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玖勝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講話中,首次明確提出,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澳門作為擁有「一國兩制」優勢的特區,應積極推進文化興澳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由於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所以澳門文化是有深厚傳統內涵的中華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為特質的西方文化共存的並行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相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
澳門是東西方文化的交匯地。澳門在16、17世紀後成為貿易和傳教中心後,大大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來自歐洲、東南亞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彙聚、融合,長達400年之久。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具有東、西方風格的建築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中葡結合」的特色。整個澳門約有1/5的面積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產物。
澳門曾經是宗教文化中心,既有儒、釋、道等古老的中國宗教,也有後傳入的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在澳門也得到了充分表現,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媽祖在這裡都有保留。如大三巴牌坊融合了東西方建築的精華,是東西方宗教互相包容的傑作。
不到7平方公里的澳門半島,卻經歷了明、清、民國至今將近450年的建埠歷史,是16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據點,是明朝中國最早開放的「特區」或租界,是遠東最早的傳教中心,是東西文化雙向交流最早的基地。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在占澳門半島面積1/5的建築群以及離島一些文物中處處可見,其特色為世界少見。
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05年「澳門歷史城區」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24年,澳門共有七十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專案,其中十一項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並有165項被評定的不動產,超過600座文物建築受到《文化遺產保護法》保護,受保護範圍達到城市總面積約十分之一。遊走於街巷,可以看到中國第一座西式劇院崗頂劇院仍在上演音樂會;大三巴牌坊亦不定期舉辦「樂韻悠揚大三巴」音樂會,展現音樂與世遺景點的疊加魅力。此外,還設有沉浸式數字體驗展,回溯聖保祿學院天主之母教堂的歷史風貌。部分文物建築亦被打造成圖書館、檔案館、展覽館、電影館及飲食場所等各類城市空間,讓澳門獨特的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承傳。
一直以來,文化當局堅持培養本土文物修復專才,為持續協助修復文物建築提供力量。過去幾年,當局每年開辦不同的文物修復課程,鼓勵有興趣的專業建築師或工程師參與,目標明確。同時邀請內地文保專家來澳執教,於專項課程中闡明保育文物、遵守《文化遺產保護法》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透過培訓專才,有效協助修復包括夯土牆等遺蹟。另一方面,與文化發展基金合作推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獲不俗反響。
近年,文化當局更是不斷努力,把文物保護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確保文化遺產得到全面保護。例如路環荔枝碗船廠片區、福隆新街步行區、媽閣塘片區、內港廿三號和廿五號碼頭、新馬路及十月初五街、益隆炮竹廠片區等各歷史片區,活化與善用進度理想,與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分不開,成功把具歷史文化氣息的舊區與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機結合,實現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良性循環,還成為展示澳門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旅客暢遊其中,可深刻感受到小城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和魅力。明年將是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城區」成功入遺二十周年,澳門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與繼承,更是對未來發展的責任與擔當。未來應深化與內地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事實上,在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一基地」)是繼「一中心」「一平台」之後,國家賦予澳門的又一發展定位,為澳門的長期繁榮發展指明了更加全面、清晰的航向。2008年,國家發改委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中首次提出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港澳發展單獨成章,提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2016年,「十三五」規劃繼續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一個中心、一個平臺。2017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及廣東省四方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中,在澳門部分增添了「建設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的內容。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正式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确了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适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至此,繼「一中心」、「一平台」之後,「一基地」正式成為國家賦予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定位和方向之一。國家「十四五」規劃進一步明确,支持澳門豐富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内涵,支持粵澳合作共建橫琴,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功能,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持澳門發展中醫藥制造、特色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适度多元發展。2021年,支持澳門打造「一基地」又被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一基地」定位既肯定了澳門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更賦予了澳門新的時代使命。
為此,「一基地」建設成為澳門重要的施政方針。2019年6月,澳門特區政府頒布《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附件—《澳門特別行政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了建設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六點重點工作。2020年11月,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頒布《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2020-2024),在宏觀定位、發展目標上為澳門文化產業發展确定了方向。《二○二一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出,有序推進「一基地」建設,設立「建設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委員會」,規劃、組織、協調及推動有關工作,開展文化遺產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在線宣傳推廣及教育工作,加強推動文化遺產旅遊,打造文化旅遊精品路線,推進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立法工作等。《二〇二二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進一步明确,特區政府將着力推進「一基地」建設,啟動《澳門通志》的編撰工作,打造澳門國際文化論壇,與故宮博物院和廣東美術館合辦專題文物大展,并推進文化產品數字化工作,完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辦好各項文化盛事活動等。2021年12月,特區政府正式公布《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提出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建設中外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加強歷史文化城區和文物保護、優化文博場館軟硬設施等部署及重點工作,以切實落實「一基地」建設。
近年來,內地在大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上取得了巨大成效,尤其是新型文化業態發展更加耀眼。統計顯示,內地文化新業態規模以上企業去年營收超5萬億元,近五年平均增速超過20%,行業拉動效應顯著。從發展態勢看,澳門以「一基地」建設為重要支點,依託文化資源優勢,藉助數字科技賦能,集中發力拓展文化新業態、培育文化消費模式,在文化產業方面大有可為,既可快速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又為青年帶來多元的創業就業空間。另一方面,通過產業發展,激發澳門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可以引領經濟多元化高質量發展。而近幾年來,特區政府圍繞「一基地」建設,在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打造文化品牌活動、培養文化藝術人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確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持續擦亮澳門多元文化的金名片,將來澳門的多元發展亦必須堅定立足自身的文化支點。
另一方面,疫後澳門經濟逐步復甦,今年來澳旅客顯著增長。根據治安警資料,截至十一月十日中午十二時全澳今年共錄得超過三千萬人次入境旅客,已超過去年全年的二千八百二十五萬人次,日均入境客量九萬五千人次,回復至二○一九年疫前約八成七,當中七成為內地旅客。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以觀光為主的旅遊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從進「淄」趕「烤」的盛況,到「爾濱」冰雪的奇緣,再到天水麻辣燙的滾燙,甚至是穿漢服遊洛陽、打卡胖東來遊逛許昌……各地文旅熱持續升溫,展現出的獨特文化魅力、創新的行銷策略,更憑優質服務,成為城市文旅「出圈」的關鍵。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二者有著天然聯繫,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期對文化旅遊產業,提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論述。作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澳門具有獨特的人文優勢,包括具有東西文化交融的歷史,多元共存的宗教、豐富多樣的語言、千姿百態的建築,各族群友好共處,體現出澳門中西方多元文化交匯的鮮明特色和獨特價值,這些都是澳門吸引四方來賓的獨特魅力。澳門應充分挖掘「文化+旅遊」的潛力,創造不可估量的城市品牌價值。
有旅遊業者就表示,澳門應利用好世界文化遺產之城這一重大優勢,進一步發揮自身獨特、豐富的歷史及文化特色,深度挖掘舊區的文化資源,並促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建議進一步挖掘六大片區的歷史文化資源。目前,媽閣塘片區,廿三號及廿五號碼頭、十月初五日街及內港片區,福隆新街、新馬路及十六浦片區,草堆街、永福圍、大炮台及望德堂片區,荔枝碗船廠片區,益隆炮竹廠、龍環葡韻片區六個歷史文化片區的活化工作已取得重要進展。建議在此基礎上,分別進一步深挖片區內的漁港文化、造船工業文化、炮竹工業文化、圍里文化、歷史騎樓文化、歷史特色建築文化等文旅資源並有效轉化為澳門的文旅新亮點,進一步充實「東亞文化之都」的內涵,吸引更多遊客探訪澳門。此外,進一步加大力度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結合各片區文化特色和場地特點,建議分別注入文創、藝文、夜市、水上經濟、美食、茶座和市集攤檔等更多元素,打造成更具特色、具吸引力的文化旅遊景點和休閒場所,為澳門綜合旅遊休閒業發展注入新元素、新動力和新活力,進一步充實澳門「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合作交流基地」建設內涵,講好澳門故事,結合澳門優秀的旅遊軟硬件配套設施和高標準的服務水平,為訪澳遊客帶來新感受和新樂趣,豐富提升訪澳遊客的旅遊體驗,延長旅客留澳時間,不斷吸引、拓展海內外客源,進一步做優、做精、做強綜合旅遊休閒產業,提升澳門文旅競爭力,促進本澳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
誠然,數百年不間斷的中西交流經歷,不僅奠定澳門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歷史地位,造就了澳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無論是世旅休閒中心,還是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台,貫穿其中的都是文化,文化是根本,文化是靈魂。澳門在國家發展戰略的諸多優勢中,其中最為重要、最具價值、最能作出貢獻的就是文化,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強項。澳門要繼續擦亮文化金名片,發揮聯通世界和多元文化交流的支點作用,配合國家推進國際傳播格局重構,廣泛開展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
百家臺