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冠亞軍,再次被她們包攬。賽前的懸念只在於,兩個人中,到底誰會是冠軍。
北京時間8月6日晚結束的跳水女子10米跳臺決賽中,全紅嬋以425.60分成功衛冕,打破了伏明霞的紀錄,年僅17歲131天的她,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王。僅落後4.9分的陳芋汐摘得銀牌。不意外的是,兩人都斷崖式領先了其他選手。
這對天才組合,時而以隊友登上雙人跳臺「連袂演出」,時而以對手在單人跳臺上「一決高下」,這是她們給觀眾留下的奇妙觀賽體驗。
早在7月31日,巴黎奧運會跳水專案女子雙人10米臺決賽結束,全紅嬋和陳芋汐以天衣無縫的合作,以359.10分領先第二名43.20分的巨大優勢,斷層式奪冠。騰空而起,水花消失,冠軍毫無懸念。解說員點評道:「她們沒有驚動這片泳池,卻驚豔了全世界!」
真正激烈的是而後的第六天,8月6日,她們在單人10米臺上第十六次交鋒。
10分,10分,10分!全紅嬋第一跳直接拿到全部裁判給出的滿分,瞬間點燃了奧林匹克的這個泳池,在第一跳拿到了90分。陳芋汐的第一跳同樣完美,克服了傷病和狀態方面的影響,動作無可挑剔,第一跳拿到82.5的高分。
幾輪下來,兩人始終分別排名一、二,斷層領先其他選手。
在五輪裏面,全紅嬋和陳芋汐有四輪都是完全一致的動作,唯一的差別就是第三跳。陳芋汐選擇的是一個單純翻騰的動作626C,89.1分。全紅嬋選擇的是6243D,一個翻轉結合的動作,拿到了76.8分。同時,兩位運動員在今天的207C動作上,也都跳出了近乎完美的表現。
三年的備戰,交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全紅嬋泛著淚花與自己的教練陳若琳抱在一起,隨後立馬找到了陳芋汐,兩人緊緊擁抱。
巴黎奧運會週期,全紅嬋和陳芋汐在國際賽場上一直保持著統治級表現,從2022年4月20日在隊內測試賽中首次亮相,再到世錦賽、世界盃等各項世界大賽中,兩人不斷聯手包攬雙人10米臺冠軍,同時也將單人10米臺的金銀牌牢牢握在手中,無一旁落。
一個出身體育世家,一個橫空出世。在外人看來,這對雙子星,既相互成就,也必然伴隨著「較量」,光芒此消彼長。但如果只專注於她們自身,會發現,她們的相似和相異,更多是在同行的道路上不斷向上激勵著彼此,她們是雙人臺上最好的隊友,也是單人臺上最好的對手。
全紅嬋和陳芋汐的故事,是關於兩個女孩的故事,也是關於奧林匹克精神的故事。
一夏一秋
在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雙人10米臺比賽奪冠後,陳芋汐一把抱住跳起來的全紅嬋,全紅嬋則像個袋鼠一樣,掛在陳芋汐身上。走下10米跳臺,褪去冠軍的光環,全紅嬋和陳芋汐就成了小女孩「小紅」與「樂樂」。
樂樂是陳芋汐的小名,小紅這樣評價她:她挺內向的,不怎麼愛講話。樂樂評價小紅:她話不少,小嘴十分能講。
7月31日,女子雙人10米臺結束後,有記者盯著陳芋汐的小失誤提問:「全紅嬋跳得不錯,陳芋汐出現了一些失誤,芋汐你怎麼看?」
陳芋汐整個人突然陷入沉思,這時全紅嬋跳出來抱著芋汐,沖著記者吼道:「我剛剛才安慰好,都怪你,你提這個幹什麼?」兩個人之間的相處,滿是孩子的真誠,不會因為被人吹捧或貶低而影響彼此,她們性格互補,總是一致對外。
有時在賽後採訪時,她們的「人設」又像互換了似的。全紅嬋看到媒體記者人頭攢動,就想要「逃跑」,陳芋汐作為大全紅嬋兩歲的姐姐,便會接過來自媒體的話筒。
在跳水世界盃蒙特利爾站賽後媒體採訪時,當時記者用一連串的全英文提問,全紅嬋顯得困惑,她努力捕捉著話語中的關鍵資訊,卻仍不明白。全紅嬋果斷向陳芋汐投去求助的目光,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幫助。陳芋汐敏銳地察覺到了妹妹面臨的困境,迅速地為全紅嬋同步翻譯了問題,避免全紅嬋可能遇到的尷尬和緊張。
而後在紀錄片《綻放巴黎》中,我們看到原本最怕讀書的全紅嬋,受到陳芋汐的激勵,也主動上網課學習英語。在這樣的良性互動中,兩位性格迥異的少女,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我的背後有你」。
亞運會期間的快手直播《冠軍來了》採訪中,兩人被問及「單人專案和雙人專案哪個壓力大」時,她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全紅嬋說,單人跳壓力更大。因為雙人跳臺身邊有陳芋汐,她會比較安心。
陳芋汐說,雙人跳壓力更大。因為雙人跳只有她們一組,她必須保證不能出錯,才能為中國隊獲得這枚金牌,而單人還有全紅嬋托底,她會更放心。
不過,有時候飯圈文化也會侵入她們的舞臺之上,帶來一定的不和諧因素。2023年全國跳水錦標賽女子十米臺決賽結束後,一位現場粉絲不顧工作人員勸阻,在看臺上大吼:「我就要說,我就要說!207、407動作給全紅嬋分數打低了,媒體要把這件事情曝光出去。」正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全紅嬋顯得有些無奈,對粉絲說:「你別講話了吧。」
體育「飯圈化」現象存在已久,本應聚焦於比賽場上的目光,卻轉而成為窺探運動員私人場域的利劍。好在,這樣的場外干擾,也絲毫打攪不到她們彼此的感情,畢竟真實相處的是她們二人,而不是跟粉絲。
雙子星,彼此照耀
我們習慣性把一些優秀的雙人組合都稱為「雙子星」,而對於全紅嬋和陳芋汐,這對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跳水雙子星,她們何以獨一無二,很多人也許還沒有清晰的概念。
她們從2022年開始搭檔。彼時,全紅嬋已完成2021年東京奧運會的首秀,三跳滿分的成績讓世界記住了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女孩;而陳芋汐早已在首次參加世錦賽時,便拿下了女子單人十米跳臺冠軍,東京奧運會上亦與張家齊一起奪得女雙十米臺的金牌。
東京後的三年裏,只要是全紅嬋和陳芋汐搭檔參加的女子雙人10米臺國際比賽,冠軍全都被拿下,毫無懸念可言。
但當她們每每單人出戰、各自站上10米跳臺時,比賽結果就變得充滿懸念,當然懸念也只是屬於她們兩個人,誰奪冠誰居亞軍,僅此而已——三年裏,她們同場競技了15次,全紅嬋奪冠5次,陳芋汐奪冠10次。
這個組合的奇妙之處,不僅在於她們作為隊友登上雙人跳臺時的默契,更在於,作為對手,她們也在單人跳臺上互相激勵,彼此成就。最經典的比賽,莫不過2023年7月19日,福岡世錦賽女子單人10米跳臺決賽。那天,看臺上座無虛席,焦點全在全紅嬋和陳芋汐身上。
看單場分數,全紅嬋拿過466.20的高分,而陳芋汐對陣全紅嬋時的最高分為438.90。看單個動作,全紅嬋多次在207C(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出現失誤,而這個動作恰恰是陳芋汐的拿手絕活——2022年布達佩斯世錦賽上,全紅嬋正是第三跳在207C上出現失誤,陳芋汐雖然前兩跳得分不及全紅嬋,但最終以0.30分的微弱優勢奪金,衛冕世錦賽冠軍。
感冒沒好的陳芋汐,在比賽開始前並不被看好,預賽和半決賽都是第二名的成績。令人意外的是,一站上決賽的跳臺,陳芋汐就勢不可擋。陳芋汐用457.85分的成績,創造了職業生涯的新高分,也創造了世錦賽該專案三連冠的歷史。
在各種紀錄片和採訪中,我們能看到陳芋汐不止一次感謝全紅嬋的出現,帶給她進步的動力。「我都把自己『卷』成450多分了,我以前怎麼敢想。如果沒有小紅的出現,我現在可能都跳回390分了。」陳芋汐在紀錄片《綻放巴黎》中這樣說。
而在今年的多哈游泳世錦賽跳水比賽中,全紅嬋以436.25分奪得職業生涯首個世錦賽單人10米臺冠軍,陳芋汐則以427.80分摘銀。
全紅嬋和陳芋汐的決賽對決,被視為「神仙打架」,事實證明,兩位天才少女也沒有讓人們失望,全紅嬋這次非但沒有在她頻頻失誤的207C上掉鏈子,反而交出完美答卷,七位裁判有四位裁判給出滿分10分。
207C,這個難以逾越的坎兒,她也終於跨過去了。全紅嬋說:「現在跳207C很自信了。」
全紅嬋在2022和2023年世錦賽決戰兩連敗於陳芋汐之後,這次終於打敗自己的「天才好友」,圓了世錦賽冠軍夢,隨著世錦賽冠軍入賬,集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盃、亞運會女單10米臺金牌於一身的全紅嬋,也實現跳水生涯大滿貫,將自己的名字載入夢之隊的史冊。
關於兩人在單人專案裏的競爭,在杭州亞運會後的採訪中,全紅嬋表示:「我和陳芋汐的良性競爭很正常。」
習慣了陳芋汐在身邊,全紅嬋會覺得,「單人賽就感覺身旁少了個人,然後就自己去跳了,感覺還是有點緊張。」
「我們倆從2022年以後就一直配合,共同進步,我們兩個是最好的搭檔。在場上是對手,場下我們是最好的隊友。」全紅嬋這樣說。
這兩顆在跳水界無人能及的星星,之所以能稱之為最好的雙子星,也許是因為她們實在難以比較。
她們都足夠閃耀,於是彼此吸引,交相輝映。
一起捱過的生長痛
東京奧運會上,兩位閃耀的金牌運動員,一個年僅14歲,一個15歲,對於女子跳水運動員來說,青春期的發育問題,是一道不容易跨過的難關。
發育期到底是一道多致命的坎呢?
「(發育後)就像身上綁著一副沙袋去跳,這完全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心理的變化,從默默無聞到奧運冠軍,所有人都在誇她捧她,她會覺得自己無敵了。我就經歷過這樣的時期,走了很多彎路,所以想讓她少走一些。」全紅嬋的主管教練陳若琳在紀錄片《綻放巴黎》中說。
現任國家跳水隊領隊周繼紅曾經指出,女子10米跳臺,對運動員的身高體重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在跳水的所有專案中,這是人員迭代最頻繁也最殘酷的一項。
如何在體重和身高不斷增長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動作的自如與高質量,是擺在許多選手面前的障礙,對於全紅嬋和陳芋汐來說也不例外。
東京奧運會之後,全紅嬋和陳芋汐都迎來了艱難的發育高峰。全紅嬋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身高增長七釐米,體重增長六公斤,每天都需要和重力、肌肉以及起伏不定的心緒戰鬥。
女孩子們嚮往高挑的身材,但陳芋汐希望自己能矮一點。因為對於跳水運動員而言,身高增長意味著在空中翻騰時的半徑變長,速度變慢,完成動作的難度加大了。
她們每天都必須做大量的體能訓練,恐怖的訓練量又註定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巴黎備戰週期的幾次比賽,她們身上都東一塊西一塊地貼著運動貼布,蓋住身體之下的遍體鱗傷。
全紅嬋總是跳不好207C,而207C偏偏是陳芋汐的天賦項。在和陳芋汐「你金我銀」的交鋒中,分水嶺也總是這個夢魘般的207C。全紅嬋在這個動作上頻繁失誤,近乎於魔咒。
「207C其實不能算難點動作,全紅嬋之前一直跳得很好,問題只是她長高了,位置感等就需要調整適應,對女子跳水運動員而言,發育的難關肯定是需要面對的。」全紅嬋在廣東省隊的主管教練何威儀在一次賽後點評中分析道。
每次一場大賽比完,全紅嬋總會忘記207C該怎麼跳,重新從3分4分練到10分,然後可能再一次推倒重來,一次又一次。除了苦練以外,似乎沒有別的選擇。一個一個的動作重複千萬遍,一個一個的細節,反復摳,每天從跳臺到水中,訓練七八個小時是常態。
身為運動員,發育期是她們不得不走的鋼絲。但身邊有並肩同行的夥伴,難挨的生長痛,也有彼此相互照見。
殊途同歸,在頂峰相遇
全紅嬋的家鄉身處廣東湛江一個偏遠的村落,據有關資訊記載,這個村大約有400戶村民,38個低保戶,全紅嬋家是其中之一。不消費全紅嬋的冠軍頭銜,對全紅嬋保持不打擾是全家的一致決定。
在九派新聞的採訪中,全媽有些愧疚地表示,身處偏遠山村,家裏5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裏,作為老三的全紅嬋從小並沒有受到特別的待遇,甚至要幫家裏分擔許多,才能讓父母長輩放心。沒有禮物、沒有零花錢,想要的公仔玩偶不敢開口,會主動把好東西讓給爺爺奶媽,這是從小在家的她的日常。
被問到為什麼要跳水時,全紅嬋的回答是:「我的媽媽生病了,我不知道她得了什麼病,我只想贏了獎金寄回去給媽媽治病。」
2014年,年僅7歲的全紅嬋因為在跳皮筋時候的輕巧動作和極佳彈跳力,被湛江體校教練陳華明挑中,隨後開啟了跳水生涯。
3米、5米、7米跳臺,甚至10米的跳臺,一般人看了就望而生畏。但自小就膽大的全紅嬋上臺就跳。最初四年時間,無數次從跳臺上一躍而下,11歲時,她終於拿到了第一個省冠軍。隨後進入到廣東省隊,直到13歲第一次參加全國賽,匆忙學會的動作,卻一下子拿到冠軍,成為全場的焦點。
再到如今的巴黎奧運會獎臺,熱度、喜愛和讚譽,潮水般湧向這個年輕的女孩和她的家庭。這其中的每一步路,都不好走。
陳芋汐則是另一種成長路徑。她出生於上海一個體操世家。她的爺爺陳新熙曾是上海體操運動員,奪得過團體冠軍。
陳芋汐的父親陳健早年也練體操,退役後是徐匯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體操教練,母親董春華在上海體育學院擔任體操教研室的副教授。
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陳芋汐從事體育似乎就變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陳芋汐體質很弱,班上同學一感冒她就發燒,別人一發燒,她就咳嗽肺炎,必須住院。運動員出身的陳健知道,最好的藥方就是運動,於是女兒還不到4歲,他就將她帶到徐匯區少體校跟著自己學體操。
學了不到兩個月,陳芋汐的人生軌跡開始發生轉變。她被上海跳水隊領隊史美琴選拔成跳水苗子,由此開啟了她的跳水之路。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時,3歲的陳芋汐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看直播,她想像自己和電視裏的哥哥姐姐一樣站上領獎臺。紀錄片《陳芋汐和她的207C》裏,我們能看到陳芋汐還拍了一組藝術照,照片上的她穿著粉色訓練服,做著「豎劈一字馬」,旁邊寫著:2020年,實現我的夢想。
2018年9月23日,陳芋汐參加在重慶舉辦的全國跳水錦標賽,勇奪女子單人10米跳臺冠軍。2019年3月,陳芋汐憑藉一連串亮眼成績,成功入選國家跳水隊。而後2021年東京奧運會上與全紅嬋相遇,一直到巴黎,她們並肩站在領獎臺上。
回頭看全紅嬋和陳芋汐的成長經歷,迥異的背景,讓她們成長為不同的樣子,但是因為奧林匹克,這兩條不同的溪流相交匯合,流入更廣闊的大海之中。
再回到她們相遇的第一個大賽場,如果東京奧運會沒有延期,全紅嬋就會因為年齡沒到14歲而無法參賽,往後的每一個變數都是未知。有人替陳芋汐惋惜,陰差陽錯趕上橫空出世的全紅嬋,是一個「既生瑜何生亮」的殘忍故事。然而,她們相遇之後,絕不是「瑜」與「亮」,這三年來,兩個姑娘你追我趕,互相成就彼此,她們是陪伴者,也是人生新高度的助推者和見證者。
史鐵生在《我的夢想》中寫到:「奧林匹斯山上的神火為何而燃燒,那不是為了一個人把另一個人戰敗,而是為了有機會向諸神炫耀人類的不屈,命定的局限盡可永在,不屈的挑戰卻不可須臾或缺。」
也許這就是奧林匹克的意義,無關背景,只因為不屈的毅力和勇氣,讓兩個原本不相交的人,在山巔相遇,並肩前往更高的山。
(傅佳瑤/文)
中華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