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至28日,臺灣農業鄉村觀光發展協會參訪團一行來到北京,通過實地探訪、互動講座和座談交流等方式,體味北京中軸線所代表的國家秩序物質縮影、理想都城規劃範式,以及延續不斷的歷史脈絡;走進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探索北京大運河悠久歷史與發展歷程,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的輝煌遺韻。
8月26日,臺灣農業鄉村觀光發展協會北京參訪團一行拜會全國臺聯,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在機關會見了20名臺灣各行業青年代表。
楊毅周對營員們的到來表示歡迎,他表示,全國臺聯是為廣大臺胞服務的「臺胞之家」,通過舉辦豐富聯誼活動,構建兩岸同胞交流的橋樑紐帶,讓更多臺灣年輕人體會到大陸發展日新月異,對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有更全面的體會。許多營員是第一次來到祖國大陸,希望營員們多走一走、看一看,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以本次活動作為兩岸交流的開始,「打卡」更多的省份、城市,感受每個地方的獨特魅力與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
臺灣農業鄉村觀光發展協會秘書長蔡恩棋對全國臺聯的用心安排深表感謝並表示,臺灣各業界在大陸都擁有著廣闊發展空間和機遇,協會將組織更多臺胞青年來大陸交流學習,為兩岸交流與合作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
從事旅遊行業的營員鄭有財表示,「行程中最有體會的就是大陸發展的快速。」在旅程中切身體會到大陸旅遊業發展如此繁榮,非常值得臺灣學習,「北京的故宮與天壇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值得更多臺灣年輕人來到這裏親身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營員張振表示,北京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並且對文物的保護和弘揚值得臺灣學習,作為歷史專業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如今立體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故宮太和殿、乾清宮的金瓦紅牆,天壇祈年殿內的藻井,都比自己想像中更絢麗,更震撼,也讓自己對中華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北京城市建設先進,社會發展井然有序,傳統與現代協同發展引起了很多營員的共鳴,營員坤耀讚歎到:「臺灣的媒體上都說大陸發展落後,衛生治安不好,然而真的來到這裏才發現完全被誤導了,比想像中發達太多!」他認為更多的臺灣同胞都應該來到大陸眼見為實,感受這裏的生機與活力。
中軸線文脈貫通兩岸 非遺文化共品同根同源
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的北京中軸線,承載著中國傳統社會包容並蓄的精神信仰和多元一體的文化特徵,更與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歷史事件存在直接聯繫,見證了中國社會從王朝統治轉變為現代國家的歷史變革。
抵達北京的第一天,營員們搭乘北京特色交通工具「鐺鐺車」,走訪中軸線。看正陽門、天安門、鐘鼓樓等地,總覽祖國大陸保存最為完好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瞭解建築群背後的歷史事件。最吸引營員維庭的,是一路上氣勢恢宏的皇家宮廷建築與富含京味的四合院兒,寬闊平直的十裏長安街和生活氣息滿滿的胡同。作為建築系的博士生,維庭對北京的各式建築早有耳聞,本次算是慕名前來。親眼見到後她不禁感慨北京城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真正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故宮作為中軸線的核心,是營員們最想打卡的地方。25日營員們穿過太和門,走進紫禁城。鍾愛古裝劇的營員張有財表示「我記得,這是《甄嬛傳》中的場景!」,其他營員不禁回應「沒錯!《延禧攻略》中也有!」。不少首次來到大陸的營員表示,雖然在影視劇中看到過北京故宮,真的來到實地,還是感覺比想像中更震撼,更氣派!就讀中國歷史方向的營員兆霆說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故宮遺址中得到完美呈現,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一定要把這段旅程與朋友們分享!」
26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北京中軸線非遺文化互動講座在臺灣會館拉開序幕。非遺傳承人呂鐵智親自授課,向營員們講解北京中軸線與金馬派風箏的淵源。呂鐵智展示的中軸線建築主題系列風箏,繪畫精緻,構思奇巧,引得營員們紛紛用手機拍攝。他在室內揮杆起舞的碳素纖維風箏,更是引起營員們陣陣驚呼。生動有趣的講座激發起營員的興趣,大家都想一展身手,學習非遺製作。營員周堇禧畫了一只藍色的風箏,她說:「藍色是大海的顏色,臺灣四面環海;藍色也是天空的顏色,與北京的藍天相得益彰。」呂鐵智走到營員們身邊用心指導,以風箏為筆,與營員共同繪製跨越兩岸的文化長卷。
領略運河與古蜀文明的千年風韻
活動期間,營員們來到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隨時間發展的脈絡瞭解北京大運河的歷史文化、自然風貌和人文景觀,感受千年文脈,聆聽運河故事。
「大運河的開鑿肇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富國、強兵、爭霸等目的,掀起了第一波開鑿運河的熱潮。」講解員娓娓道來,「吳國開鑿的胥溪運河、子胥瀆、胥浦等運河,基本奠定了江淮間的運河格局。」展牆上的文獻與線路復原讓營員紛紛驚訝於大運河淵源之久,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工程,也更加好奇大運河是如何發展至今。「隋唐大運河原來有這麼長啊!」「真是佩服老祖宗的勤勞與智慧!」營員們聚精會神的觀察著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互相交流學習收穫,「大運河貫穿五條大江,古人竟然想出來截彎取直的好辦法,不但惠及百姓民生,也形成舳艫千裏、萬舟駢集的商貿興旺。」營員遊智凱感歎道。營員振強說到:「大運河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和傳承。」
《探秘古蜀文明——三星堆與金沙展》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新亮點,彙聚了12家博物館及文博機構的265件(套)極具古蜀文明特點的文物,通過「發現三星堆」「解讀三星堆」「定位三星堆」三個精彩篇章,帶營員們揭開古蜀國的神秘面紗。
青銅大立人像、戴冠縱目青銅面具、十節玉琮……這些明星文物展現了古蜀人高超的鑄造技藝和豐富的想像力,青銅大立人像姿態高大肅穆,引領著營員們穿越千年時光,一窺古蜀國的輝煌;戴冠縱目青銅面具誇張而生動,激起了大家對於古蜀文化信仰的無限遐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身青銅像,之前只在書上看過,終於能親眼見到其全貌,大立人紋路的細膩讓我大開眼界,果然不虛此行!」在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就讀語文專業的學生鐘秉承感慨道。博物館充滿「高科技」的展現方式也得到了不少團員的認可,「三星堆文物幾年前在臺灣辦過展覽,當時對此僅有一些基本的認識,而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在展覽上表現出更高的水準。」
從古老的大運河到神秘的三星堆,都傳唱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大陸對文物、建築、文化的保存、維護與繼承都值得臺灣學習,唯有人們重視歷史,中華文化才能不斷地傳承下去。」營員們交流著自己的心得,收穫滿滿。此次北京之行,不僅是一次參觀學習,更是一場溯源之旅,臺灣青年同胞們深刻感受到了兩岸文化的同根同源,以及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與責任。
(周季彤/文)
海峽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