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內「戰狼」首受挫

  被視為台灣民眾黨內的「戰狼」,也是導致「藍白合」破局「罪魁禍首」的柯文哲競選總部執行長黃珊珊,及發言人陳智菡,在整個「二零二四」大選的過程中,可說是當時得令,意滿志得,兩位「女戰狼」道「一」無人敢說「二」。即使是在開票結果證明黃珊珊在投票前公佈的民調是假民調,民眾黨內其他人進行批評,兩人也有恃無恐並驕蠻地予以駁斥。但在昨日,黃珊珊與陳智菡兩位「女戰狼」卻不得不乖乖地低下了「高貴的頭」,認慫服輸了。這是這兩位「女戰狼」首度受挫,在「開了頭」之後,可能還將連連敗退,被民眾黨內的開明派人士如蔡壁如、謝立功等取而代之。
  黃珊珊、陳智菡首受挫的過程是這樣的:在選後,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指出,黨「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黃珊珊仍具親民黨籍,帶著雙重黨籍擔任「不分區立委」或政黨要職,實不妥當。黃珊珊則回應說,民眾黨和親民黨都是柔性政黨,她身兼該兩黨的黨籍並無不妥。而陳智菡則出面替黃珊珊護航,強調民眾黨為柔性政黨允許雙重黨籍,反轟謝立功說法缺德、無恥,「柯文哲沒有欠你什麼」、「柯讓你們擔任這些工作,你們有沒有做到應該做的工作跟任務?如果沒有的話,就把嘴巴閉上」。
  但僅隔兩天,在毫無預警之下,形勢急轉直下。民眾黨中評會日上午召開臨時會議,邀請八名黨籍「不分區立委」當選人參與,席間通過「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若二月一日前未辭掉另一個政黨的黨籍,就不能接任『不分區立委』」議案。
  民眾黨中評會會後透過聲明表示,民眾黨雖為柔性政黨,允許他黨成員加入本黨,惟依照《民眾黨黨地方組織辦法》第三條第五項規定,只要是地方區主任以上黨務、黨公職人員,均要求單一黨籍身分。民眾黨中評會表示,舉輕以明重,對於未來即將就任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均應於就任前辭去其他黨籍職務及身分。
  民眾黨發言人李頂立也指出,民眾黨雖然為柔性政黨,關於委員提名、擔任黨職,目前並無針對雙重黨籍規範。但為避免相關爭議,後續不排除用更高標準,更嚴謹的做法來要求。
  民眾黨副秘書長許甫還特地表示,昨日中評會有與會者提及,本黨地方組織辦法,規範「區主任以上的黨公職人員」須為單一黨籍。儘管「不分區立委」提名與中央委員任命辦法,並無此規範,但經過意見溝通後,相關委員(黨籍「不分區立委」)同意「舉輕以明重」原則,按地方組織辦法之精神,將於二月一日「立委」就職前,放棄其他黨籍職務與身分,並無制定或通過新法規,特此說明。
  這個條款被視為「黃珊珊條款」,而且有份參與昨日會議並通過該決議的黃珊珊,也在表決時同意這個決議,並聲稱她將依規定辦理。這代表著她將會退出親民黨。
  上次黃珊珊宣布辭去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之職,是因為不滿黨主席宋楚瑜在訪問大陸及港澳之後,表態支持「一國兩制」的主動作為。而今次黃珊珊退出親民黨,則是在黨內元老的批評及黨紀規定之下的被動甚至是「被迫」的行為。
  受「黃珊珊條款」之累,也獲民眾黨提名並當選「不分區立委」的台灣新住民黨主席麥玉珍,也必須退出台灣新住民黨。不過她表示,新住民黨不允許雙重黨籍,她在加入民眾黨後已將黨務交接給副主席。
  其實,黃珊珊的所謂民眾黨和親民黨都是「柔性政黨」的說法,並不準確。誠然,親民黨和民眾黨在初成立時,分別為了吸引「非橘」「非白」甚至是藍綠的人士入黨,因而將黨的組織形態定位為柔性政黨,允許黨員具有「雙重黨籍」。而且,柯文哲還祭出一招,黨員免交黨費。
  然而,按照二零一七年十二月六日頒布的《政黨法》規定,任何政黨均以黨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黨員大會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同時需要二分之一以上的黨員或黨員代表出席,黨員大會之決議又必須有出席人數二分之一以上之同一行之。如果連續四年未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經主管機關限期召開仍不召開;連續四年未依法推薦候選人參加公職人員選舉;備案後一年內未完成法人登記,則廢止其備案亦即「滅黨」。
  這項規定,就讓柯文哲原先的「柔性政黨」定位落了空,變成了如同民進黨、國民黨那樣的「剛性政黨」,不能再有「雙重黨籍」存在。否則,就可能將會導致民眾黨也像新黨、親民黨那樣,走向衰亡。因此,民眾黨後來在召開最高權力機關大會時,就只能是按照《政黨法》的規定,先行選舉黨代表,然後召開「全代會」並選出中央委員。這已經是「剛性政黨」的組織形態。
  即使是親民黨,也因為柔性政黨的組織形態不便於管理及黨務發展,也早在《政黨法》頒行之前,就已經安裝剛性政黨的組織形態,召開「全代會」並選舉產生中央委員。
  所謂「柔性政黨」,是相對於「剛性政黨」而言。現在台灣地區的主要政黨,多是「剛性政黨」。最早是由中國國民黨採用,它在一九二四年一月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當下正好是一百週年),由蘇聯派來的顧問按照「列寧式政黨」的「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理論而設定,因而其政綱與黨章規定嚴謹,黨紀較為嚴格,黨員實行登記制度,有固定黨員,有時進行考察篩選,較難隨意參加,並且每位黨員都有其權利與義務。其中央與基層組織架構也較為清晰,具有明確定義的日常業務,行政領導職權明確。國民黨渡台後,也將這一套組織模式帶到台灣。第一個由「黨外」人員成立的政黨——民進黨,雖然反對國民黨,但黨的組織形態也是模仿國民黨,成為「剛性政黨」。
  而「柔性政黨」的特徵,黨組織架構、黨的領導、黨員掌握及動員、黨的紀律等皆較為鬆弛,屬開放式政黨。「柔性政黨」以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為最顯著例子,其最大特色是沒有固定黨員,甚至容許黨員跨黨,只要在選舉前辦理黨員登記即可。美國甚至有些州的黨內初選採開放式,即不論各黨各派,皆可藉投票表示意見與喜好。「柔性政黨」的意義,在於不給予支持黨員任何壓力,只要理念相契合,不論其黨派背景,皆可成為「精神黨員」,由此種號召方式,以便在選舉中囊括最多數的選票。「柔性政黨」因為黨員只要登記,不須經申請、核可、宣誓入黨的過程,因此其動員能力完全是自發性的,若政策、理念不能吸引其認同黨員,則黨員擁有完全自由來去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