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序章 源自中國 屬於世界

  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心任務,繪就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一帶一路」建設關係到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
  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強調,要統籌考慮和謀劃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共建「一帶一路」,聚焦新發力點,塑造新結合點。
  「一帶一路」倡議在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後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使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迴圈創造條件。
  中歐班列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專案和明星品牌,通達歐洲25個國家的200多個城市,86條時速120公里的運行線路穿越亞歐腹地主要區域,物流配送網路覆蓋歐亞大陸。
  截至2023年6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7.4萬列,運輸近700萬標箱,貨物品類達5萬多種,涉及汽車整車、機械設備、電子產品等53大門類,合計貨值超3000億美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的目標要求。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時指出,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充分發揮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作用,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重要對外開放通道,在聯通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發揮更大作用。
  西部陸海新通道以重慶為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建設「通道+樞紐+網路」的現代物流體系,包括鐵路、公路、水路和機場等多式聯運方式。
  自2017年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試運行班列開行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從線到網,目前已覆蓋中國中西部18個省(區、市),貨物流向通達100多個國家的300多個港口。西部陸海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基本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互聯互通架構,橫向貫穿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為形成陸海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打下堅實的基礎。實踐表明,在強化內外市場聯通、基礎設施聯通和資源聯通作用的同時,深挖「一帶一路」的發展潛力與空間,進一步拓展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廣度與深度,提升對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牽引作用。
  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個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部」;是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只要各國有意願,我們都歡迎。
  現在,「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等一起,為應對當今世界的種種挑戰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隨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一帶一路」倡議堅持以發展戰略和政策對接為主要抓手,無論國家大小、社會制度如何,通過開放性協商都能達成適合彼此的發展議程。
  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審計大學審計專業碩士國際班的留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為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積極貢獻力量。7年前的2016年,為回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審計署與教育部簽署了關於合作設立「中國政府審計獎學金」專案諒解備忘錄,委託南京審計大學承擔培養工作,為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培養審計碩士研究生。目前,該國際班專案已累計為76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培養了280餘名專業人才。這僅僅是中國與共建國家務實合作,助推國際治理發展的一個縮影。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更大範圍、更高水準、更深層次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支持幫助相關國家更好實現減貧發展。
  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共建國家大多屬於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專案幫助許多發展中國家打破發展瓶頸,給人民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比如,在建設階段,中老鐵路就帶動老撾當地超過11萬人次就業。雅萬高鐵為當地創造5.1萬人次就業,並為印尼培訓了數千名技術人才。
  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開闢了經濟增長的新空間,也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繁榮之路,也是綠色發展之路。共建「一帶一路」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基礎設施綠色低碳化建設和運營,加強生態環境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合作。
  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一個個綠色專案不斷從願景變為行動和成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國與31個合作夥伴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率先出資15億元人民幣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承諾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
  預計到2030年,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風電、光伏發電專案潛力合計最高達到7.06億千瓦,每年可帶來大約37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最高達18.44億噸。
  「一帶一路」倡議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歷史性創舉,為各國提供了一種更適應時代潮流的選擇。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義大利籍副教授拉科爾特說,多虧了中國,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的歷史才翻開了新的篇章。在新發展格局下,我們將繼續高舉開放合作大旗,堅持多邊主義和共商、共建、共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202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告訴各國來賓:「我們願同各國政黨一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加快全球發展倡議落地,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
  正如《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的論述,共建「一帶一路」,將引領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餘亦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