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救國大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完成富國大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把強國大業不斷向前推進。展望未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依靠黨科學的戰略部署和安排,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現到黨的全部奮鬥之中」。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探索、接續奮鬥的歷程。
回顧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鬥所取的輝煌成就,更加堅定我們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自信,更加有力地凝聚起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把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繼續向前推進,譜寫新的美麗華章,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奮鬥歷程
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通過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偉大實踐,逐步完成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成功開闢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救國大業的完成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面對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國情,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全民族救亡圖存運動,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以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為代表的農民階級的起義、封建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改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民族民主革命等都沒有成功,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危機長期無法消除。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讓迷茫的中國人意識到,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可以通過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道路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華民族救亡圖存運動從此有了主心骨。在領導救亡運動中,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當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要想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能簡單套用照搬俄國十月革命模式,必須根據中國實際,通過從新民主主義革命走向社會主義的兩步走戰略。
第一步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一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與車國實際相結合,開闢出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在抗日戰爭中堅強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作為中流砥柱,推動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信心和勇氣。以此為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通過解放戰爭,徹底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民族獲得真正獨立。當毛澤東同志在天安門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之時,中國取得了一個資格——人們不敢輕視我們。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興國大業的完成
新中國成立以後,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一化三改造」的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成功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初步建立公有制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在社會主義改造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又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同志深刻總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提出要「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探索適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歷經曲折探索和生動實踐,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社會主義文化、教育、醫療、科技事業得到發展,人民生活水準得到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這些有益探索為後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改宇了物質技術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富國大業的完成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踏上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對於如何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提出,「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鄧小平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科學指明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路徑。198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清晰勾畫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宏偉藍圖,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態度和雄心壯志。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人沿著鄧小平開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確立了「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後,以胡錦濤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黨和國家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定更加精確的規劃圖、時間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時期的最大成果是把曾經「一窮二白」的中國變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功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向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強國大業的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同志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指出「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不斷開拓進取,取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這一過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相結合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將這一偉大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從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新的行動指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通過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在建黨100周年時順利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
中國共產黨引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歷史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個夢想進行了堅持不懈的奮鬥和艱苦卓絕的探索,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推動中華民族復興偉業不斷向前發展,創造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實: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思想武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不斷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根本原因在於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政治優勢。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長期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後形成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成果,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不斷向前推進,彰顯出強大的精神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
近代以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民階級、封建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等不同階級及其代表都做過不同的嘗試,都沒有取得成功。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先進的、堅強的領導核心。在各種政治勢力的反復較量中,中國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是因為:第一,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成立之日起,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因此,中國共產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沒有自己特殊利益,能夠始終堅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任何時候能夠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鬥爭甚至做出犧牲。在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不斷湧現出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他們用自己的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在人民心中豎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第二,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勇於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最鮮明的政治品格,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入推進自我革命從未停歇。建黨百年以來,面對腐惡與毒瘤,我們黨以壯士割腕的勇氣拿起手術刀刮骨療毒,依靠自己革除自身病症,解決自身問題,跳出「歷史週期律」的怪圈,始終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贏得人民的真心擁護,始終保持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地位。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事實證明,中國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堅持黨的領導是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在新的征程上,需要繼續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黨的領導,才能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構力吊,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近代以來,西方列強的侵略打斷了中華文明自主發展之路,中國人民為了尋找正確的救亡圖存道路,進行了各種嘗試,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等都無法實現民族救亡,根本原因在於這些途徑大都試圖學習模仿西方資本主義道路,沒有清楚地認識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特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科學社會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立自主道路。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實現民族獨立,通過社會主義革命將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推上社會主義道路,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相結合,最終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終於尋找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唯一正確的途徑。
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華民族大踏步地趕上了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不僅趕上時代,而且還勇敢地走在時代前列,引領時代潮流,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取得的成就,也說明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不是唯一的,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可以有不同於西方的選擇,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因此,我們一定要堅定道路自信,排除干擾,毫不動搖地沿若這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奮勇前進。
中國共產黨指引我們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隨著「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徹底勝利,第一個百年目標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勇敢地踏上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科學判斷,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就國際而言,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經濟全球化不可逆轉。就國內而言,一方面,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勢頭沒有改變;另一方面,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已轉向高質最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矛盾仍然突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準確把握新的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明確了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新發展理念明確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指導原則,新發展格局明確了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這些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關注、解答時代而實踐提出的最新重大課題。
歷史經驗證明,中國共產黨善於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抓住和利用好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機遇期,不斷開創偉大事業的新局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踏上新征程,也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此制定了清晰的戰略目標,作出了科學的戰略步驟安排。因此,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黃太勇/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