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夜繽紛: 那地道的香港煙火氣

  【香港中通社12月24日電】一條街道,萬種地道。作為香港的一條傳統老街,廟街因天后廟而得名,時至今日,依舊保留著一份獨屬於老香港的煙火氣。
  日前,香港旅遊發展局更是推出為期半年的全新廟街推廣活動,向市民遊客展現廟街的新面貌。
  入夜後,漫步廟街街頭,發現佐敦廟街牌坊附近,新增了22個特色美食攤位及近10個懷舊小食流動攤檔,雲集了廟街及其周邊地區的美食。煲仔飯、牛雜、港式糕點、上海小吃、台灣美食、尼泊爾風味……滿街中西美食十分诱人,令人眼花繚亂、流连忘返。
  除各式小吃外,現場佈置「打卡」新地標,麻將、經典當鋪招牌、「福」字等發光藝術裝置,遍佈在這條短短街道的各個角落,在夜晚格外斑斕奪目;路牌也換上新裝,活力四射與市民遊客一同合照。
  廟街不但包含了粵劇、大排檔等香港文化元素,還有算命攤檔等平民香港文化。
  人稱「糖姨」的鐘女士,在廟街上支起了一個小攤子。
  「吹波波,笑呵呵」,小攤前一句可愛的宣傳語,顏色鮮艷的糖果插在小攤上,從小巧可愛的花朵,到活靈活現的龍,在鐘女士的手下一個個誕生。
  吹糖技藝,亦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鐘女士告訴中通社記者,她已經吹了20餘年的糖。
  時至今日,她還是一直笑呵呵地吹著,與廟街一樣傳承的同時,也煥發新機。
  廟街融合了香港多元的文化特色,早年有不少港產電影都以廟街作為背景,如周星馳的電影《食神》,就展現出香港街頭的地道大排檔特色。除了電影,許多港劇也在廟街取景,如《廟街.媽.兄弟》等;經常被作為取景地之一的美都餐室,迄今更是開業逾70年,見證著香港文化新舊之間的交迭。
  油麻地廟街販商商會主席陳錦榮形容,廟街不只熱鬧,還有很多不同體驗,當中的新舊文化融合,各式美食以及濃厚人情味,猶如寶藏一樣,很適合旅客或市民深入發掘。
  事實上,除了本地人前往廟街取材之外,近年來亦有海外音樂人特地前往廟街拍攝MV,廟街的魅力可見一斑。
  廟街嘈雜的人聲、食物的煙火氣,正溫暖着香港冬日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