在八月二十八日正式宣布參選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有幾個具有權威性的民調機構,習慣性地每逢月底公佈一次民調數據,而在八月底將要公佈的民調數據,是「中選會」九月中旬受理被連署人登記申請之前的最後一次每月民調數據,因而就要趕在八月底的公佈民調數據之前宣布參選,目的就是要製造自己的「慶祝行情」民調,以飆升的民調數據,壓迫侯友宜和柯文哲,達成「以戰逼合」之目的。即使是「哥有情妹無意」,也能挾著「慶祝行情」的高民調向「中選會」登記申請為被連署人,形成較高的聲勢。但從另外一些非「月結性」而是較為隨意機動性的民調機構,在郭台銘宣布參選後進行的臨時民意調查所公佈的民調數據看,除了是一家偏綠的民調機構顯示郭台銘的民調有所提升之外,其餘幾家的民調數據都讓郭台銘像周瑜那樣氣得「吐血」。如果明後天「月結性」民調數據也是如此的話,郭台銘就將是完全失算了。
  現在台灣地區名嘴名筆界的主流觀點,多認為郭台銘將弄巧反拙,不但無法「震懾」「威逼」侯友宜和柯文哲「讓大哥先做四年」,反而倒是成為「藍白合」的「催化劑」,而郭台銘則將陷於邊緣化。實際上,郭台銘的正式宣布參選,不但是刺激起國民黨支持者的危機意識,讓曾經「腳踏兩隻船」者迅速歸隊,國民黨中央再也不用因為政治顧忌而必須「尊郭」,因而昨日國民黨中常會正式頒布「禁郭」黨紀,「堅壁清野」;而且也因為柯文哲與郭台銘的支持群眾具有一定程度的重疊性,郭台銘宣布參選後,柯文哲的民調受到一定影響,也使得民眾黨必須與郭台銘清晰地劃清界線,而且從「下架民進黨」的角度,認真考慮「藍白合」的事宜。正因為如此,民進黨倒是沒有因為郭台銘宣布參選而竊竊自喜,反而是更為戒慎恐懼,發出了「不涉入、不評論、不參與、不嘲諷」的「四不」指令。
  實際上,站在民進黨的立場上,在各種組合中,賴清德最懼怕的就是「藍白合」。因為只要能夠實現「藍白合」,無論誰正誰副,「二零二四」大選就極有可能演變成賴清德與「藍白合」之間「一對一」的態勢。在有六成民眾渴望「下架民進黨」的現實下,非綠陣營沒有悲觀的理由。郭台銘是否獨立參選,都已經無關宏旨,將會被自然地棄保掉。
  而在各種組合裡,民進黨最不怕的,反而恰恰是「郭柯配」或「郭侯配」。有消息說,早在郭台銘還在爭取國民黨提名階段,民進黨內部就曾經評估侯友宜和郭台銘誰「比較好打」,多數的看法是郭台銘。最大的原因,就是郭台銘潛藏很多可能可以攻擊的點。一旦柯文哲或侯友宜屈從於郭台銘組成「郭柯配」或「郭侯配」,民進黨精心儲備的「彈藥備料」,勢必會實施「飽和轟炸」。
  而郭台銘的昨日說話今天否認的反复態度,早已經讓柯文哲和侯友宜兩人「怕怕」,根本就沒有「喝咖啡」的機會,更何談與郭台銘合作。最新的例子,是在郭台銘正式宣布參選的前兩天,侯友宜確實曾經與郭台銘會了面,當然因為郭台銘又是搬出「讓大哥先做四年」導致不歡而散。當時兩人商定,絕對保密,但不旋踵郭台銘卻毀諾洩露,因而當記者們詢問侯友宜時,侯友宜只能不耐煩地說,「去問郭董」。也因為郭台銘在這方面「劣跡斑斑」,早在「金門夜話」時「領過嘢」的柯文哲,更是小心翼翼,在前日的一個並非是事前約定的偶遇聚會中,柯文哲就盡量躲避郭台銘,不給郭台銘製造「郭柯同框」的機會。
  因此,無論是「郭柯配」還是「郭侯配」,前景都極為渺茫。反而是郭台銘的正式宣布參選,原先那些混沌不清的態勢渾然開來,複雜難解的困境就變成單純易解了。在不再擔心受到郭台銘「情緒勒索」的情況下,郭台銘不再成為「藍白合」的政治障礙,反而會成為促成「藍白合」的政治催化劑。
  實際上,郭台銘匆忙提前正式宣布參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政壇上風傳,侯友宜和柯文哲的幕僚已經秘密接觸,探討「藍白合」的可能性。這讓郭台銘感到恐慌,因而意圖以提前正式宣布參選,來分別向侯友宜及柯文哲施加壓力,阻止「藍白合」。但卻是適得其反,反而讓還很朦朧的「藍白合」,更為逐漸清晰起來,甚至成為推動實現「藍白合」的「臨門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