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中美基礎在民間 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

  【中新社北京11月3日電】11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第五屆中美友城大會致信。
 習近平指出,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是深化中美人民友誼、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載體。自1979年締結第一對友城關系至今,中美已經建立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係。40多年來,兩國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密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習近平強調,中美友城大會是中美地方交流的重要機制,創立以來為推動中美友城發展、深化友城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與會各方繼續做中美地方交流的橋樑,助力兩國省州、城市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共同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發揮更大作用。
  第五屆中美友城大會當日在江蘇省蘇州市舉辦,主題為「共建綠色城市共用民生福祉」,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第五屆中美友城大會在蘇州昆山舉行,中美已建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係
  據報導:2023年11月3日,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美友城大會在江蘇蘇州昆山市舉行。論壇主題為「共建綠色城市共用民生福祉」。習近平主席向大會致信。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朱永新宣讀致信。
  習近平主席在致信中指出,中美關係的基礎在民間,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是深化中美人民友誼、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載體。自1979年締結第一對友城關系至今,中美已經建立284對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關係。40多年來,兩國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密切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為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美友城大會是中美地方交流的重要機制,創立以來為推動中美友城發展、深化友城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與會各方繼續做中美地方交流的橋樑,助力兩國省州、城市跨越浩瀚的太平洋,共同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發揮更大作用。
  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楊萬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拉米達郡郡長大衛·郝伯特、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市長金伯莉·諾頓、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運營署署長黃思敏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發來祝賀視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薑江主持開幕式。來自中國十餘個省市的代表和美國22個州近20位郡市長等共約200人出席大會及配套活動。
  信長星在致辭時說,友城合作伴隨著中美建交而誕生,已經成為中美關係發展的有力支撐。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致信,為新時代新征程加強中美地方和民間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江蘇是中國最早與美國結對友城的省份,回顧近半個世紀的交往歷程,經貿合作始終是堅實的基礎,人文交流始終是重要的橋樑。當前,我們正沿著習近平主席指引的方向,堅持不懈推進高質量發展、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努力把江蘇建設成為高水準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衷心期待與美國友城一起分享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新機遇,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楊萬明表示,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重要致信精神,辦好中美友城大會等兩國地方和民間交流活動,持續推進中美人民友好和地方合作。我會願與各位嘉賓通力協作,擴大中美人文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做實中美互利合作,惠及兩國人民;講好中美友好故事,助力兩國關係發展。希望與會各方繼續做中美地方交流的橋樑,助力兩國省州城市共同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增進兩國人民福祉發揮更大作用。
  謝鋒說,中美兩國友好省州和城市覆蓋美國90%以上的州,一座座友城連點成線、織線成網,始終是推動中美關係發展的毛細血管、深化兩國交流合作的活力細胞、促進人民相知相親的重要平臺。希望大家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暢敘友誼、凝聚共識、共商合作,發掘地方優勢互補潛能,拉緊友城交流合作的紐帶,搭建中美民間友好的橋樑,為推動中美關係回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厚植基礎、注入動力、開拓未來。
  郝伯特感謝中方舉辦此次友城大會,表示當前情況下增進理解與互信對美中兩國至關重要。推動美中地方交流有利於加強雙方商業、貿易合作。美中兩國互相尊重、團結起來才能實現合作共贏。我們不僅要通過簽署協議建立友城關系,而且要持續努力推動友好交流和務實合作,讓友城合作枝繁葉茂、碩果累累、惠及人民。
  諾頓說,這是我首次訪華,深切感受到和平、繁榮與幸福是兩國人民的共同心願。此行聽到大家多次引用習近平主席關於中美關係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活力在地方的重要論述,我對此高度贊同。我們應通過友城大會這樣的交流活動增進互信與理解。
  黃思敏說,加州從對華地方合作中受益良多,加州及加州城市對開展對華合作充滿期待,希望借助中美友城大會等平臺,積極推進加州與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經貿、教育、文化等領域務實合作。黃思敏感謝中方不久前熱情接待紐森州長代表團訪華,並轉交了紐森對本次大會的賀信。
  開幕式後,中美嘉賓圍繞經濟與就業、教育與青年、氣候與環境等三個分議題深入探討、分享經驗、對接合作,並舉行了多場「一對一」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