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論」或將會被「攤凍」

  於本月二十七日在日本自民黨總裁第二輪投票取得「逆轉勝」,當選自民黨第二十八任總裁的石破茂,將會在明日召集的日本臨時國會上,在自民黨在參眾議院掌握多數席次的優勢下,按照慣例將會獲指名為日本第一百零二任首相,而日本新內閣預料也將在同一天上路。
  石破茂當選為日本自民黨總裁,並因此而出任日本新首相,讓台灣地區的民進黨人欣喜若狂,認為石破茂的出任日本新首相,將會有利於日本與台灣地區的關係。其理由是,石破茂是一位「親台派」,經常訪問台灣地區,而且與賴清德有私人關係。二零二二年七月底訪問台灣地區時,獲得蔡英文會見;今年八月間再次訪台時,獲得賴清德會見。而且更「巧合」的是,日本前任首相岸田文雄於八月十四日宣布不競選連任自民黨總裁,投下日本政壇震撼彈之時,石破茂正好在台灣地區訪問,並於前一天剛與賴清德會晤,而石破茂也是在台灣地區公開宣布自己將參選自民黨總裁。
  按照這個「連帶關係邏輯」,由於石破茂是在台灣地區宣布參選,因而使得本來不被看好,實際上是在第二輪投票時才「有驚無險」地「逆轉勝」當選,因而會被重視「風水」的日本人,認為石破茂是沾了「台灣因素」的「光」才能夠當選,石破茂必然將會「知恩圖報」,對台灣當局友好。
  其實,這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廬山中」,民進黨人只是「唯心論」地推理石破茂在台灣地區宣布參選,與「逆轉勝」當選的所謂「因果關係」,而缺乏了那麼一點「唯物論」實事求是地觀察石破茂在台期間的言行。
  實際上,石破茂這次訪台,是以率領「思考日本安全保障議員之會」訪問團的名義進行的。既然是「思考日本安全保障」,就會讓人們聯想起安倍晉三當政時,曾經成為熱門話題的推動《與台灣關係法》的立法,及大肆鼓吹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論」。但是,石破茂這次訪台,在被台灣媒體追問,若台海爆發衝突,日本是否應該表態、甚至協防台灣時,卻是表示「要是台海當真爆發衝突,日本應該如何應對,不方便在這邊做出回答」。石破茂在被問到日本是否需要立法加強日台關係時,他又表示「個人不認為有這個需要」。
  實際上,石破茂常被媒體形容為「黨內少數的安倍晉三批評者」,當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主張後,時任日本防衛大臣的石破茂就曾公開表示,所謂的「台灣有事」,必須要有更具體且細緻的認定及應對。這就被外界解讀為消極對待「台灣有事論」。如果說,石破茂當時是出任需要與中國維持友好關係的職位如貿易官員等,作出這樣的表態,還可說是「屁股指揮腦袋」的話,當時石破茂卻是擔任必須落實貫徹安倍首相的「台灣有事論」的防衛大臣呀,其實可說是「不履行職務」了。
  這就擺明,石破茂在接任日本首相後,將會凍結「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論」,而且也將不會推動《台灣關係法》的立法。作為曾經出任過日本防衛廳長官、防衛大臣的石破茂按「道理」應當是一個「戰爭販子」,但實際情況卻是截然相反。
  其實,在歷史上,石破茂曾經被視為「親中派」。此前,他在受訪時曾表示,「很想每年去中國一次」。當記者問他到過幾次中國時,他回答說大概有八九次,自己也記不清了。他還透露自己在二十多年前訪華時喝了七十杯茅臺酒,且完全沒醉。這篇他在出任日本防衛大臣時,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辦的《世界新聞報》的採訪報導,現在仍然可以在新聞網站上搜索得到。
  石破茂曾公開表示,「並不認為中國會對日本造成威脅」,還在一些公開場合明確提出「要與中國搞好關係」,表示應該與中國、韓國、朝鮮建立信任關係。相對於這些年在日本民間很流行的反中情緒,和在媒體及政治界很普遍的「中國威脅論」,這是對中國很有利的一面。
  在歷史問題上,石破茂也注意避免踩踏北京的「紅線」。他曾主張把甲級戰犯從靖國神社移出去單獨祭祀,而且從二零零二年擔任防衛大臣開始,就沒有再參拜過靖國神社。這在日本政壇,這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石破茂在其最近出版的自傳《保守政治家,我的政策、我的天命》一書中,自稱是田中角榮前首相的弟子,因而他對一九七二年推動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田中推崇備至。同時,也再三強調中國對日本的重要性。眾所周知,田中角榮與大平正芳等日本對華最友好,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的日本首相,既然是石破茂崇拜田中角榮,相信他的所作所為,不會距離田中角榮太遠。
  當然,石破茂曾經在擔任防衛大臣時,基於職務,也表現了「好戰」的一面。實際上,他也曾主張支持建立「亞洲北約」,在與中國和北韓建立關係的同時也要應對中國和北韓的「安全威脅」,在訪台時也強調要確保地區的安全與穩定,提升相關的嚇阻力。但是,他又卻又不認為台日關係須透過立法來加強。
  另外,石破茂曾經五度衝擊自民黨總裁選舉而鎩羽而歸,今次是在有九位議員參選,競爭激烈下,要靠第二輪選舉,才從希望不大下「逆轉勝」,因而有人認為他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為了避免當「短命首相」,他可能會較為注意「遷就」主流民意,因而在實質施政中,可能會在「感情」上維持與民進黨當局的關係,但卻會在原則問題上注意避免踩踏北京的「紅線」。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